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弭兵之盟
一夜荒唐,神智還算清醒的慶忌,自然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昨夜,朱姬的那隻香囊下了特殊的東西,他固然吸入了不少催qing的氣味,但依舊能保持較為清醒的神智。
當孫儷出現的時候,慶忌並沒有失控。
隻不過, 後來未經人事的孫儷居然在半推半就之下,從了慶忌,慶忌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真是一個倔強的丫頭!
慶忌不由得暗自搖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儷本可以成為慶忌的妃子,但她並沒有這麽做。
或許,孫儷並非對慶忌沒有愛慕之意,而是她不願一輩子待在深宮高牆之內, 當一個被豢養起來的金絲雀!
索性, 慶忌也能成全孫儷, 但絕不希望後者這輩子再有第二個男人。
這一點,慶忌作為男人的占有欲是不可能允許的!
“大王……”
這時,朱姬已經幽然轉醒,頗為恐懼的看著慶忌。
慶忌隻是溫和的笑了笑,道:“多睡一會兒吧。朱姬,寡人不會虧待你的。”
“謝大王。”
有了慶忌這句話,朱姬原本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她跟伯噽這般算計慶忌,心中自然是感到害怕不已的。
好在, 朱姬賭對了!
慶忌對於自己的女人向來是比較寬容的, 隻要不是太過火,慶忌都能容忍。
作為一國之君,慶忌自然十分厭惡被他人算計。
但,慶忌已經給予了朱姬應有的懲罰。
至於伯噽,慶忌並不介意秋後算賬!
即便慶忌喜愛這般嫵媚動人的朱姬,占了便宜,但他依舊不能輕易原諒跟朱姬一起算計自己的伯噽!
若他不給予伯噽一些懲罰, 日後誰都敢隨便算計自己, 這還了得?
……
楚國,郢都。
子西的奏疏已經傳到國太孟嬴的手中。
關於子西在奏疏中所說,吳國所開出的和談條件,孟嬴不敢擅專,於是急忙召開大朝會,將一眾公卿大夫全部聚集到大殿議事。
“二三子,公子申奏報,慶忌已經答應同我楚國罷兵止戈,訂立互不侵犯之盟約。”
“然,吳國並不打算放歸我被俘的楚軍將士,也不願退出楚境,將舒地及鵲、庸浦、岸三座沿江城邑歸還我楚國!”
“當此時,楚國何為?”
孟嬴憂心忡忡的詢問道。
這時,向來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上大夫申包胥手執牙笏,出列道:“國太,吳國實在是欺人太甚!”
“現在, 我大楚固然內憂外患不斷, 但伐楚的吳軍豈能好過?各地封君作亂之事, 其中不乏吳人的身影,極有可能是吳國教唆為之!”
“既然吳國能做,我楚國何以不可?”
頓了頓,申包胥慨然道:“國太,吳軍入楚日久,早已心生倦怠,士氣不再!”
“故,臣以為我楚國可以威逼利誘群舒,致使舒人製造事端,禍亂吳軍,讓其腹背受敵,在舒地難以立足!”
“如此,楚國必然可以逼迫慶忌就範,大軍趁勢收複失地不說,或可強迫吳國交換戰俘,訂立城下之盟!”
一聽這話,孟嬴不由得微微頷首,心中頗為讚同。
盡管,孟嬴隻是一個婦道人家,可出身秦國公族,在楚國又垂簾聽政日久的她,還是懂得一些國家大事的!
權衡利弊之下,申包胥的這一主張,或許可行。
蓋因不費一兵一卒,隻以錢財權位賄賂舒人,就可瓦解吳軍的話,孟嬴何樂而不為?
“國太,臣以為不妥!”
就在這時,令尹囊瓦出列道:“舒人作亂,固然能使吳軍亂了陣腳,防不勝防,然則,此舉定然激怒慶忌,若吳國再度增兵於舒地,又當何如?”
“這……”
申包胥不禁眉頭一皺。
囊瓦又道:“國太,斷不可再激怒吳國。慶忌年少得誌,血氣方剛,難免狂妄,他有壯士斷腕之魄力,我楚國可有玉石俱焚之勇氣?”
“令尹此言差矣!”
申包胥當即沉聲道:“即便吳國再度增兵,我楚國何懼之有?吳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斷不敢不顧山河破碎之危難,傾國之兵一戰!”
“是以,請國太三思!於吳軍,楚國完全可以斡旋到底!”
孟嬴聞言,不由得黛眉微蹙起來。
這對於楚國而言,無異於是一場豪賭!
若論國力,吳國遠不及楚國。
就軍事實力而言,楚國也遠勝於吳國,隻是楚國土地幅員遼闊,縱深太長,現在又是狼煙四起,內亂不斷的窘境。
以至於楚軍能分得出對付吳軍的力量少之又少!
但,麵對著來勢洶洶的吳軍,楚國依舊是占據優勢的。
地利與人和!
此二者足以讓伐楚的吳軍望塵莫及!
蓋因楚國的縱深如此之大,僅憑吳軍區區數萬兵馬,就想直搗郢都,大破楚國,無異於癡人說夢——
這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的一點。
隻不過,即便楚國最終能擊敗吳軍,也是慘勝,這顯然不符合楚國的利益!
就在孟嬴遲疑不定的時候,一名寺人忽而從陛台的左側進入大殿,並將手中的一道竹簡遞給孟嬴。
“國太,吳都奏報!”
吳都奏報?
那就是子西方麵的消息。
這接二連三的奏報傳來,難不成吳國那邊已經出現變故?
慶忌改變了和談的條件?
一眾公卿大夫見狀,都不由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孟嬴打開竹簡一看,原本微蹙的黛眉不由得為之舒展。
“二三子,公子申在奏報上言及,慶忌私底下召見他,就楚吳兩國止戈弭兵,重修盟好之事,轉換了條件。”
“其一,吳國願意撤出舒地,但楚國必須承認吳國對鵲、庸浦、岸三座沿江城邑的歸屬權,並割讓長岸或昭關。”
“其二,吳國願意放歸右司馬羋稽等七十五名將領,但楚國必須賠付金一千鎰,或等價之物,以期吳國讓出舒地九城之事!”
“另外,慶忌欲與大王在昭關會盟,重新訂立互不侵犯之盟約。”
“二三子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