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從被雪藏開始> 第106章 張群加盟

第106章 張群加盟

  關於《無人區》入圍戛納電影節一事,隨著媒體的報道,自然讓許多關注這一塊的人知道了,甚至一些不太關注這些電影節的人,也因為不小心看到這條信息而知道了。


  而媒體在狂吹徐風和《無人區》,最大的原因就是,今年華語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的,也隻有這麽一部。


  今年,其他導演都落選或者去參加其他電影節了,甚至某位戛納電影節的常客的港島導演,居然拍了一部英文電影,而且還入圍了戛納電影節。


  所以,真正能稱得上華語電影的,也隻有《無人區》這一部了,所以隻要媒體把目光放在戛納電影節身上,那麽焦點自然就在《無人區》身上,若非《無人區》這部華語電影,恐怕華語電影沒有一部入圍的了。


  一時間,徐風自然也成為風頭人物,許多媒體都想過來采訪徐風,以獲得徐風入圍戛納電影節之後的感想的第一手資料。


  不過,徐風哪有空去理會他們,隨便跟他們說了兩句,然後繼續拍自己的電影,而且還要安排一下拍攝的順序,將王波、許征、林戰和於楠四人的戲份爭取放在前麵先拍完了,等他們去往戛納之時,再由淩好來接著拍其他的戲份,拍攝計劃自然要改變一下了。


  而隨著徐風再次成為風頭人物,記者們沒辦法采訪到徐風,所以另辟路徑,或是讓人評價徐風,或是采訪一些與徐風相關的人和事。


  比如林月兒就是被記者惦記的一位,在某次林月兒還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有人就提問:“據可靠消息,徐風憑一部《無人區》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請問你有什麽感想?”


  聽到這話,林月兒以及她的團隊都是臉色一變,反倒是其他記者都是興奮異常,或是立刻將林月兒的反應拍攝記錄下來,或是立刻集中注意力錄製好林月兒接下來的話。


  林月兒對於有人問起這麽一個問題,則是毫無準備的,畢竟她也想不到,這記者的思維跳躍性這麽大,突然就問起這麽一個問題來,刹那間就有些懵。


  好在她的經紀人反應快,說:“對於徐導的電影能入圍戛納電影節,我們是真心祝賀他的,徐導是一個好導演,希望他能在戛納電影節斬獲大獎……”


  記者們聽後也是有些失望,他們可不想聽到這麽一句毫無營養的話,而且還是經紀人站出來說話,他們最希望的是看到林月兒的反應,比如懊悔什麽的,畢竟徐風發展到現在,將來成為大導演是必然的事情。


  到時候別說是林月兒這樣的偶像女星,就算是那些大明星,都爭著要出演徐風的戲,隻可惜林月兒當初有眼無珠。


  當然,另外更有眼無珠的還有喜樂傳媒,當初徐風都是他們公司的簽約藝人,隻要他們好好培養徐風,與徐風拉好關係,說不定徐風就能成為喜樂傳媒的導演,而喜樂傳媒就能走通電影行業這條路了,也不至於虧成那樣了。


  知名隻可惜喜樂傳媒沒有什麽人出來發言,所以記者們隻能自己編故事,把徐風與喜樂傳媒的某些恩怨拿出來說事。


  原本徐風一事再加後來的李朝一事,就令喜樂傳媒在業界顏麵大失,畢竟這兩件事情合起來就可以看出喜樂傳媒那糟糕的眼光,業內人士沒少嘲諷喜樂傳媒,現在媒體又拿此事來說事,喜樂傳媒的高層也是憤怒不已,畢竟喜樂傳媒有眼無珠,不就間接地說明他們是有眼無珠的麽?


  於是,有高層對羅蜀說,一定要走好電影行業的第一步,洗刷前辱。


  那件事情過去也有些時間了,恐影症漸漸地有些緩和下來,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喜樂傳媒高層決定,再嚐試走電影的道路。


  而在這時候,被雪藏了一段時間的張群,總算熬到了合約結束,然後簽入了迷宮傳媒。


  迷宮傳媒就立刻拿出誠意來,一首來自且聽風吟的歌曲《第一次》,就擺在了張群的麵前,許久沒有作品問世的張群,自然第一時間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加緊將這首歌錄製完成。


  作為張群加盟迷宮傳媒後的第一首單曲,蘇玉香自然是非常注重的,無論是在製作精良上,還是在推廣上,蘇玉香都花了不少錢,該有的宣傳方式,蘇玉香統統都給張群來了一套。


  再加上,張群之前是第一個嚐試與企鵝音樂平台分成首發數字單曲的歌手,正是當初張群的一首《童話》大賣走紅之後,企鵝音樂的數字歌曲分成模式才得以順利實施開展。


  畢竟想要讓一些非知名歌手來企鵝音樂以分成模式發布歌曲,那很容易,畢竟他們若不選擇分成,也沒有音樂網站按年來購買他們的歌曲的電子版權,但是想讓知名歌手分成發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知名歌手的音樂版權都可以按價來年付,隻要一次性收回款項,就旱澇保收。


  如果沒有什麽大的利益,估計沒有誰會願意輕易改變這種營利模式,畢竟誰也不敢保證,這個新的分成模式究竟能不能賺到原來那麽多錢,而且像這種分成模式,可操作的空間太大了,誰知道企鵝音樂會不會在賬麵上做手腳,到時候原本賺錢變成虧錢。


  所以,大家要麽就對這模式不感興趣,要麽就是對此正在觀望,等著有人為天下之先,為他們趟趟路。


  而當時整體被打壓已經非常低落的張群,就成了這個趟路之人,而且當時他抱著不賺錢賺名氣的心態來發布這首歌的,隻要這首歌能火起來,哪怕這首歌在企鵝音樂上沒能賺到錢,到時候也能通過其他方式把錢賺回來。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目的,所以張群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後憑《童話》不僅賺錢了,而且也走紅了起來。


  而企鵝音樂也有了張群這麽一個典型例子,於是接下來不少賣專輯賺不到錢的歌手,直接把自己的數字歌曲發布到企鵝音樂上,簽定銷售分成的合約,企鵝音樂的分成模式就這麽做了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