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金玉良言(五)
又一年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多行善舉,必得福報。」
輕樂卦象解到最後,目送面黃飢瘦,表情麻木的人離去,天已近黃昏了。
「你說的是真是假?」
「太子殿下,您最近都挺閑的。」輕樂收了自己的東西,往家中走去,身後跟著條甩不掉的大尾巴。
「輕樂,在外邊叫我的名字即可,小心被人聽去了。」
「我還當你不怕呢,聖上命你來此體察民情,賑災濟民,你卻每天擱我這閑晃悠,可不能看天高皇帝遠就胡作非為啊。」
輕樂在路邊挑胭脂,鴻信看都不看一眼,「你還抹這東西?早知道我從宮……從府里給你帶些出來,那才是上好的東西。」
「我不抹,給古麗爾的,她生辰快到了。」輕樂麻利地結賬,「你還跟著我幹什麼?可別想再蹭飯,我家伺候不起你這金貴人兒。」
鴻信拉下臉,「好不容易遇到你,你就這麼對待救命恩人呢?」
半年前,皇帝纏綿病塌,太子代掌朝政,私下放輕樂離去,原以為她會回到薩江,不曾想又在這裡遇見。
能見到輕樂他甚是歡喜,大抵是有些得意忘形了,這幾日賑災之事都是由手底下的親信代為,他躲了好幾日懶,發現眼前的女子和他想象中其實完全不一樣,半年前他覺得她是不可褻瀆的神女,這幾日相處下來,他突然有些不明白自己半年前為什麼會放她離開?
知道自己不能再這麼下去,卻是欲罷不能。
輕樂走在人群中都是極顯眼的那種人,一身簡單的素白衣裳掩蓋不住其風華,又不像尋常女子嬌柔造作,行走世間坦坦蕩蕩,有種出塵的磊落感。
——只要她不開口,還是能用神女這個身份唬住人的。
她這樣的人想隱於市還是有些困難的,索性以方士出道,倒是在這個地方頗有威信,連地方官都高看一眼。
從春季開始,兩個月北方几乎沒下過一滴雨,夏季南方又是暴雨決堤,各地災害連連,秋後顆粒無收,家中陳米也吃得乾乾淨淨,到處都是難民,眼看要入冬了,今年比往年冷得還早些,路邊已經有凍死的老人孩子了。
從鴻信接手以來,這朝政就是個爛攤子,他縱使是個治世奇才,也得頭疼好一陣,何況臨危受命,上有皇帝看著,下有朝臣限制,半年來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人比之上次見面,憔悴了許多。
輕樂嘴上那麼說,還是把鴻信帶回了家,越有災難,算命先生越吃香,百姓向來能隱忍,就算只有一口粥喝,知道老天還為他們留了路,天不絕人,就還能抱持這個信念再撐下去,所以她每日擺攤混個口糧錢還是有的。
至於其他消費,那就全部戒掉了,輕樂帶了胭脂回來,古麗爾嘴上說著浪費錢,可整個人都明媚起來,「您稍坐,我去加個菜,等祭司回來我們就開飯。」
鴻信端坐在上位,看著輕樂忙忙碌碌地擦拭她的竹籤與銅錢,小心翼翼地問:「要不你隨我回京去罷?」
將這幾日盤旋在心中的話說出,鴻信鬆了口氣,他不明白,明明他的身份更尊貴些,可面對輕樂時,他甚至比在父王面前還緊張一些。
輕樂頭都沒抬,「回京幹什麼?」
「現在這裡也不太平了。」
「京中就可高枕無憂嗎?」輕樂終於抬眼看他,目光如炬,「聖上讓你親自過來安撫難民,可見有多麼重視此事,此地陸路可直達京城,水路能通沿海三省,翻過三座大山快馬加鞭不需四日就到邊關,是京城最後一道防線,重中之重的險地,如今難民大量湧入,如果出事你知道有什麼後果嗎?聖上龍體欠安尚日日心懸於此,你身在此地,卻想著要退回京中,避之不及?」
鴻信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連太師也不曾如此疾言厲色,何況是被有好感的女子如此評價,他不知她這半年並非定居在此,幾乎每日輾轉於不同的地方,對很多事比看層層奏章粉飾太平的他還清楚,下意識辯駁,「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想你能平平安安。」
「請殿下恕我出言無狀,試問殿下知道賑災糧有多少?運了多少過來?從何處調度?落實到百姓又剩多少?天寒地凍,遮風棚建得如何?司天監可推衍出何時落今年第一場雪?能否在下雪前把百姓都安置妥當?殿下隨行的官員,有多少是真辦實事?多少又是想渾水摸魚,趁機發筆橫財?」
她口齒清晰,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最後問:「萬一真有了民變,殿下有考慮過如何應對嗎?」
「放肆!」
輕樂起身跪下,「若真逢亂世,誰又能護得住誰。」
一語驚醒,鴻信背後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扶起輕樂,「今日我先行告辭了。」
輕樂順勢起身,「殿下可還記得我當初的預言。」
日沉月落,劍指北帝,朝更興替,人間血祭。
十六個字,每個字他都記得清清楚楚,臨安王出海后前兩個月還有書信,而後至今杳無音訊,雖然父王堅信他還會回來,他心裡卻知道溫玥這關怕是難過了。
如果說方才之前才還有輕視之心,以為這神女是薩江王隨意找人替代,現在他已經完全改觀了,父王會那樣認為是因為他從沒見過輕樂,她舉手投足皆和尋常女子不同,絕不僅僅是個替代品而已。
她的預言,恐怕真的會成真。
日沉月落,日當然是指當今聖上,月恐怕就是溫玥了,溫玥命格亦指向北,當初輕樂便言他此去凶多吉少……
可為什麼朝更興替,人間會有浩劫?
父王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是太子,到時即位名正言順,最大的威脅也已經解除,還有什麼理由大動干戈?
難道就是此時的天災引起的嗎?
預言只有他一人聽到,當初是無心,現在是有意,他沒打算再讓其他人知曉,沒有任何人會歡迎一個即位就帶來血腥的帝王,幸好提前預知此事,只要他好好安撫民眾,熬過今冬,明年開春一切都塵埃落定。
他思緒轉了又轉,輕樂見他不回話,索性接著說:「去年我曾說過,臨安王此去兇險異常,九死一生,您可還記得?」
她突然用了敬語,鴻信點點頭,心中冒出一個不可能的念頭,喃喃道:「你是說他有可能還活著?」
「凡人豈有算盡天道的可能,事無絕對,人常言命中注定,但一個人的天運其實後期也有可能改變的,否則若算出將來不得好死者必然更加變本加厲,而若他改過向善,氣運漸變,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鴻信想到方才在市集她的那番言論,原來並不是如他所想,是她隨口胡諂,天災連連,若民心不穩,人禍更是難防。
輕樂接著說:「近日聽往來商賈、小販、流民口口相傳,皆指向沿海動亂,若是臨安王尚在人世,可能會有他的消息。」
「可我們已經探聽了很久,一直都沒有任何訊息。」
「如果臨安王真是在倭寇手中遇難,倭人心狠手辣,手段歹毒,必會拿其大做文章,可這一年都毫無動靜,說不定臨安王只是暫時沒有法子與我們聯絡,聽聞他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您與他是親兄弟,該最為了解他,您覺得他能否抓住那一線生機。」
與他不同,溫玥因為從小不受父王喜愛,生性活潑好動,十四歲便隨其舅父出入沙場,兩年後已經是一名敢單槍匹馬殺入敵軍的勇將,那一戰聽說他氣勢如虹,以一人之力殺得敵軍潰不成軍,雖然最後被帶回時因脫力暈倒,渾身傷痕纍纍,但不妨礙他一戰成名,從此父王終於對他另眼相看,而對他的勇猛民間卻一直流傳此皇子有勇無謀,否則堂堂一個皇子怎麼會毫不惜命以身犯險。
溫玥夠狠,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這樣的人會悄無聲息死在海上嗎?
鴻信這一年來總算有些城府,聽得多,說得少,下邊人為了揣測上意,自然越說越多,說得多漏洞越多,此時他不知不覺流露出這個習慣,輕樂好些問題他都沒顧上回答。
輕樂雖然能感受到他的善意,但說到底兩人並不是深交,今日這番話為民她必須說,就算被責怪她也做好了承擔的決心。
曾經她以為祭司需要的僅僅是一個無情無愛的神女,能預言卻不能干預任何預言,讓她不要站任何立場,因為心神一旦受影響,預言可能會出錯,更重要的是,她自己會深陷其中,而這半年來她四下遊歷,漸漸明白祭司的良苦用心,她不是不能愛,恰恰相反,她必須做到大愛,一視同仁,不區分大梁還是薩江,王孫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天道無私,她順天道而行已是千難萬險,想逆天改命,怕是耗盡心血也不得其法。
「我今日多言一句只為提醒殿下,事無絕對,想算無遺策就必須提前做好出現任何可能的準備,您時間不多,不要再耽擱了。」
鴻信深深看了她一眼,「你當真不願與我回京,我可以立……」
「殿下慎言。」輕樂打斷他,「山高水遠,後會有期。」
待他離開,古麗爾才問:「您膽子太大了,剛才那番話一說出來,我都捏了把冷汗,萬一觸怒了他,後果不堪設想,您提醒太子慎言,自己卻忘記了嗎?」
「慎言不是不言。」輕樂重新坐回原處,整理自己的銅錢,「我自有分寸。」
古麗爾擔憂地看著她,輕樂認真的擦拭著銅錢,心無旁騖的樣子看得久了,讓她的心情也漸漸放鬆下來,她就真的像個神女一般,言談舉止都帶著令人信服的神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她也能靜坐一下午參悟天道,能一宿不睡抄祭詞,能和祭司閑談一整天,記憶中聖姑的模樣似乎漸漸被輕樂被代替了。
兩年前她還對著調皮嬉笑的輕樂犯愁,怕她當不好神女,連輕樂自己都會時常懷疑一下身份,可僅僅兩年的時間,她就已經看不懂她的所做所為,更別說看透她的想法,她們自小一同長大,但古麗爾現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得到,兩人儘管還呆在一處,卻是漸行漸遠了。
神女有使命和責任,神女必須凡心不動,那是不是代表,她在神女的眼中也早已從玩伴變成了叫得出名字的路人,想到這,她突然心生迷茫,輕樂是神女,可她還是輕樂嗎?
三個月後
初春時節,萬物復甦,寒冬終於熬了過去,所有的人精神為之一振,可又聽聞沿海打仗開始徵兵了。
倭寇兩年前就虎視眈眈,海軍專門訓練了兩年,可竟然一擊即潰,讓倭人輕易就佔了沿海三省中的兩省,只剩興東還有將領在堅守,可倭人來勢洶洶,一封又一封的加急軍報遞迴朝中。
李元階要鎮守西北且不熟悉水戰,這種時刻連皇帝都被驚動,連著上了兩天的早朝,可還是選不出一個像樣的將領來。
「要是溫玥在就好了。」
鴻信站在朝堂之下,不敢多言,沿海總督在戰前連夜就逃跑了,后查出三省特大貪污受賄案,其中有好幾位都是他手底下親信結交過的人,現在戰事緊急,只好將這些暫且壓下,否則怕是朝綱大動,但壓下不表示不追究,這一關怕是很難過了。
眼前就算想將功折過也不成,他養在深宮,遊獵武藝有所涉獵卻非強項,聽到父王強撐著病體念叨溫玥,他心裡百感交集。
三天後,前線傳來第一場捷報,同時帶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在倭人的首領中,發現一人疑似臨安王。
「這絕不可能!」鴻信話一出口立刻下意識看了皇帝一眼,這才收斂心神,「是誰看見了?帶他上來回話。」
「張將軍在前線抽不開身,他讓末將帶了畫像前來。」
王公公立刻說:「還不快呈上來。」
鴻信站在下方僅看了一眼皇帝的神態,就知道畫像上的人八九不離十,正是他的三弟臨安王了,輕樂說的話果然應驗了。
他冷靜下來,沉著地細細問了當時的情況,應對得體,最後才說:「此事真偽尚有待查證,你先退下,切記不可將此事宣揚出去。」
等摒退左右,他才對皇帝說:「父王,您千萬保重龍體,依三弟的性子,就算被倭人所擒,也絕對不會為他們效命,兒臣聽聞,倭人有邪術能控制人的行為,此事讓別人去都不妥,兒臣請父王下旨,令兒臣前去查探。」
皇帝不置可否,良久才揮了揮手,「孤有些乏了,明日再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