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逆轉隋唐> 第073章 暗度陳倉

第073章 暗度陳倉

  天澤二年的最後幾天,北方突降暴雪,江山似乎被染成了白色,景色極為壯觀秀麗。百姓留在家中,躲在被窩裡取暖,一家老小感慨著日子的艱辛。富貴人家則愜意的多,薑湯很暖,炭火很旺,他們絲毫感覺不到寒意,反而以雪為景,吟詩作畫,好不自在。


  這便是長安的真實寫照,被天下人稱頌的大唐京師,依舊有著忍飢挨餓,食不果腹的百姓,然而想到前些日子離開京師的那批大軍,沒有人再好意思抱怨什麼了。


  準確的說,離開長安的有兩支大軍,一支是由李密率領的兩千瓦崗舊部,另一支則是由柴紹統領的五千大唐精兵。


  李密率軍向東行至稠桑驛時,接到李淵的詔令,命他立即率軍回到長安城,李密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所以他不顧親隨的勸說,執意反叛大唐。而柴紹則是奉命,率軍追捕李密!


  跟隨在李密身邊的兩千瓦崗軍皆是他的內軍,戰力強悍,忠誠無比,見李密不願久居人下,皆面露死志,他們乘消息尚未傳開的時機,迅速的攻下桃林縣,搶奪一番后逃進雄耳山。


  「你確認此山向東只有這條路嗎?」柴紹的目光冰冷如箭,他緊緊的盯著雄耳山,平靜的說道:「李密乃是朝廷的要犯,若是擒住他,陛下定會封賞與你,可要是讓他逃走了,惹得陛下盛怒,你可擔當不起!」


  「回稟大將軍,末將以性命擔保,此山絕無第二條路!」在柴紹的身邊,一名裨將躬身說道:「已經下了一天一夜的雪,末將以為,大將軍只需要埋伏於此,瓦崗賊必定自投羅網!」


  柴紹面容清秀,雖續著鬍鬚,臉上也因為常年領兵晒黑了些,但這並不影響他舉手投足之間透露出來的氣質。李秀寧巾幗不讓鬚眉,脾氣倔強,柴紹作為他的夫君,自然養成了好性格。


  「李密狡詐無比,明知朝廷不會輕易放過他,又怎敢死守雄耳山不出呢?」柴紹眉頭皺的很深,不過說話的語氣還是不緊不慢:「現在距誘餌離開已有兩個時辰,按理來說,李密應該會有所行動。」


  兩個時辰前,十餘騎兵從山上狂奔下來,他們未穿盔甲,胯下的戰馬也是上品,因為李密並不在這行人中,柴紹為了防止打草驚蛇,便放任他們離去。


  說話間,山上有人影攢動。


  很快,二十餘騎兵從山上疾馳而下,柴紹的目光從那些人的臉上掃過,見李密依舊不在,雙手不由自主的握成了拳頭,很快又搖了搖頭,嘆息一聲,下令不可輕舉妄動。


  「大將軍,您說李密是不是在派人去求援?」柴紹的一名隨從擔心的說道:「聽說王世充已經撤軍,徐世績壓力驟減,極有可能率軍前來相救於李密。」


  柴紹笑著搖搖頭,示意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身為李淵的駙馬與大唐的左翎衛大將軍,柴紹知道的實情自然不在少數:「他若是真的指望徐世績來救他,倒是省了我等不少麻煩。」


  那隨從聞言,只覺得莫名其妙,但柴紹似乎並不打算解釋,他也只能恭聲應下,靜靜的等著李密下山。


  其實柴紹的想法並沒有什麼不妥,畢竟雄耳山少有食物,單憑李密從桃林縣搶奪的牲畜糧草,根本堅持不了多久,比起強攻雄耳山,以逸待勞才是最好的選擇。
……

  雄耳山上,王伯當為李密穿好盔甲,遞上弓箭。


  在帳外,八名彪形大漢對於落在他們身上的積雪絲毫不為所動,站在原地巋然不動,宛如山中原先便存在的石頭。


  「玄英,你跟隨密已有近十年,形勢所迫,密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你心中可有怨言?」收拾妥當,李密回過頭說道:「你若是落到唐軍手中,肯定會被遷怒,到時候只怕難以保全性命了!」


  「先生說的是哪裡話。」李玄英微微一笑,躬身答道:「如果不是先生,玄英早就餓死了,先生的恩情終於有機會相報了,玄英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有怨言?」


  「你服侍我這麼多年,根本不虧欠什麼了。」李密握住李玄英的手,動容道:「兩個時辰后,你再派二十餘人下山,要是唐軍還沒有反應,你便等到夜幕時離去,切記,一旦下了山,你就和其他人分開,獨自逃走,待密安頓下來,再派人知會於你。」


  「是。」李玄英恭聲應下,催促道:「先生,過了這麼久,馬匹肯定已經備好了,您趕緊離開此地吧。」


  李密的眼角濕潤了,他重重的點了點頭,道了聲保重,與王伯出了大帳,然後向南而去。那八名壯漢邁開步伐,踩著積雪,緊緊護在李密和王伯當身周。


  李玄英掀開大帳的帷幕,看著李密匆匆離去的背影,在門前駐足許久,而後長嘆一口氣,自語道:「救命之恩,自當以命相報,先生又何必擔心玄英會出賣您呢?」他的聲音很輕,即便是守在帳外的兩名將士也都未能聽清,但他們能夠看出李玄英臉上的落寞。


  所有人都覺得李密既然反叛大唐,必然會投奔勢力最為強大的舊部徐世績,但李玄英知道,李密不會這麼做,因為在不久之前,李密收到過一封書信,是一位名叫徐洪客的道士派人送來的。信里只有寥寥數字:徐世績已降南隋,不可去!

  收到這封信后,李密和王伯當單獨商量了半個時辰,最終定下計策:疑兵之計,暗度陳倉!

  李密的計策進展的很順利,先後有三十餘人成功離開了雄耳山,大唐軍也如李密所料的那般,認為這些人只是誘餌,放任他們離去。


  一想到李密在這種時候還能臨危不亂,定下如此周密的計策,李玄英不得不感慨,傾盡他一生的時間,也無法學得會李密的三成本事。


  當然,此時的李玄英心中有的不僅僅是感慨,更多的是一種失落與傷感。


  留在雄耳山,最終可能會九死一生,但李玄英的心中對此確實毫無怨言,他之所以失落和傷感,只是因為李密離開之前,終究不肯說出自己將要前往何處。


  以李密的謀略,自然將所有事情都謀划好了,不可能出現走一步看一步的情況,所以李密沒有說出自己打算去哪,並不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從,而是他擔心李玄英被唐軍抓住,然後將自己的行蹤透露出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