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委員長訓話
隨著這些部隊過去後,又行過來的其他的地方部隊。
鄂軍的一個連,然後是湘軍,陝軍,甘軍還有貴州王家烈的黔軍。
而這支黔軍與其他部隊不同的是,他們除了肩上扛著的步槍以外,腰間裏還插這另外的一杆槍,就是:“大煙槍”。
這支隊伍就是大名鼎鼎的雙槍軍——黔軍。
黔軍是紅軍最喜歡的部隊之一。
為什麽呢?
因為當時的“黔軍”人員參差不齊,戰鬥力那就更別說了,一到煙癮犯了,眼淚鼻涕一起流,打起仗來卻軟得像一灘泥。
共產黨紅軍與“黔軍”的交際著實不少。
眾所周知,我紅軍麵臨著極為惡劣的環境和極其簡陋的武器裝備,但就是在這種巨大差距下,“黔軍”仍舊屢戰屢敗。
最為可笑的是,紅軍還從“黔軍”那裏得到了不少支援;這種“支援”倒不是對方自願給的,而是“黔軍”一觸即潰,為了逃得快不惜將身上的所有裝備扔掉。
笨重的槍支彈藥當然是他們首當其衝要扔的東西。
但是他們肯扔了“步槍”,卻絕對不會把“煙槍”也給扔了。
理由很簡單,“步槍”是部隊配發的,即使弄丟了也會有人給他們補充,而“煙槍”卻是自己花錢買的,扔了可就沒大煙抽。
看見這支“黔軍”身上的煙槍,老蔣麵頭一擰,回頭對何應欽說道;“這支隊伍回頭好好整訓一下,將他們的大煙槍全部沒收。
堂堂革命軍人,竟然帶著煙槍,成何體統?”
何應欽唯有苦笑著點頭應允。
其實他也是沒辦法。
“黔軍”可是人家貴州軍閥王家烈的私軍啊。
你沒收他的大煙槍,這還不要了“黔軍”的士兵的老命。
現在委員長發話他佯裝答應,其實就是這邊耳朵聽著,那邊耳朵出去就是。
最後過來的一支軍隊,人還沒過來,老遠就聽見了馬蹄的聲音。顯然這是一支騎兵部隊。
不一會而,一支裝備馬槍馬刀的西北馬家軍的騎兵連騎著戰馬,舉著軍刀走了過來。
老蔣對騎兵一支不怎麽感興趣。看見馬家軍過來後,隻是隨便的瞅了幾眼,然後不再關心了。
所有隊伍到齊後,在大校場站成幾十個隊列。
首先由本次大賽的組委會榮譽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委員長蔣中正先生發言。
老蔣身穿一聲軍綠色的將官軍服,披著黑色無袖呢製大氅,站在檢閱台的高台之上,開始講話。
老蔣說道;“吾等追隨先總理參加革命,曆經北伐,二次東征,數次軍閥大戰,最後才能成立民國政府。
其間諸多艱難險阻,亦不能阻擋我等之革命戰鬥意誌!
若幹國人腦中,滿是軍閥與軍閥主義,吾將於此講演辟正,以喚醒其醉夢也!“
聽到此處,後麵的白崇禧不禁撓了撓頭。
成王敗寇,你老蔣如今贏了,都是你說了算。
老蔣接著講道;“現在北有日本軍國主義侵占我東北,南有蘇俄成兵百萬虎視眈眈。內有G匪作亂,外有蠻夷挑釁。
何以曆年來犧牲許多青年,而革命迄今尚未成功?
已使全國同胞了然於帝國主義者之凶狠、軍閥之橫暴,深覺其非在三民主義之下不能救國救民。
國之安危係於諸位革命軍人之身。
所以今天特意舉辦全國軍隊大比武。
隻有軍隊的強大才能保衛國家的安危。
希望接下來你們發揚革命精神,拿出高昂的革命鬥誌,在這次大比武中比出好的成績,不辜負這身軍裝和軍人的榮譽!“
蔣介石先從革命的曆史講起,這也是他講演的常用套路之一。
隨著老蔣的講話完後,下麵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
老蔣也不介意,隨後回到椅子上坐了下來。
接下來大賽的組委會主席軍政部部長何應欽講話。
何應欽也是劈裏啪啦的說了一通,然後是政治部長陳誠代讀總理訓詞。
總理訓詞的內容是: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谘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最後是大賽的裁判長白崇禧宣布比賽規則以及比賽項目。
這次全軍軍事大比武的比賽項目主要由;射擊,刺槍、擲手榴彈、器械體操四個大項組成。
這裏諸位可能會感到奇怪。
射擊,刺槍(也就是拚刺刀),擲手榴彈可以理解。
可是最後這個器械體操是個什麽東東,竟然也在軍隊的軍事技能比賽項目裏麵呢?
其實器械體操就是體能訓練。
體育體能訓練是為使軍人增強體質、鍛煉勇敢堅韌精神和掌握軍事實用技能而進行的訓練。
它是各項訓練的基礎,是為提高部隊戰鬥力服務的。
中國自夏朝建立軍隊開始,就有了“九代”舞和射箭等訓練。
以後隨著戰爭形式的不斷演變,陸續出現了兵器武藝、拳鬥、騎、禦、騎射、角力、遊水、操舟、奔跑、窬高、投石、超距、蹴鞠、馬球和武術等訓練。
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提出練心力、手力、足力和身力的方法,對士兵身體進行了全麵訓練。
古代軍隊有些訓練主要是提高戰鬥技藝,又可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兩者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19世紀下半葉,清朝編練新軍,開辦軍事學堂,接受了由外國傳入的近代體育,從此中國軍隊有了近代體育訓練。
當時,北洋水師學堂開設了擊劍、刺棍、跳遠、滑冰、遊泳、爬山等體育項目。
而中過近代的軍校中最早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訓練的科目共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5科。
其中術科則分操場、野外、劈刺、體操等。
其中體操即為器械體操,有專業教官在校後門外的器械操場進行。
其訓練每課多為一小時,正式出操訓練一般兩小時,這說明當時就已經重視軍人的體能方麵的訓練。
而國軍軍校的鼻祖黃埔軍校則是以兩門課程為主。
第一是精神教育。
主要包括;中國國民黨史,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史,世界革命,政治學,經濟學,社會進化史等。
第二就是軍事教育。
分為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
主要包括有軍事學,戰術學、軍製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地形學等,以及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勤務,築城教範,刺槍及體操。
說明軍校曆來就非常重視士兵和軍校生的體能體質方麵的訓練。
而以馮玉祥帶領的西北軍,軍事訓練獨具特色。
尤其重視士兵和軍官的體能訓練,稱其為體魄訓練。
西北軍練兵特別注重體魄訓練。
嚴格組織部隊進行器械體操、劈刀、刺槍、拳擊、武術、翻越障礙等體能訓練。
尤其注重器械體操中單杠的訓練。
要求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必須練會單杠的“屈伸上”、“擺動轉回”和“倒立”等動作,即使高級軍官起碼也要練會一套。
同時,堅持對部隊進行吃苦耐勞能力的鍛煉。
由此可見,器械體操作為軍中的訓練基礎,在這次全軍比武大賽中,也專門為此成立了這個比賽項目就是這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