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決心
秦三爺此刻心情很愉快。
店鋪里的顧客形形色色,沒有誰會特意去留意那些默默坐在角落裡吃面的人,他當然也不會去在意李廷,更不會注意到當他說起斷頭案的時候,李廷一閃而逝的微表情。
秦三爺被眾人起鬨詳細說說十四年前的換頭案,看著眾人胃口被吊起,一副副急不可耐的樣子,他的心情更加美妙,他最享受的就是大家聽他說故事時候這樣的表現。
大家對於換頭案過於好奇,推著秦三爺講。
秦三爺清了清嗓子道:「好,既然各位如此愛聽,那我就把我知道說一說。」
過了好一會兒,秦三爺才將當年南京的斷頭案詳細說了一遍,但是斷頭案他也是道聽途書而來,關於這個案子的真實情況其實並不了解,他的故事內容無非是是圍繞著成國公展開。
成國公,是明代世襲的最高爵位,全稱「大明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成國公」,明成祖朱棣靖難時的名將朱能就是第一代成國公,朱勇襲父親爵位。成國公朱勇已經被封為太子太保,主管明朝的中央軍。
為了防止叛亂,除了本家藩王,剩下的王侯伯爵都得留在京城。也是因早年朱勇曾留守於南京,留下了一些親屬女眷,對南京有特殊的感情,在天子特批下才能到南京度假期。
南京,曾稱作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美譽,在明朝時期是超繁華的大城市,李家當時作為皇商在南京開了許多綢緞鋪,和成國公一家也有商業的往來。成國公朱勇在南京有一女兒朱凝,本事小妾所生,但才貌非凡,國公憐愛她便給她尋了一戶有頭有臉的好人家。
重頭戲就在成親那晚,那晚南京燈火不息,不知新房裡哪裡竄出了個鬼怪,將朱凝腦袋給換了,換成了李家小姐的頭。大夥正推搡著新郎鬧洞房,沒想到遇見這一幕,此後新郎也神志不清了,像是丟了魂魄。
衙門初步認定兇犯是巫醫,抓捕處死了南京當時許多主治外科醫家,特別是擅長食管縫合術的大夫,才漸漸平息了這件事。
大家聽到這裡表情各異,有的認為兇犯是鬼怪,有的認為兇犯是醫生,但他們都一致認為兇犯是為了對成國公女兒下手,李家死掉的千金完全是遭受無妄之災。
鮮血、頭顱、殺人、鬼怪……
李廷一直不說話,發現這個世界野蠻的一面,特別醫生的地位之低下簡直令他震驚,衙門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居然可以隨意處死醫者,這又讓他想起了,明朝皇帝駕崩之後遷罪處置太醫,正是太醫地位低下的寫照。
此外許多百姓對於巫信仰程度甚至超過醫生,凡事都和鬼怪扯上關係。這些日子,他早發現了不少人生病不去看醫生,而是去找道士,燒高香驅鬼怪,他不喜歡身邊的人所思所想和他相差十萬八千里。
他想起了前世時候,爺爺身為一代國醫即便是六十歲高齡,忙碌的時候每天也要看幾十例病人,就是這樣的身影伴隨著他漸漸長大。雖然當時醫院時常爆出負面新聞,學習中醫的人也越來越少,但在李廷的心裡,爺爺才是真正代表國醫的形象。
無故被殺?
他可不想無故被殺。
現在,他穿上了古代的服裝,望著這古色古香的建築,以及這些流著相同血脈的漢人,心裡才剛剛有了一絲歸屬感,此刻卻莫名產生了對這個時代的不滿。當然他也知道他想得太遠了,可是這個案子已經和李家有了牽連,又和醫生有關係。
李廷本質上就是一個矛盾的人。
一方面他不是很在意與他無關的人,像是以前他不會給沒有挂號的病人看病,只因為沒挂號就不是他的病人,另一方面他又很欽佩那些和爺爺一樣的醫生,對擁有高尚靈魂的人充滿著難以言說的敬仰之情,他看不慣對這些高尚的醫者的暴行。
他性子中唯一不變的,也就是從來沒有喪失過理智和思考了。他很明白李家未來將會遭遇什麼境地,還有些話想私下詢問這一位秦三爺,就一直坐在位置上,等待秦三爺離開這店鋪。
秦三爺沒有讓李廷久等,和眾人閑扯了一會兒就起身離開。他在走的時候,就注意到身後尾隨的李廷,皺著眉頭疾步快走,也甩不開李廷。
於是他乾脆停下腳步,眯著眼回頭打量著李廷:「你個小鬼跟著我做什麼?」
李廷抬頭看著他,拍了拍袖子,表情很平淡回答:「我有些問題向詢問秦三爺。」
秦三爺聽了皺眉:「是換頭案?」
李廷搖了搖頭,輕笑道:「也不算是,是李府的事情,你剛才說你的侄兒在李府做事對吧?」
秦三爺看著李廷卻沒有說話,拿不準李廷在想些什麼,看起來年紀不大,臉龐卻生得白凈,不像是市井之人,似乎是哪個落魄家裡的少爺。他覺得這樣的少爺詢問李府的事情,無非是想要攀上李府這棵大樹,他想通了這一層,笑容不覺有了一絲輕蔑。
不過他看李廷似乎是書生,還是耐著性子說:「我大侄是李府的管事,在李家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我也是從大侄那聽過李府一些事情,對於李府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你想問什麼?」
李廷想這秦三爺油滑得很,都知道李府是從南京遷居到福州府,對李府的了解當然深,他口頭上這麼說,怕是不肯與他多說。只是李府對這斷頭案忌諱極深,從無人敢談及,除了長輩他們這些晚輩都不知道,當下拿出幾十文放在他手上:「我想知道換頭案中被殺害的李家小姐是誰。」
秦三爺臉色一直很臭,直到李廷給了他錢也是如此,但好歹總算告訴了李廷那個被害李家小姐的具體情況。
是二房的千金,就死在成國公千金身邊。
「不可能,母……」李廷臉色一冷,說,「我是說,林夫人今年才幾歲,十四年前她哪來的千金?」
秦三爺被李廷的目光嚇了一跳,沒好氣地說,「怎麼不可能,那時候李家千金才剛滿月!」
她死掉的時候還是個小嬰兒。
史書上記載不少明代外科手術,其中著名的像是自刎急救,在病人氣絕之前用絲線縫合傷口,並用棉紙蓋刀口,可想而知在很早的時候,中醫的外科就達到很高的水平。現在不少人認為傷口縫合手術是西方的發明,殊不知隋唐之時形成完整傷口縫合的手術,隋唐之前的記載卻大多遺失。
微風拂面,給人的感覺卻是微冷,李廷心情複雜地站在李府門口。
被殺害的居然是李惜兒的姐姐,也是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自從來到了大明還是他第一次這麼出離的憤怒。對嬰兒下手在他看來簡直是慘無人道,換頭術在現代也是被道德譴責的手術,更何況對象是嬰兒,想想李惜兒遇害他便發現能理解林氏當時的心情。他覺得當年的那些人真是愚笨,若是他當時在現場,肯定不會讓兇犯這般簡單又輕易地逃脫。現在十多年過去,線索怕是早斷得乾乾淨淨,找到兇手的可能性極低。
李廷終於明白原身寫下那本書的真正價值。一開始在他眼中只是毫無影響的自傳體隨筆,但現在卻更像是記錄未來的預言之書,在他穿越來之後,除了一次意外改變了和妹妹的關係,剩下的事情可沒有任何的改變。
他好像沒有時間悠閑了。
原來他對這個李家唯有冷漠,對他的佳人沒有絲毫的感情,開始的想法就是一個人找個繁華地方過個好日子,經過一個多月,他卻漸漸地發現他不能放任妹妹不管,也不能放任李家不管。聽到這個換頭案卻促使他想法成為了決心。
書上說未來他還會遇見被換頭的人,具體時間李廷記不住,只知道是在福州會再度遇到那個擅長外科手術的兇犯。
除了換頭案,李廷寫下的那本書還記錄下什麼?
印象最深的是,數年之後,李家敗落,妹妹流落教坊,他在路上遇到福建起義軍作亂,九死一生,和妹妹分開……李廷當時看得太隨便,許多內容記不清了,現在必須將那本書的內容仔細回憶下,也許就能想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