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節旅團長的哥哥
佐川一郎就是佐川正雄的親哥哥,隻不過佐川一郎老早就加入了軍隊,在19歲的時候被工廠裏的工頭推薦到了軍隊,事後才知道,並不是把效忠天皇的機會給自己,而是把送死的機會給了自己,當時工廠裏的工頭有兩個兒子,必須得有一個兒子加入軍隊,誰知道那個家夥花錢了,把自己的兒子留下來了,改成了自己的名字,在工廠裏繼續幹活,倒是把自己給送到軍隊裏來了,開頭的時候的確挺感謝那個家夥的,到了華夏自己耀武揚威的做著這些事情,對於自己來說,享受不到的事情,在華夏都享受到,一直等到保安團出現,自己變成了保安團的階下囚。
平津戰役的時候,自己和幾十個日本兵被俘虜了,換來的就是無休止的鞭打,讓自己每天無休止的幹活,從那種幹活當中,把自己對天皇陛下效忠的信念全部都給忘了,隻想著快點幹活,能夠換取華夏人手中的兩個窩窩頭,這就是他們每天最高興的時候,後來慢慢的日本兵越來越多,從幾十個增加到幾千個,他們也算是熬出頭了,一個個的都可以成為長官了,後來華夏組建了日本雇傭軍,佐川一郎成為最新一批的軍官,現在做川一郎已經成為日本雇傭軍第一師團第二旅團的旅團長。
佐川一郎知道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文化的原因,如果自己有文化的話,很有可能上升的會更快的,跟自己那一批抓進來的日本軍人,隻要是稍微有點文化的,而且又會拍馬屁的,現在基本上都是師團長了,當然死去的那幾個笨蛋不算,那些人不想跟華夏人合作,隨時想著要回到日本去,把他們給敲殺了也是很正常的,幸虧自己沒跟著那幾個笨蛋去造反,要是真的那樣的話,恐怕現在早就屍骨無存了,更加不要說當旅團長了,今天他的任務就是在上海港口接收這批人,他的旅團目前隻有3000多人,接收了這8000多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旅團。
佐川一郎對於自己現在的情況非常滿意,在日本的時候,就是工廠裏的一個普通工人,每天拚死拚活的幹十幾個小時,可最終也隻是能讓自己吃飽肚子,對於家裏一點忙主動,弟弟妹妹都隻能是餓著,他都是從自己的口糧當中節省下一部分,給家裏送過去。
現在的佐川一郎非常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家裏人接到華夏來,這樣就能夠讓他們跟自己一樣過上不錯的日子,雖然跟華夏人比起來還有所不如,但至少每天都能夠吃上大白米飯,偶爾還能分到幾個肉罐頭,因為華夏方麵的管製,日本的軍官日子過得也不是太好,跟華夏的普通老百姓差不多,隔三差五的能有一頓肉罐頭,這已經是相當不錯了,跟普通的日本士兵比起來,這就是上天的生活的,日本士兵每天都是青菜湯,裏麵很少看到肉丁,隻有完成任務完成得比較好的隊伍,每天才可以吃到肉丁。
“報告旅團長閣下,根據華夏長官傳過來的消息,現在船隻已經開始進港了,上麵命令我部開始進入港口區域,把所有下來的士兵登記造冊,他們現在是屬於我們旅團的士兵了。”就在佐川一郎想起日本事情的時候,他旁邊的勤務兵已經是向他報告了,在最新進港的這艘大船上,有他們旅團的8000名士兵。
“我知道了,給我們的士兵傳下命令去!這些剛剛從本土來的人都是一堆賤皮子,等會兒對他們千萬不要手軟了,這些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命運是怎麽回事兒,要是對他們手軟的話,他們肯定會更加過分的,稍微有不聽話的就給我打一頓,隻要不讓他們死了,什麽樣的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必須得讓他們快速的接受現在的命運,沒有我的命令,不準給他們吃的東西,先餓他們兩個人在說,讓他們知道誰給他們的飯。”佐川一郎現在已經十分適應現在的角色了,欺壓起自己的同胞來,那是一點負罪感都沒有,對於他來說,在欺壓自己的同胞的時候,甚至還有一絲快感!
勤務兵立刻就去傳達工作了,立刻整個旅團的士兵就端著他們的三八大蓋兒準備詢問這些人了,跟普通的日本士兵幾乎全部都是一樣的,身上穿的也是日本的作戰服,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刺刀上懸掛的不是日本國旗,而是青天白日旗,這表示他們不是效忠於日本政府的,而是效忠於華夏政府的日本軍隊。
“大家快看呀,前麵都是我們日本的軍隊,這些華夏人不敢再欺壓我們了,要是他們還敢於欺壓我們的話,我們的軍隊就會給他們顏色看看的,趕快去找我們的軍隊呀,由我們的軍隊保護,這些華夏人沒那麽大的膽子的,剛才打我們的那些華夏人,早晚會被我們打回來的,大家快點兒,下麵就是迎接我們的軍隊了。”第一個冒出頭來的日本農民大聲的說道,他看到港口有大量的日本士兵,一眼望過去,至少有好幾千人呢,這些日本士兵就應該是來迎接他們的,船艙裏的農民聽到後,一個個的也興奮異常,在最後的這幾個小時裏,他們鬧了不少的事情,當然一個事情也沒有鬧成,最終的結果就是被這些華夏人給臭揍一頓,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委屈極了,可以讓其他人把他們給打一頓,怎麽能讓華夏人給打一頓呢?這樣的事情可有點丟人呀。
“八個牙路,你們這些家夥,都是一群蠢貨嗎?誰讓你們下來不站隊的?你在幹什麽?誰讓你們把繩子剪開的,全部都給我排好隊,到那邊去站好,本土的那些家夥到底有沒有教育?你們應該怎麽做事情?都是一群蠢貨,從現在開始,叫你們幹什麽就幹什麽,如果做錯了事情,沒有人告訴你做錯了,告訴你的隻有皮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