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鐵血雄主> 第156章:百家爭鳴

第156章:百家爭鳴

  劉琮一口氣將劉禹錫的《陋室銘》朗誦完,司馬徽、龐德公和黃承彥三人全都愣在了那裏。


  司馬徽曾經見過劉琮的文采,當然也是劉琮剽竊了柳宗元的《江雪》。龐德公和黃承彥對以前劉琮的印象就是碌碌無為,不學無術,可是後來,突然崛起,讓他們覺得劉琮有梟雄的潛質。


  去江東迎親,一首《對月獨酌》,讓整個天下震驚。這時許多人都覺得如果劉琮不是荊州牧,那一定會和孔融,王粲,陳琳等人齊名。


  今天他們真正見識到了劉琮的文采,這樣好的文章脫口而出,不要說超過當代的那些才子,就算是司馬相如和揚雄等人,恐怕也隻在伯仲之間。


  “有感而發,讓三位先生見笑了!”看到司馬徽等三人發愣,劉琮還故意自謙了一句。


  “哪裏哪裏?劉州牧之文采恐怕天下無人能及啊!”司馬徽恍然大悟。


  “人言曹氏父子文采過人,堪比孔文舉。今日一見劉州牧之文采,恐怕曹氏父子也相形見絀啊!”龐德公也誇讚道。


  “曹子建才高八鬥,我不及也!”被幾位大賢誇讚,劉琮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若真正論詩文,三曹父子比他不知道高出多少。


  不過他的這些話,司馬徽等人覺得都是自謙之言,從而對劉琮的好感又增加了一些。


  “劉州牧今日來鹿門山,不知所為何事啊?”龐德公問道。


  “我受陛下隆恩,牧守荊州,現如今百廢待興,然自知才疏學淺,恐負陛下之托付,故而想請三位先生下山,為荊州百姓造福。”劉琮向三人行了一禮。


  “多謝劉州牧看得起我等,然我們久居山上,早已不問世事。而且如今年事已高,恐難以奔波。”司馬徽笑著拱了拱手。


  “德操所言不錯,我等都閑散慣了,早已不適合入仕,劉州牧還是另尋他人吧!”龐德公也直接拒絕。


  黃承彥雖然沒有說話,但是臉上卻流露出了不屑。


  “三位先生錯了,我請三位先生出山,並非是為我出謀劃策,治理內政,而是讓先生重新做起以前所做之事!”劉琮並沒有灰心,也沒有生氣,微笑著朗聲說道,“昔日孔夫子,為教化愚民,傳播學說,遊曆各國,教得弟子三千,當為儒士之典範。德操先生曾創辦潁川書院和鹿門書院,教得無數才學出眾的弟子,為陛下平定叛逆,為百姓謀得幸福,功莫大焉。我今欲在襄陽創辦書院,讓我大漢青年子弟皆能受到聖人之教化,想請先生做授業之師,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劉州牧要創辦襄陽書院?”對於辦書院,司馬徽是非常感興趣的。


  古時的書院都是私人所辦,比如孔子,他教授學生三千餘人,所花費用,都是自己的。司馬徽當初辦潁川書院,全都是河東司馬家資助,而鹿門書院是龐德公,黃承彥等人資助。


  “不錯,創辦書院所需費用全部由州牧府出,隻要是進入書院的學子,全部免費,而且書院不光學儒家經典,兵家、法家、道家、墨家等都可學習。”


  “州牧大人是想讓百家爭鳴?”黃承彥終於改變了剛才不屑的表情,“可你是否想到,當初諸子百家為爭正統,論戰不休,致使反目成仇!”


  “哈……”劉琮聽完黃承彥的話之後笑了笑,“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爭論是難免的,我所要的百家爭鳴,並不是想讓他們爭一個正統之位,而要看他們的學問是否有利於天下,有利於百姓。凡有利於天下,有利於百姓的便是經典,便是精華,要繼承和學習。反之,凡不利於天下,不利於百姓的便是糟粕,當棄之!”


  “有利於天下,有利於百姓的便是經典……”三個人都開始細細品味劉琮的話,同時他們也想起了劉琮曾經所說的幾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儒學教人向善,養心修德,孝於父母,終於天子,愛於百姓,此為精華。兵家之權謀乃在於以戰止戰,開創太平,也為精華。道家通曉萬物之法則,順應自然,亦為精華,法家製定規章,懲治邪惡,使百姓生活井然有序,也為精華。墨家所製之器,將人之力量發揮到極致,無論種地耕田,或攻城拔寨,都有莫大的幫助,當為精華。醫家救死扶傷,解除痛苦,也為精華。這些本來缺一不可,互相彌補,為何要爭一個正統呢?”


  “劉州牧之言讓老夫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司馬徽一陣感慨,“老子曾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今日看來我們的思想都錯了。”


  “不知三位先生對襄陽書院可感興趣?”


  “創辦書院,教授學子,那是我平生之夙願,劉州牧如今要創辦襄陽書院,那是荊州士子之福,我豈能不出現微薄之力呢?”


  “既然德操先生願意出山,那我二人自然是相隨了!”黃承彥還沒有說話,龐德公便代替他表了態。


  “如此多謝三位先生,我封三位先生為荊州大學士,襄陽書院的院長。襄陽書院的各項事宜,我已交給馬季常,孟公威和王仲宣三人,他們會全力配合三位先生。”


  “州牧大人放心,我等一定盡力辦好襄陽書院。”


  離開鹿門山,劉琮顯得非常高興。創辦襄陽書院,聘請司馬徽等人做院長,這是他很早就有的打算,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用起來才放心,而且可以源源不斷。


  隻不過前麵戰事繁忙,再加上自己的威望還不高,很難將這些大賢請到。他可沒有時間,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


  南陽大戰之後,荊州基本穩定下來,而且更重要的是,工匠們已經造出了讓他滿意的紙,離下一個計劃的實現也不遠了,創辦書院的外部條件已經成熟。


  現在如願以償的請到了司馬徽等三人,可謂大功告成。有了這三人的影響,不要說南方的那些學子,就是中原和北方的人也會慕名而來。


  攬天下之人才為我所用,豈不快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