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鐵血強宋> 第三百零四章 王稟援手

第三百零四章 王稟援手

  王稟所在,甚是為難,畢竟他也是局中之人,李邦彥和王黼施加給他的壓力著實太大,可是到了現在,良心作祟,他還是忍不住喚來一個心腹,「速去飛鷹傳信,告訴小楊將主……」


  到了這個時候,其實最穩妥的方法便是派人口傳,畢竟只有如此,才不會輕易的將自家暴露出去,但是王黼和李邦彥那邊盯得實在是緊,恐怕要不了一兩日,就得立即出發趕赴太原,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自家飛馬傳信,到了燕京也不知道要多少天,楊凌再從燕京轉走太原,時間上恐怕絕對來不及,王稟也只得動用飛鷹傳信,只盼望能夠早一日將消息傳到楊凌所在。


  總而言之,絕對不能讓王黼李邦彥都上任之後,在太原張開一張大網,然後就等著楊凌一頭撞上來,雖說飛鷹也要一兩日才能抵達,即便是楊凌後到,若是能夠在王黼未曾布置妥當之前趕到太原,也足以站穩腳跟。


  「楊凌啊,楊凌,某王稟是長了眼睛的,汴梁諸公如何行事,你又是如何行事,王某人心裡有數,即便不看在義則的面上,某也要如此,能做的,我都做了,至於將來到了太原,王某人身不由己,你的命數如何,還要看你自家了!」


  ……


  楊凌聽罷,便是緊皺了眉頭,王黼動作直恁快,當官做到王黼這一步,實在不能小視,在汴梁與那位老公相扳手腕失敗之後,王黼便是立刻抽身,準備北上太原,對付自家。


  其實作為王黼,楊凌心中清楚,要說恨自己,絕對是比不上童貫的恨意,可惜,當初那位意氣風發的童宣帥,如今已經是在嶺南的路上喂蚊子,王黼即便是做為童貫的統一派系,也不應該這麼早就對自家下手。


  此時此刻的楊凌,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富貴險中求,和士卒兄弟一同廝殺拚命的文弱之人,這個時候的他,幾乎只在一瞬間就拿出了心中的判斷。


  北伐之後,自家風頭正勁,作為一個和文臣派系搭不上邊的文臣,雖然說是官家欽賜的告身,可是自從橫空插手戰局以來,都是以一個實實在在的武人身份統兵,王黼想必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務必就是要鑽這個空子,可以說,如果猝不及防之下,自己被王黼擺了一道,架空兵權,汴梁大頭巾中人不會為自己說上一句話,直娘賊,被人當做軟柿子捏的感覺真他娘的不好,王黼的算盤打得很響,無非就是打倒自家,成為其東山再起的墊腳石。


  這是大宋一直以來的潛規則,如果楊凌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楊凌再勝一局,那麼都門蔡京之流,也只有樂見其成,拍手稱快的份兒,不過即便是僥倖扳倒王黼,自家能將王黼逼到什麼程度呢?


  這一次比不得童貫前事,上一次自家的上頭就有老種相公撐著,更不用說,還有汴梁蔡京暗地裡推波助瀾,王黼,童貫一黨著實是頂不住如此陣容才敗下陣來。


  「鵬舉,我們不能在此久留了,立刻告訴王德,晉陽軍即刻啟程,前往太原……」


  晉陽軍的骨幹便是由環慶軍組成,當然其中一些思鄉心切,或者家中獨子的,已經被遣散迴環慶路了,剩下的也有七千餘人,再加上從神策軍調過來的三千精銳,以及在這是十幾日之間安排進入晉陽軍的一千燕地兵馬,總共也是萬人以上,只不過環慶軍大多是是步軍底子,這樣一來,其中的精銳騎軍,也不過就是那三千之數,行程之上肯定比不得勝捷軍輕騎,楊凌所想的也不過就是馬上啟程,應對這一劫。


  太原,別稱為并州,曾經也稱晉陽,同時也稱「龍城」,此城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是一座具有帝王氣象的古都。


  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無外如是。


  早年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一統天下,可惜的是在其生前也有兩大憾事,第一就是未能收復幽雲十六州,第二就是未能親手滅掉雄踞太原的後漢政權。


  當年楊繼業就是後漢的大將,憑藉太原雄城,多次讓宋太祖趙匡胤折戟沉沙,後來太宗趙光義繼位,終於是花費大力氣攻下太原孤城,大宋立國之初的數代君王,因為北方遼國也氣運正盛,此城因為多次兵災,好生頹廢了數十年。


  可是自從檀淵之盟后,遼宋議和,劃定疆域,太原,乃至整個河東,都是再也沒有經歷過大型的戰火。


  數十百年生養休聚,太原城又恢復到了當初那個天下之肩背的雄城模樣,太原也陸陸續續的擴建了幾次,官府甚至動用民力,將汾河疏通,挖了一條支流到了太原城下,再經過擴建,到了此時,也是繁花似錦。


  此時此刻,正巧到了上元佳節,本來就是中國的歷史傳統節日,更不用說上元佳節傳聞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的生日,當今官家趙佶又是崇通道教,自封道君皇帝,上元佳節更是得到官方的大力督辦,這個時候,即便是官員也會與民同樂。


  在太原一片臨河的街道,是整個太原城最為璀璨的明珠,道路上滿是精美的花燈,各種連舫一整晚在河上巡遊,但到得這個時候,就必定會經過這裡。


  那艘金碧輝煌的畫舫猶如水上龍宮一般,也已經遠遠的出現在河的一端,在諸多畫舫的映襯下,朝著這邊駛來了。


  河邊小小的航船不時靠近、駛離,這一艘小船隨後也在燈火掩映中輕盈離岸,划向那河道中央駛近的那巨大連舫。


  音樂聲自河邊上傳揚過來,裡面的又一場歌舞怕是要接近尾聲了,畫舫之中歌舞散去,隨後響起熱烈的鼓掌聲,之後有從岸邊過來的小船將幾個以詩會友的文人桌上出現的出色的詩句送了上來,有的還附加了某些大家的讚美與評價,將氣氛推到頂峰。(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