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星辰任務> 半原創機體——波

半原創機體——波

  機體番號:RBM-79先行量產型戰鬥膠囊


  機體臨時代號:波(ball,雖然有讀者提出叫甲殼蟲,不過個人覺得之間沒啥共同點)

  機體類型:量產型機動艙(MobliePod)


  製造商:烏龍山V5重工科


  所屬:烏龍山衛戍部隊


  初次配備:大陸歷聖神歷10235年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目視前窗)


  尺寸:(無配件)全高1.6米


  重量:(無配件)本體重量:0.8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C型百彈鋼裝甲(一種錳鋼裝甲)

  動力裝置:單缸衝壓式泰伯倫晶石轉換髮動機

  發電機出力:60KW(81.6馬力)


  裝備及設計特徵:感測器探測有效半徑:400米


  固定武裝:胯部多用途焊槍(如果這也算武器的話)

  選用配件:專用機械肢體,履帶步行工具,拋射纜繩,挖掘鏟等等……


  選用武器:12.7MM專用機槍(可配穿甲彈),19.05MM爆彈槍,機持霰彈槍,無後坐力炮,榴彈發射器,機持射釘槍,格鬥衝擊釘,熱能、鏈鋸、幽能立場類動力冷兵器,雖然也可以使用泰伯利亞武器,但是因為發動機的功率不足,使用時會影響機能。


  作為烏龍山的首批機動兵器,ball的研發初衷並非是為了戰鬥需要,而是為了彌補工程作業中狗頭人肉體力量的不足所研發的大型助力裝置(因為狗頭人骨骼精奇的緣故,外骨骼助力系統的研發以失敗告終)。然而在研發過程中,因為泰伯利亞技術的出現,使得烏龍山高層對此機動艙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備三防功能,可以在泰伯利亞礦區核心進行採集作業而保護駕駛員免受泰伯利亞侵蝕和輻射的威脅。較高的環境需求以及初期脆弱的技術能力一度讓研發工作停止,後來在受到了舊世紀潛水球的啟發后,研發組突破了傳統構思,逆向思維的先製造出擁有優良環境防護的駕駛艙,再安裝動力機構,終於完成了這部烏龍山第一世代的半人形機動兵器。


  ball的本體便是一個克虜伯耐壓球,在沒有安裝肢體配件的情況下他只是一個球而已,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整備非常之簡單,基本上本體所有的內部裝置都安置在裝甲和氣密層之下,也就是說,本體所有的維修需要,不用出艙就可以解決,而外部的損壞只需要簡單的更換肢體即可。這對於在高危險環境地區(比如泰伯倫礦區)的長時間運作是非常重要的。球體艙的環境保護堪稱一流,無論是高溫,高壓,深水,低溫,強酸,輻射等各種狀況下都能完美而長效的保護駕駛員,而且球體艙的耐彈性(各個方向的)非常良好,測試中,烏龍山自生產的手持式反器材狙擊槍除非擊中正面的舷窗,否則根本無法穿透接近六十厘米的裝甲層。ball本體的球形艙無論是作為駕駛艙,逃生艙,還是環境保障設備都是擁有極高的水準的。


  為了節省成本和提高抗干擾能力,前部觀察裝置沒有採用攝像機,而是直接的舷窗觀察,兩側採用了低解析度的輔助攝像機。這雖然造成了安全性的下降,但是大大加強了可靠性和維護性。


  缺點:體積太小,除了狗頭人和蘿莉正太外的那些基本上已經過了發育期的傢伙就不可能擠進這個小的可以做旺財窩的球囊,即便是體型可以鑽進去,一整天坐在裡面也是很容易讓人得腰肌勞損。肢體更換雖然簡單,但因為本體沒有動力裝置,如果失去了肢體配件的話,就徹底癱瘓了,如果沒有隊友在附近那可真是僵死了,如果更不行的是,球形艙失去佩劍又落下壓住了背部的艙蓋……不知道幾百年後被挖出來的時候,考古的人會不會把這個球形艙當成是這個年代的一種棺材呢。


  最後,王牌評定,ball駕駛員,有較大擊墜數的叫大ball,擊墜數第一叫ball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圖,歷史中ball霸之一,紅色冒尖三倍速的ball。[[[CP|W:259|H:260|A:N|U: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