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假聖真妖
這還不算完!這個菩薩的形象在窗戶中央完全定型之後,慢慢變大,而後又慢慢地脫離了窗戶,從二樓窗戶中飄了出來!
當它一邊向下飄時,紙片般的身形逐漸實化,真的化為了菩薩,沒錯,就是現實中的菩薩!
她眉目清秀,雙眼微合,一身白衣和電視里觀世音的形象一模一樣,腦後頂著那種佛菩薩專屬的圓盤形佛光,全身散發出晶瑩剔透的白色光芒,腳下踩的是粉紅色的蓮台,這蓮台現在就跟有電機驅動一般,還在不住地旋轉。
這。。。真的是菩薩嗎?
不,在這種深秋的夜晚,開著陰眼,看見一個身著白衣的女子從窗戶中慢慢地飄出來,不管它裝扮成什麼樣,也沒辦法把它跟神仙聯繫在一起。
我仔細看向她的臉,眉目清秀卻慘白無比,兩抹腮紅外加嘴上的紅點,透出森森的鬼氣。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只能以一種求助的眼神望向尹大夫。
沒想到,還沒等尹大夫開口,那「菩薩」倒先開口說話了:「阿彌佗佛,你可知道殺生要下什麼地獄嗎?」這是一個莊嚴肅穆的女聲,一嘴標準的普通話就跟中央台的新聞口兒不相上下,而且還帶著迴音效果。
這句話把尹大夫給問懵了,他有半晌都沒說出話來。那「菩薩」接著道:「你身後石桌上這碗腥肉,熏得老娘我連吃果子都不香!」
尹大夫終於回過神來,他馬上雙手合十,滿臉陪笑,說道:「阿彌佗佛,阿彌佗佛,是我有眼無珠,不知道您的口味,還請上仙見諒!不過您這打扮,未免也太業餘了一點!」
那「菩薩」聽罷,突然迸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然後操著東北口兒說道:「哎呀大哥還真是敞亮人兒,說實話我這已經是以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面貌了!」
尹大夫看這「怪」倒也還算客氣,馬上長吁了一口氣,起碼現在看起來,刀兵可免。
尹大夫問她:「你是哪個堂口兒的?為什麼要給這孩子開這麼多玩笑呢?」
那「菩薩」說道:「說起來,我與這孩子也算有仙緣。」
尹大夫一聽這個,馬上來了興趣,立刻說道:「哦?請詳細說說。」
正巧,我也不知道自己這倒霉蛋兒到底有哪門子來歷,說不定眼前這不鬼不仙之物能提供給我一些線索。於是我也洗耳恭聽。
那「菩薩」繼續說道:「我自吉林北山而來,是五大仙中黃仙一族。自五十年前天地變異開始,五大仙家法力盡喪,於是東北大護法黑媽媽召集三省野仙於遼寧本溪九頂鐵剎山開群仙會,教我們向外奔走,各安天命。如我這般尚未成道之身,即使沒有天地變異之事,也做不得家仙,受不了香火,更何況天地變異,我等更是食不果腹,命將不保!」
「我懵懵懂懂,一路奔向西南地界,意識不清,精神恍惚,凡人看我不見,我等微弱的法力也與凡人溝通無門。就在仙命將休之際,我偶遇一位有神通的老者,他有陰眼,能見我,我知他能見我,於是便向他討要吃食,他說我無吃食可予你,卻有一門消除你苦惱的方便法門,你可願學?」
「我想,自己已然是這幅身價,也無謂再挑挑揀揀,於是便一口答應了他。他教我安住呼吸,但凡一呼,知我在呼,但凡一吸,知我在吸,一呼一吸之間都要洞徹明了。初聽,覺得此法簡凡過甚,以至無用,覺他騙我。他只告我,但行此事即可,說罷便要走。」
「我問老者哪裡去?他說去度該度之人。我又問該度之人在何處?他說三年之後方出生。我欲隨老者同往,他卻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又欲拜他為師,卻也被拒絕。」
「我看他實無意收我,便也不再勉強,於是便按老者所傳的呼吸法門,****精進,月月勤修,竟然漸感思慮清明,神形安定,后逐漸恢復神力,繼續閒遊。」
「一日,我游至一廟中,見有僧人正在為一佛畫開光,便順勢附身其中。后此畫被一老人買走,我也隨此畫進這老人之宅。此老人一家信佛,又奉兒媳生產,為了祈福,便每日祈禱於我,****香火不斷,我便於此時吃慣了瓜果梨桃,再也聞不得葷腥。」
聽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而那「菩薩」也確實彷彿有神通一般,知道我心中所想,便說:「將我請回家后,這家子人天天大魚大肉,卻連一杯水也不供給我,我於那日便氣惱道,傷生害命刀,滾油鍋中肉,吃吃吃,早晚叫你下油鍋!」
尹大夫問:「你是因為什麼又從那家出來而進了辰博的家裡呢?」
那「菩薩」繼續說道:「我進那家后,老人兒媳也將生產。這是這家子的第二胎,第一胎已經有14,5歲的樣子了。孩子生下來后九個月,母親得急病身亡,又過了一個月,父親也得急病身亡,於是那老人便以為這一切全都是我的過錯,原本一氣之下想燒掉我,但轉念又想,既然我有連續方人致死的能力,想必也是惹不得的,於是就把我轉賣給了一個商販。」
「那商販販平日倒賣一些宗教用品,我便依附於佛畫之中。因為第一次的教訓,我便決定,不再進沒有仙緣之人的家裡,其中也有一些信佛的人相中了我,要買回家去,因為我黃家一族向來以附身操控神智見長,遇到那些沒仙緣的人想買我,我也會耍些手段讓他看到我便頭疼噁心,於是便打消了買我的念頭。「
「其實這事兒也就和相親差不多,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事兒,必須雙方都看對了眼才行。我就這樣在這商販手中住了七年光景,突然遇到這孩子一家子,我一見他就覺得和他有緣,而他看我也順眼,於是我們便這麼一拍即合,他父母把我帶回家裡供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