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國殺> 第四章 大老虎的破綻

第四章 大老虎的破綻

  B世紀58年10月20日,聖羅曼聯合帝國與馬恩羅科帝國撒西爾大陸殖民地爭奪戰爭(簡稱B世紀洲際殖民地戰爭),開戰第一天。


  這一天早上,聖羅曼聯合帝國已經向馬恩羅科帝國宣戰,事由是看上你家殖民地,特派艦隊前來爭奪。馬恩羅科帝國駐該國大使接到宣戰文書居然雷人的笑了,這是得意的微笑,來自於對自己國家軍隊的信心。


  「論海軍實力,我家甩你家十條街啊,你跟我宣戰,還跑我家門口上打海戰,你腦子有病啊」。幾乎所有的馬恩羅科帝國高層都這樣認為。


  這位大使也是這樣想的,不過,他可不能在正式場合這麼說,外交是講究辭令的。內心深處笑夠了之後,他用禮貌地外交語言回應了對方:「對兩國間的戰爭表示遺憾,馬恩羅科帝國有實力有信心獲得全面勝利,聖羅曼聯合帝國起於貪心的不義之戰必將失敗。」


  毫無疑問,在馬恩羅科帝國帝國高層眼裡,凱撒的軍隊跟自己家隊伍相比,那可不是一個檔次的,尤其是海軍。


  「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的海軍是很強大,但在偉大的馬恩羅科帝國眼裡,這支海軍完全不構成威脅。」


  「強大的馬恩羅科帝國海軍艦隊完全有實力在短時間內將凱撒的這些玩具軍艦打下水。」


  「我覺著凱撒大帝的海軍不是我們的對手,確切的說凱撒手下的任何一支海軍艦隊,都無法戰勝我們的殖民地艦隊。」


  以上是馬恩羅科帝國政客們的言論。大國的政客是很少說狂話的,他們說這話也確實有根有據。在他們眼裡的,凱撒的艦隊是這樣的:

  《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海軍發展概況》摘要——馬恩羅科帝國總參謀部外軍情報局三科編輯(僅限內部發行閱覽)

  「聖羅曼聖蘇妮亞聯合帝國海軍共編有6大艦隊,兵力部署上極為分散」,「聯合帝國領土面積廣大,領海分佈廣泛,周邊有地理屏障」,「以至各艦隊無法實現短時間內相互增援「,「該國無力在每一支艦隊上投入足夠的資源,形成決戰優勢」,「為了應對這一幾乎無法克服的戰略殘疾,該國海軍極富創造性的提出了「近海決戰艦隊理念」,要求各艦隊在自己的近海防區,可以完全靠自己艦隊獨立打贏與一切可能之敵的海戰「,「圍繞這一理念,該國海軍部門研發並裝備了一批極具特色的新式軍艦。」「企鵝級袖珍戰列艦(依照我國標準應叫做重裝甲重炮艦),就是這批特色軍艦的代表。」


  「企鵝級袖珍戰列艦:排水量4800噸,艦長102米,艦寬15.6米,平均吃水6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6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載煤量800噸。主炮口徑:320mm/L38,主炮簡體位置偏中致使艦橋嚴重靠後。副炮,8門120mm,57mm速射機關炮4門,艦體兩側布局,后甲板兩門120mm副炮兩側布局,當尾炮。另據可靠情報,該級艦共計劃製造36艘,現役的有20艘。」


  「聯合帝國軍海軍部門聲稱:該型軍艦有著強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噸位小,總造價和噸位造價都很低,適宜大量生產,可用於近海作戰,也可在遠洋海域參加艦隊決戰。但我軍認為該型艦主炮火力與噸位比不匹配,這是絕對一種資源的浪費,另外企鵝級艦的噸位在那裡,我軍認為這種小船是不適宜遠洋作戰的。」


  「聯合帝國唯一能適用於遠洋主力艦作戰的艦隻,或者說真正的遠洋主力艦隻有一種,就是敖德薩級。」


  「敖德薩級大型戰列艦:排水量10600噸,艦長132米,艦寬17.8米,平均吃水6.2米,最大吃水6.8米,設計馬力12200匹,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載煤量1800噸。主炮口徑:320mm/L40兩門,前後主炮各一門。副炮,10門150mm,57mm速射機關炮6門,兩側布局。」


  「據可靠情報,該級艦共計劃製造了15艘,目前只裝備了兩艘。其餘艦隻未開工或處於停工狀態,具體原因不明。」


  「聯合帝國還大量裝備了刺刀級快速巡洋艦,作為艦隊決戰主力艦的輔助艦隻。該艦具體情況不詳。」


  這樣做個加法,聯合帝國海軍的主力艦一共只有22艘,20艘企鵝,2艘敖德薩。那看看偉大的馬恩羅科帝國海軍艦隊吧。


  馬恩羅科帝國海軍艦隊:12艘納魯型主力戰列艦,12艘雅娜爾型普通戰列艦,20艘大型巡洋艦等新造艦船。另裝備舊艦隻改造的有21艘大型巡洋艦,54艘中型巡洋艦。


  各型號主力艦隻數據如下:

  納魯型主力戰列艦:


  (外形類似德軍拿騷級,數據有很大改動)


  排水量:14,800噸(設計)/18,535噸(最大)

  尺寸:長166米(全長)/寬28.6米/吃水7.76米


  動力:12台蘇爾壽-桑尼克羅夫特鍋爐,三座三缸往複式蒸汽機,主機功率22000馬力,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0節,續航能力9400海里/10節;2800海里/19節

  主炮:12門280mm/45倍徑克虜伯SKL/45主炮,6座雙聯炮塔;

  副炮:12門150mm/45倍徑副炮,12門120mm炮,防魚雷艇,全部舷側單裝。


  其他:70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16具,分具艦體兩側。


  裝甲:主裝甲帶100-200毫米;三層裝甲甲板,每層25-30毫米;炮塔90-180毫米;指揮塔300毫米。


  艦員:平時1050人,戰時1350人(軍官51名)。


  雅娜爾型普通戰列艦:


  排水量:11,370噸(設計)/13,300噸(最大)

  尺寸(米):148.6x26.6x7.17(吃水)

  動力裝置:18台鍋爐,2台帕森斯蒸汽輪機,最大功率42,000馬力(進行改裝后達79,000馬力);

  航速:最大20.8節,續航力:14節時4400海里,18節時3520海里

  主炮:8門280mm/45倍徑炮四座雙聯炮塔


  副炮:8門150毫米/45倍徑炮,12門120mm炮,全部舷側單裝。


  其他:70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12具,分具艦體兩側。


  乘員:923人,41名軍官。


  新式巡洋艦(皇冠級巡洋艦):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4260噸,滿載排水量5170噸,

  尺寸:全長118米,全寬18.5米,吃水5.5米,

  動力:裝有12台鍋爐,3台立式三級膨脹往複式蒸汽機,採用雙槳推進,主機輸出功率為13500軸馬力


  航速:最高航速23.5節。


  裝甲:側舷部分重要部位裝有80——100毫米厚的裝甲,甲板厚度約18毫米,部分位置加強到78毫米,艏部沖角隔艙厚度約40毫米,司令塔周圍100毫米。


  主炮:為10門克虜伯造40倍徑120毫米速射艦炮,艏艉各兩門,分別配置在兩舷側的單裝炮座上,由輕型炮盾保護,另外6門則配置在兩舷炮座上由炮廓或護盾防護。


  其他輔助武器:20毫米可移動式小口徑火炮和一些機槍作為輔助火力,70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6具,分具艦體兩側。


  粗略參考以上數據可知:單是納魯型主力戰列艦,就足以摧毀整個聯合帝國海軍。


  政客的驕傲從來都是有理有據的,可宣戰一方也絕對是腦袋發熱的瘋子。馬恩羅科帝國海軍實力確實要比聯合帝國的強,可跟聯合帝國海軍分為六大艦隊一樣,馬恩羅科帝國的艦隊也是散開分佈於廣大殖民地和帝國本土。作為防守一方,如果沒有提前足有時間得到情報,他的艦隊必然是分散的,集中起來的聯合帝國艦隊未必不能擊敗馬恩羅科帝國的某一支分艦隊。如果戰鬥模式一直是聯合帝國主力艦隊對戰馬恩羅科帝國的各個分艦隊,最後勝負難料……


  總體來說,老大的海軍實力超群,但海軍艦隊是分散布防的,這是一個超巨大的破綻。不過這也不是大毛病,這位老大的陸軍,那才是真正的破綻所在。


  。。


  與強大的海軍相比,馬恩羅科帝國的陸軍,那可更是超時代的存在。模塊化部隊,這可是美國80年代才提出的概念啊!(其實我們填朝古時候,宋代大軍就是這個范)


  帝國陸軍軍隊無沒有明確的最高統帥,所有軍團指揮官戰時臨時任命,也沒有常設的地區軍隊司令部。


  帝國軍陸軍指揮系統設有:陸軍總參謀部、陸軍總指揮部、陸軍後勤事務部、陸軍裝備供應部、陸軍兵員從員供應部,共計五個部門,分別管理各地軍隊各項所需。帝國陸軍常備軍,規模220萬員額的龐大武裝力量就是由這五個部門負責管理的。這些部門負責人通常由文職人員來擔任,且時常加以調動。


  更雷人的是編製。營為該國陸軍軍隊的最高固定編製。營長以上即為指揮使,這一職務通常由政府委派的臨時人員擔任,可能是某部門的軍人,也可能是懂軍事的文官,甚至有的乾脆是部隊駐地地方官。每個指揮使下轄部隊少則幾營,多則十幾個營甚至二三十個營不等,全看當時的具體情況。


  這樣的好處是機動靈活配置兵力,可以結合戰場情況把敵人打得找不著北,當然,也很可能被敵人打得找不著北。


  具體的馬恩羅科帝國陸軍編製如下:

  (只能是各種模塊營的編製)


  步兵營


  每營550人(含營長),設營長一名,配一傳令兵。分4連,每連122人,設連長一名,配一傳令兵,每連分8隊,每隊15人,6隊步槍,2隊平射火箭炮。營長直屬營部重火力連60人,4隊,裝備2挺20毫米加特林機槍,2門200毫米單管重型火箭炮。


  全營共有38個隊,步兵火箭炮2隊,每隊一門,平射火箭炮4隊,每隊兩門80毫米單管火箭炮,大口徑加特林機槍2隊,每隊一挺,步槍兵28隊。


  戰時,每營有專屬後勤協同人員240名以上,攜帶彈藥和其他給養。除了後勤的專業化,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單兵裝備。每個士兵都有2枚以上手榴彈。


  步槍設定為:BerthierMle92式步槍


  該槍是一種3發金屬彈倉的步槍。該槍於1892年為法國陸軍所採用,士兵們對它的長度短、精度好以及重量輕等特點都很滿意,只是對它的后坐力大不太滿意。


  發射模式:手動,彈藥:8x50mm,彈倉:3發,精度:好,重量:3.33公斤,長度:944.8mm(槍管長453.4mm),初速:640m/s。


  陸軍炮兵營分為三種


  攻擊伴隨支援型:

  150毫米步兵炮12門,全營官兵210人,另配屬後勤協同人員。


  要塞攻堅型:

  120毫米榴彈炮16門,全營官兵270人,另配屬後勤協同人員。


  火箭炮營:


  單管200毫米火箭發射器36具,全營官兵570人,另配屬後勤協同人員。


  馬恩羅科帝國從來都不重視騎兵。加特林機槍出現並大量生產普及后,帝國逐步取消了所有的騎兵部隊編製。


  營是馬恩羅科帝國軍最大的固定編製。營長以上設置各類指揮使(又稱指揮官)。


  戰時或者在軍隊駐地營長以上有指揮使(指揮官)指揮各個種類的營,這一職務通常由政府委派的臨時人員擔任,可能是某部門的軍人,也可能是懂軍事的文官,甚至有的乾脆是部隊駐地地方官。指揮使擔任者每隔幾年就會更調一次,原所轄部隊的駐屯地點卻不隨之更動,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防止軍隊為將領所私有。中央政府對軍隊尤其是陸軍有著完全的掌握權。


  與中央大陸的真正近代化陸軍相比,世界老大馬恩羅科帝國的這支陸軍問題確實多多。


  第一點,這支軍隊是缺乏大規模作戰實戰經驗的。


  看似強大的馬恩羅科帝國陸軍是一支有著千年歷史的武裝力量。這時的帝國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和平,幾百年來國家很少發生大的戰亂,作為國家主要軍事力量的帝國陸軍,其主要職能已經變成維持治安,充當雜役,偶爾鎮壓一下農民起義或者少數民族的暴動。幾百年來只是這類任務,使得這支軍隊根本就用不著大兵團作戰,在軍制上乾脆都採用了鎮守衛戍制,不但兵力極為分散,連野戰軍都不存在了。這個帝國的陸軍常備軍空有龐大規模、220萬的員額,卻根本就沒有大編製的傳統和經驗。


  第二點,也是最嚴重的問題,這支軍隊的上層組織架構。以營作為常備軍最大編製,搞所謂模塊化軍隊,這一軍隊組織模式看似超前時尚,但後果極為嚴重。


  中央大陸各國的基本戰略單位是師或軍,比師級更大的編製是軍,集團軍,方面軍則是在動員之後由各師組成。然而,馬恩羅科帝國陸軍固定編製的最大單位僅僅是營!除了營之外沒有更大的編製,與中央大陸軍隊相差極其懸殊。這支軍隊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次大規模作戰是一般由各個指揮使指揮數量不等的營參戰。各統領之間是平等協商作戰行動,不存在誰指揮誰的問題。


  這一模式是難以進行大兵團作戰的。一遇到大規模的戰事,出兵動輒數萬,達數十以至上百個營。如此龐大的兵力決不是某一個指揮使的部隊能湊夠數的,必須出動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以上的指揮使、組成大軍聯合作戰。指揮使之間互不統屬,無法指揮他部,群龍無首。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而這一制度卻需要太多的時間,協商協調新的軍事行動。這必將導致軍隊實際發揮出的戰鬥力與理論值相比大幅下降。


  戰爭後期,大規模作戰中,該國委任能力出眾的指揮使(官)兼任總指揮官職務,統一指揮各部,但這一臨時任命的戰場總指揮官必然是位缺乏經驗的總司令。


  第三點,這支軍隊幾乎無法進行戰場高級指揮員的培養。


  後來的實戰中了證明這支軍隊幾乎沒有合格的將領。


  眾所周知,作為分隊的營和作為兵團的師軍,對於其指揮員的要求是大為不同的。一個營長只需要在很狹小的戰術範圍內考慮問題,其職權內的軍事活動基本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大概只要下一個決心就可以了。指揮一場大規模戰役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統籌全局的大將。這位大將必須擁有控制整個戰局的視角才能具備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才能。


  現代軍事制度中,營長與大將之間,至少隔著一個軍階層級軍隊組織結構——團。團這一級別在現代軍隊中是培養高級指揮人員所不可缺少的環節。(洒家就極力反對師改旅這一扯淡軍事改革模式,鄙視淪為一次性部隊的旅級編製。)戰爭史上,陸戰王者之國,沙俄和蘇俄,著名的軍事統帥幾乎都有長時間擔任團長的經歷。沙俄蘇沃洛夫大元帥先後擔任阿斯特拉罕團和蘇茲達爾團團長達7年,其間寫出了著名的「蘇茲達爾團條令「,奠定了他以後軍事思想的基礎。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擔任團長時間更長達十幾年之久。可見,蘇聯的軍事學術將營及其以下編製稱為分隊,師及其以上編製稱為兵團,而將團獨立出來稱為部隊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那時的馬恩羅科帝國陸軍指揮體系中根本就沒有團這個概念!

  第四點,軍隊的基層組織方面嚴重缺乏軍官,換句話說,基層指揮人員配置嚴重不足。


  馬恩羅科帝國軍的基層編製沿襲了冷兵器時代的古老編製,兵多官少。這種傳統的沿襲直接導致了馬恩羅科帝國陸軍的基層指揮員嚴重不足。一個標準編製人的營,只有6名軍官(一個營長,4個連長,一個後勤官),不到現代軍隊的四分之一(步兵營約30人)。這支軍隊中沒有營部的概念,一個營長是沒有任何輔助指揮人員的,連個副營官也沒有,至於參謀長什麼的,那更是不存在。現代軍隊中最重要的基本戰術單位,也是培養基層指揮員的搖籃——排,在這支軍隊中找不到。連下面直接就是隊了。這樣的好處也是在和平時期,部隊層級少,便與管理,連長的命令直接就能傳達到單兵;部隊軍官少,同樣的戰鬥兵員數量,養兵花銷可就少多了。可沒有合格的指揮人員,這僅僅是大量戰鬥兵員的堆積,發揮不出實際戰鬥力有什麼用??

  。。


  除了海軍陸軍,老大還有一個超級給力的軍事部門,這個部門的經費是不受限制的,這個部門的人員都是著超級高素質的,這個年代的某些國家他們可能不受待見,還不如買茶葉蛋的。這個部門就是帝國軍事科學院。海軍陸軍所有的玩具,還有很多民用的玩具,都是他們發明的。


  馬恩羅科帝國是那個世界當時的所有國家中,最早設立專門軍事科研機構的國家,也是是那個時代唯一一個有這種機構的國家。馬恩羅科帝國才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居然就懂「科學技術是第一戰鬥力」的宇宙戰爭真理,不管怎樣,必須給這個虛擬世界的強國老大讚一個。相比而言,有些上過戰場的老頭都死了七八回居然還不懂這個道理,可謂老頑固,越老越頑固,死了都頑固。這故事的那個年代,決定勝敗的基本上就是火力了,沒的拼刺刀了。頑固老頭們的「刺刀見紅」那時候就已經過時了,那句話應該屬於冷兵器時代了。


  可這個絕壁領先時代的軍事科學院居然是個作才,不僅是因為他提出的戰術理念過於領先於時代。由於這一機構的存在,該國幾乎不進行軍事技術的引進,一切都是自己研發。帝國軍事科學院,投入了巨大經費,研發出的特色裝備確實很多,其中絕大多數卻是不合時宜的。相比於中央大陸多國實戰中研發技術,依據戰場需要製造裝備,該國的軍事科學研究路線完全是一種烏托邦模式。後來的戰場上,現實主義風格實戰用裝備VS夢想家臆想型實驗室武器,勝負未開場就決定了。


  。。


  海陸兩軍外加科學院,老大的軍隊看上去真的很強大。但在凱撒大帝眼裡,這個帝國的軍隊只是海軍艦隊能值得倚靠。「馬恩羅科帝國只是有一支厲害的海軍而已,他的陸軍與中央大陸強國的相比,不值一提」,「海戰也許我們打不贏,但在地面上,我軍一定能打敗馬恩羅科帝國,」凱撒大帝這樣認為,聖羅曼聯合帝國的所有將軍們都這樣認為。


  如果當時的老大沒有這些破綻,恐怕凱撒的戰爭機器不會找上門。那時,只是入門級世界超強的聯合帝國敢跟世界老大大打出手絕對是有勝利把握的。很多國家只是看上去很強,實際上沒那麼可怕,後來的戰事證明,這位凱撒大帝在選擇敵人方面確實是有獨到眼光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