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秦氏夫婦
像黃梁生這樣的人,江湖不會少,遇事之前氣盛,遇事的時候氣衰,之後便是后怕,黃梁生抹了下後腦虛汗,原本微醺的醉意也是消散不見。
不過他也沒才猜錯,那對夫婦姓秦,是江城周邊的一房大戶,不是勛貴,但有個勛貴的長輩,在長安為官,還不小,涼州刺史,不過說來陳錚有個怪脾氣,原本北地五姓七望,怎麼說涼州也有個太原王氏,算是僅有的一個苗子,但這個苗子淵源深啊,都能追溯到史書記載不到的時候,就連西夏先王都是禮遇有加,不過到了陳錚的時候,太原王氏雖說也有任命,但不在樞要位置,最高的也就一個長安令王闕,京官幾乎沒有,遠沒有像北齊那般重視,對於隴西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的任命,一門除了不想為官的,老少只要不是個傻子,或多或少都會在朝廷有個名頭。
陳錚則反其道而行之,尤其入主金陵開了恩科之後,要為官很簡單,除了舉薦,也給了寒門士子一條路,而太原王氏似乎樂天知命,若是心思歪點,說不願意與那些寒門同朝為官也有可能,總之對此任之由之,一番清流姿態。
而涼州刺史的出身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不姓秦,而是姓李,李懷,不過不是隴西的李,也不是趙郡的李,一個寒門而已,當年也是落魄,跟徐暄一樣,不過他更慘,早年為了出人頭地,學了縱橫之術,等到覺得學有所成的時候卻發現天下格局已定,一身學識無用武之地,後來又轉而學治國之道,想求一個出路。
只不過如此一反一復,倒不是說浪費多少時間,而是那些名門之徒,清流之人瞧不起他,學而半途,又換種學術,在這些清流人的眼裡,跟背國投敵一個處境,又或者說比之更甚,他們自認學理為人,而李懷居心不良,學理為自己,在這一點上,無論李懷怎麼努力,涼州那些士子圈都容不下他。
到了後來幾近絕望的時候,在涼水邊上徑直跳了下去,所幸的是當時陳錚正巧在外,沿著涼水巡視邊境,見到有人跳江,皺了下眉頭,卻還是讓人給救了下來,等到人醒之後,這人的生平經歷也躍然紙上,陳錚只是看了一眼,便知道是何種意思,等李懷緩過神來,瞧見面前的朱紫公子,頭上紫金冠,富貴逼人,還未來得及道謝,便聽到富貴公子不屑的擺手。
李懷欲言又止目送眼前人離去,等到陳錚離開之後,有人上來遞了一份書簡,是長安的某場清宴,落款的人名讓他一瞬間有種目眩的感覺,而上來遞過請柬的壯士也是瞧不起這個跳江的讀書人,只是輕蔑說若有膽子便去上一趟,說完邊走,走的時候丟下一錠銀子,乾淨利落的不像話。
李懷揣著請柬,半個月不敢走動,後來一咬牙,心想閻王殿都走過一趟,丟個人算什麼?若是不去,至少再投江的勇氣是沒了,百年窮迫致死的時候,自己可能都瞧不起自己當初的窩囊,這才毅然而然跑了趟長安。
到了府邸,就連管家瞧著他的落魄樣子,起先也是疑惑,好在有些涵養,沒有趕人,只不過姿態高高在上,直到他拿出那份請柬,也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量,姿態卻是低了許多,說是讓他等等,自己則是回了府邸,問過那名好不容易請來的大人物,半晌之後這才回來恭恭敬敬請他入府。
李懷入府之後,瞧見周邊全是談吐風雅的士子公子,一個個談笑熟絡,李懷聽聞他們談話內容,有心上前,而人瞧見他近身,皆是掩鼻而去,羞於為伍,尤其是有人認出他來的時候,更是訝異。
雖說沒有打趣羞辱,卻是暗自跟周邊之人說道他的生平,倒是引起過不小嬉笑之聲,等到後來清宴的時候,他一個人呆在角落喝酒,倒不是想做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而是他想醉,沒人願意與他舉杯啊。
喝到微醺,正戲來了,此次過來的算是涼州周邊一些稍有名氣的年輕人,正主是陳錚,至於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未雨綢繆看能不能找幾個對上眼的讀書人,這是當時徐暄給的建議,只不過當時陳錚也算是武將出身,而這些個年輕人,本事不知道斤兩,只不過心高氣傲卻是已經有了幾分老成氣態。
只不過對於陳錚關於手上的治國難題,一個個夸夸其談,之乎者也的說的天花亂墜,倒是有個人雖然也是說的花團錦簇,總歸是要務實一些,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治國如同烹小鮮的聖人言語,好在不是空中樓閣,而陳錚便記了下來此人的名字,就是如今的長安令,王闕。
而李懷本來是沒有機會在此當中發言,只不過等到王闕之後,陳錚故意點了點李懷,近四十年懷才不遇的李書生,其實也沒有抓住當夜機會,要說口才,學過縱橫術的自然不會差,要說治國,就算是半渡而換,也會有些底料,只不過當時瞧見坐在上席讓他開口的年輕公子,就是當初救他上岸的富貴人,有過一瞬間的驚愕,只不過當時李懷也如之前士子說的那般,眼神死寂,並無實談。
陳錚當時覺得這個書生算是完了,大失所望,後來走的時候,陳錚帶走了王闕,卻沒有帶走李懷。
而李懷也知道自己因為膽小,錯過了這輩子最想要的機會,能在王府成為座上賓的,又這麼年輕的,除了西夏三位皇子,他也想不到有哪門新貴。
只不過他聽過一句話,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王闕敢說,因為背後又王府撐腰,整個太原王氏站在他背後,身子直,他就算有深論,卻不敢提,背後無人,也無身份背景,若是出了頭,不說其他,敢用整場經宴來給王闕造勢的王家他就惹不起,官場學問之深他沒經歷過,但是不妨礙他聽說過和見識過,知道這時候還是諱莫如深的好。
李懷入長安的時候滿是希冀,離開的時候則是失魂落魄,以前覺得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話才對,離開長安的時候李懷才知道,就算是巧婦,在面前給了良米,也不一定敢庖廚,第一次甩了自己一個巴掌,不是怪自己在王府之上的怯弱,而是怪自己的痴心妄想。
其實他並不知道若是在王府里劍走偏鋒一下,指不定在那就會收穫到一個西夏最大的靠山人物,只不過哪有那麼多人有著徐暄那樣的膽子。就在長安內近乎羞辱的對待西夏棋手。
而陳錚失望的倒不是此人的才能,而是他的膽色,寒門之中有能人他知道,可要開這個先河不簡單,徐暄是個特例,就算以手勁入王府也沒人敢說道,畢竟技不如人,可若說陳錚若是因此直接拉攏寒門士子,這在那些士族眼裡可就亂了套了。
還沒得民心,便要失士子心?與陳錚來說,得不償失,若是李懷當時膽色大上一點,不要求太過出彩,只要可圈可點,說不定當夜就會有人請他秉燭夜談,至於長安,他也不用離開了。 只不過後來李懷心思落定,想著回家務農,畢竟家中有妻有女的,覺得官場這場夢還是得醒了。
只不過出了長安,還沒走上百里地,便又被人給請了回去,見到一個言笑晏晏的年輕人,比之之前見到的那些士子瞧著年紀差不多,卻有一種鋒芒氣態。
沒談多久,只是盞茶功夫,這名年輕人便離開了,給他在長安弄了個院子,說讓他住下來,至於家眷,也不用擔心,過些時日便會著人給請過來,李懷想了想,便住了下來,第二日,陳錚便過來了一趟,他也不敢說話,只是低著頭。
陳錚當時只問了他一句,「你知道昨夜是王家在給王闕鋪路?所以不敢攔?」
李懷點了點頭,臉上一片羞愧。
只不過再抬頭,這位後來佔了天下大半的男子已然離開。
第二日便給了他份在王府的差事,一個閑差,而王闕卻是去了長安之外的一個郡城鍍金。
半年之後,王府成了太子府,他也被調往外地,雖說比上王闕要晚了一點,而且是個苦差,他不嫌累,萬丈高樓平地起,在王府之時,他的事不多,有時候出門,陳錚會帶著他,但不會讓他說話,只是跟在後頭,看著陳錚與人與官打交道。
而李懷吃過苦,如今知道循序漸進,尤其上次在王府的膽怯舉動半年之間一直耿耿於懷。
見過陳錚與官打了半年交道之後,調任外地,他便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事該做,而恰巧這種身世清白的人陳錚敢用,也用的放心。
等到陳錚稱帝,李懷怎麼說也是不大不小的一個從龍功臣,從郡縣到了太守位置,算是青雲了一把,等到徐暄南下,李懷所在的郡縣出糧三十萬擔,排在第一,這份功績實打實的擺在這裡,等到陳錚南下的時候,便提拔他到了別駕位置,再破西蜀,李懷順勢坐上了刺史位置,算是位極人臣,這等晉陞速度,在西夏堪稱徐暄第二。
而王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是兢兢業業,給了個不大卻實權很大的長安令,倒是讓陳錚有些失望,才能和學識都有,唯獨少了點寒門野心。
而之前那對秦氏夫婦,便是李懷的女兒女婿,男的姓秦,在璧城算是個大姓,但到長安就是個鳳尾姓氏了,跟李懷這個白手起家的刺史府來說,也算門當戶對,只不過讓李懷唯一覺得可惜的就是,秦晨這個女婿,有些眼高手低不說,當年找他求官,畢竟有這麼一個一州刺史的岳父在。
而李懷當時沒說話,思量了一晚上,還是動了點私心給應承了下來,就如當年一樣,沒給實權,只是將這個女婿帶在身邊,每日出行帶出去,晚上歸來。
起先還好,只不過當這份興緻過了之後,秦晨心思就淡了下來,還當是這個岳丈在搪塞他,便屢次找借口推脫,時日一久,李懷便也不去打擾,再久上一點,秦晨便回了璧城,對於仕途一事,不再開口。
而今江城一事事發,整個涼州或者說整個西夏都為之震驚,而此事李懷定然要經手,只不過還是要為子女打算一下,至少這些時日還是遠離那個地方,行兇之人動機未明,又不好太過招搖,這才有此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