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第224章
小鬼子做事情真的很細心,他們在地圖上連鐵路沿線的橋梁,隧道都標誌得清清楚楚。而且小鬼子的計劃,都是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後,才製定出來的,可行性很高。
“山口君,有了這樣的地圖,對行動的幫助很大。而且你們的計劃也很不錯,尤其是你們的撤退計劃,確實考慮的非常周到,能夠有效保證我們行動隊員,在行動結束後,安全撤離。
說實話,我覺得你們的計劃已經很不錯了,成功的可能性很高,我們行動應該不會有任何問題。什麽時候動手,你們有時間表嗎。”
作為一個行動高手,橫路當然知道,要想在這樣一個群山環繞的地方,實行這樣的計劃,其實並不難。因為可以用來作為掩護的地形,實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山口他們居然連武器裝備運輸的途徑,以及行動結束後,行動隊撤離的途徑,都計劃得很周到。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行動的成功,幾乎就是可以預計的。
“橫路君,具體的行動,恐怕還需要等兩個月才行。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需要時間,把你們帶來的這些武器裝備和炸藥,在不驚動支那人的情況下,運輸到指定的地點,短期內很難做到。
二是,支那人從國外進口的物資,一般都是3個月一次。現在支那人從國外進口抵達昆明的物資,才剛剛過去一個月,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下一批物資,才可能運輸到支那。
如果我們提前采取行動,固然能夠炸毀鐵路,中斷支那人的運輸線。可卻不能夠摧毀支那人的物資,實在是不劃算得很。所以嗬,我覺得等兩個月再行動,對我們更有利,你說呢。”
山口這個小鬼子的野心大得很,他不僅僅是想要炸毀滇越鐵路,還想利用炸毀鐵路的機會,摧毀陳剛他們走私的物資。
可惜的是,他們的全部活動,都在地下黨的監視之下。當小鬼子的大批武器裝備和各種物資,運輸到昆明,儲存在小鬼子早就預備好的倉庫裏的時候,就被地下黨發現,並且匯報到三叔那裏。
感覺到小鬼子的準備工作即將完成的三叔,再次召開會議,研究對小鬼子采取行動的問題。“小張,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小鬼子物資儲備的情況。”
“好的,書記。各位領導,從我們監視小鬼子到現在,我們一共發現小鬼子的倉庫5個,都在火車站周邊,位置非常隱蔽,小鬼子的警衛也非常嚴密。
但是,因為我們準備充分,所以,小鬼子的這些活動,並沒有逃過我們的監視。從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小鬼子運輸到昆明的炸藥,估計有5噸左右,囤積在這兩個倉庫裏。如果小鬼子真的是準備炸毀鐵路的話,這些炸藥,估計很快就會運輸到鐵路沿線。
另外,小鬼子運輸到昆明的武器裝備數量,我們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可通過小鬼子的運貨量,我們估計,至少有幾百支德式衝鋒槍和駁殼槍,就儲存在這兩個倉庫裏。
之所以有這樣的推測,是因為根據我們觀測點報告,他們發現小鬼子的警衛,已經全部換上衝鋒槍和駁殼槍,並沒有發現小鬼子有其他的武器裝備。
至於說小鬼子運輸到昆明的其他物資和商品,已經被小鬼子分散到他們在昆明市內的十幾個商鋪,並沒有囤積在倉庫裏。
最後就是小鬼子的數量,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在昆明的小鬼子數量,估計不超過200人,應該在150人左右。有50人左右,分散在小鬼子的那些商鋪裏。
剩下的100人左右的小鬼子,則是隱藏在昆明城外的一個寺廟裏。我們判斷,這100個左右的小鬼子,就是這次小鬼子行動的主力。這是那個寺廟的地形圖。各位領導,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就是這些,我匯報完畢。”
小張借助桌子上的地圖,把自己掌握的小鬼子情況,向市委和行動隊的領導做了匯報。不得不說,地下黨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
“小張的介紹,大家都聽到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無疑小鬼子很可能已經做好了破壞我們鐵路的準備,我們不能讓小鬼子的陰謀得逞,必須要盡快采取行動才行。
老劉,你來介紹一下,你們那邊的準備情況。”對小鬼子的這些活動,三叔當然是了解的,也是預料得到的。所以嗬,他並沒有太吃驚。
“好的,書記,通過幾個月的部署,我們在小鬼子住處附近,已經完成了行動隊的部署。並且挖掘了通往小鬼子據點的地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鬼子顯然並沒有發現我們的動作,對我們的部署,小鬼子還是一無所知。這就給我們的行動,提供了一個出其不意的好機會。
書記,動手吧,否則小鬼子很可能會把他們的物資,分散到鐵路沿線,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老劉作為具體行動部署的負責人,當然清楚自己的部署情況。對自己的部署,很有信心。
“老楊,你們呢,你們行動隊的同誌,有沒有什麽問題,準備工作怎麽樣了。”畢竟,楊二牛領導的行動隊,才是這次行動的主力,他們準備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行動的成敗,三叔當然很關注。
“書記,從老劉他們偵查得來的情報看,我們和小鬼子的人數對比是一比一多一點。但是,因為我們在暗處,而小鬼子在明處,所以嗬,請書記放心,我們保證能夠徹底消滅這些小鬼子。”
行動隊長楊二牛,作為一個10多歲就參加革命的老同誌,他的戰鬥經驗,完全不是其他人能夠比擬的。在來到昆明市潛伏後,行動隊不僅僅是得到了先進的武器,【其實就是安裝了消音器的駁殼槍。】
而且還利用昆明周邊多山的特點,安排行動隊的人,在山裏進行了多次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