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利用天時

  這個進球其實是恆大球員經驗的體現,當比賽的天氣發生變化時,如何順應天氣,利用好天氣其實也是一門學問。


  在現代足球,就有一門學科叫做足球天氣學,他是屬於體育氣候學的一個分支,並且在歐洲的很多體育專業學院如果是學習足球的話這門課都是有正式的學分的。


  在足球比賽中,經過體育氣候學的研究,有專家曾提出過「氣象五差論」,即時差、壓差、風差、溫差和濕差,特殊情況下還有「季差」等。對廣受關注的足球運動而言,這些因素影響非常的大。


  比如在時差這種人體生物鐘波動引起的自然反應,會導致球員的睡眠、飲食和運動質量都會急劇下降。比如北京奧運會後的巴塞羅那隊開局不利,瓜迪奧拉認為這是梅西等參加了奧運會的球員回到西班牙后沒能調整好時差造成的,而各大球星的國家隊和俱樂部的表現差異,還有出名的「世界盃綜合征」,都和時差有關。一般球員對付時差的方法就是睡眠和顛倒訓練時間,倒時差應該提前進行,但頻繁反覆也會損害球員的生理結構。


  比如壓差這個因素,對足球比賽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例如第13屆世界盃在地處高原的墨西哥舉辦,全部52場比賽只射進132個球,平均每場2.54個球,是歷屆世界盃賽最少的。這與高原氣壓低不無關係。因為低氣壓下運動員的奔跑能力和射門力量明顯減弱。而為了避免壓差困擾,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很多國家就選擇到高原低氧的地方訓練,但由於地域限制(一些國家沒有高原),所以西方科學家創立了HiLo高原模擬訓練法,也就是低壓氧艙訓練。這種方式能增強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效果甚至優於傳統高原訓練。歐洲足壇的這種模擬訓練已經很普遍,西班牙媒體曾挖掘出勞爾在家裡裝置了高原低壓氧艙房間的秘密,勞爾的比賽表現也和這個高級理療器械非常有關。


  同時作為一些有經驗的教練,在了解對手的基礎上,賽前總要認真分析當地的天氣氣候、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制定適應當地天氣氣候的技戰術方案,以爭取比賽的勝利。


  比如在寒冷的天氣下,地面會被凍的很硬,地面就會失去緩衝力,如果在踢球的過程中不慎摔倒很容易造成骨折,同時球員的身體也比較的僵硬,技術動作不容易控制,骨骼也比較的脆弱,教練會要求在比賽之前充分的做好準備活動,在比賽當中注意控制自己的動作,以免造成傷害。比賽中會要求球員盡量加強奔跑,少帶球。比如第8屆豐田杯也就是後世的世俱杯,因為大雪,據統計,全場比賽雙方隊員共摔了180多個跟斗,平均每個球員摔8個多跟斗。有一個球員竟摔出了5公尺遠;雪地踢球用力比平時大,上半場11分時,一名後衛從后場傳球,竟把一個新球踢爆。


  比如在天氣悶熱時,因為地面溫度更加的高,在這種情況下踢球人會感覺呼吸困難,腿腳無力,很容易會造成中暑,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最好等到下午5點鐘后在進行足球運動,沒有太陽光強烈的照射會讓人在踢球的過程中身體感覺更加的輕鬆。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踢球,則要隨時的至於補水。因為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體溫常升高到40℃左右。由於環境溫度高,只能通過出汗散發熱量。如果汗量達到體重的1—5%,運動員的最大吸氧量和肌肉工作能力就會下降30—50%,若不及時補充水分,便會發生中暑昏厥。另外,為了散發熱量,大量血液流向人體表面,使人滿面通紅,皮膚下面也充滿了血液,這樣,中心循環血液減少,造成中樞神經疲勞,肌肉活動能力顯著下降。同時,隨汗排出的氯化鈉、鈣、鉀、鎂等元素過多,也容易引起抽筋。


  如果是大風天,刮東風,球往西斜;刮西風球往東飄;逆風球,落點近;順風球,落點遠。而風向、風速變化莫測,球員只能憑實踐經驗進行判斷。1998年法國世界盃第一輪比賽中,賽場風力在4—5級左右。在巴拉圭對保加利亞上半場比賽中,巴拉圭「逆風」,風速削弱了球的飛行速度,也使球員奔跑速度下降,呼吸感到不適,整個上半時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射門。而保加利亞隊卻借著風勢,大舉進攻;下半場,保隊在「逆風」中全力防守,而巴拉圭隊全力進攻。兩隊各在「順風」時打出了半場好球。


  如果是大太陽的天氣,陽光對雙方球員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所以在比賽開始的時候兩隻球隊選邊時,雙方的隊長就會考慮陽光照射球員眼睛的情況,做出一定的選擇。比如很多守門員在面對陽光時,對球的撲救會出很大的問題,這個時候比賽前給守門員準備一頂帽子就成了必須的了。


  而雨天時,由於水的阻力,足球的移向、速度、落點和晴好天氣時大相徑庭。有些射門球在正常天氣下必進無疑,但由於雨水的阻力,使球速驟減,容易被對方撲救。不過,「水球」表面濕滑,守門員在撲救時容易脫手,這就給迅速趕來的攻方隊員補射創造了機會。


  所以在雨天中比賽,「力量型」球隊的戰術思想是盡量把球踢到對方罰球區附近去打。利用身高體壯優勢,採用長傳吊沖戰術,充分利用兩翼空隙,邊路傳中或斜吊後攻門。或由前衛隊員在罰球區附近,接門前頂出的球,進行遠射、頭槌攻門或發動二次進攻。防守時,多採用區域防守,前場球員積極堵搶,後衛之間相互保護補位。門前危急混亂時,果斷大腳解圍。


  「技術型」球隊的基本戰術思想是盡量把球控制在自己腳下。利用身體重心低、柔韌性好、腳下控球能力強和習慣於「水戰」的特點,堅持打地面球、打攻勢足球。在雨小或雨停后,草皮摩擦減小,球速和球的反彈速度加快,因此,只要有機會就果斷起腳射門,前場球員則插上補射。草場泥濘有積水,皮球容易中途粘滯不動,對於傳、接、帶、過人等技術都有較大影響。因此,球員之間隨時要做出機動反應,一旦失球就積極反搶。在禁區附近實行密集防守。


  作為一名老將,並且是長期在意甲,英超這樣的高水平的職業聯賽的老將,當龍騰隊這些年輕球員們還在場上慢慢的調整來適應雨天的時候,迪亞曼蒂這樣的高水平球員立刻就開始利用天氣的變化做出了改變,而他踢球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場上的比分。


  這就是高水平,有經驗的球員和沒有經驗球員的年輕球員之間的區別,同時這也是高球商的體現。


  進球后的廣州恆大立刻就改變了場上的局勢,因為球隊的氣勢已經起來了。


  而此時在張升的提醒下,龍騰隊的球員才開始在場上做出戰術的改變,開始利用場地的濕滑,更快的打腳下的傳遞,不過這個時候的龍騰隊碰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體能的不足。


  經過這將近80分鐘的比賽后,沒有習慣經歷這種高強度比賽的龍騰隊球員們還是在體能上有點跟不上節奏了。特別是中場的林峰,經過大半場比賽的上下跑動,體能已消耗殆盡,張升不得不用陶文濤將其換下。


  陶文濤上場后,龍騰隊就只能暫時全面的退防了,畢竟這名小將和球隊的配合比較的少。如果僅僅還是防守那還好說,有其他的球員幫忙喊著,他還能準確的打出配合。在進攻上則因為配合的不熟練,完全打不出足球進攻戰術所需要的突然性,雖然陶文濤不管是腳下技術還是傳接球能力都不比林峰差,甚至在個認技術上來說,他應該還要比林峰強,但是比賽的經驗卻是遠遠不如林峰,他的表現也就沒有林峰好了。


  在換下林峰后,張升繼續換人來增強防守能力,那就是用肖雲帆換下了舒俊,作為場上的隊長,舒俊為了給球員們做表率,他的跑動非常的多,到這個時候,他的體能也跟不上比賽的節奏了。


  舒俊下場后,隊長的袖標交給了文凱,作為場上年齡最大,效力時間最長的球員,文凱是球隊場上隊長的不二人選。


  這個賽季第一隊長鄧超群走後,加上上個賽季的第三隊長一直沒有定下來,球隊的幾名隊長也進行了任命。上個賽季的第二隊長舒俊以絕對的威望拿下了隊長的位置,而除舒俊外,效力時間最長的文凱拿到了第二隊長的位置。至於第三隊長,為了表示對林峰的重視,張升將這個位置交給了他,這也是林峰在上個賽季后沒有離開球隊的獎勵,當然,以林峰的資歷和表現也沒有愧對張升的期望。(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