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命傳說
兩位法師來到主殿,隻見一個男子施施然的走了出來。
麵目英俊,神清氣爽。
而且雙眼極其有神,有著不同於這個年代的精氣神。
兩位大師都是得道高僧,看見汪寒後都是表情嚴肅,神情極其凝重。
這不是一般的男子,應該是天命之脈,浩然之氣,百年之中難得出一個如此體質之人。
持鬆法師上前道;“阿彌陀佛,既然施主有緣來到靜安寺,可否由我等再次大殿祈福祈福。”
說完朝旁邊誌汶法師一點頭。誌汶法師忙朝旁邊的執事僧人一揮手,立刻侍者,日巡,等僧人一起圍開,將汪寒請進大雄寶殿。
旁邊眾人皆覺得奇怪,心想一個普通的男子,靜安寺竟然大動幹戈,主持和首座竟然親自陪同前來祈福。
汪寒雖然也覺得奇怪,今天來靜安寺祈,隻不過是心中意動,隨意而為,沒想到竟然驚動了寺廟裏的住持。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汪寒淡然待之,坦然的進到了大殿之中。
隻見主持首先右腳邁大步進到殿中,淨手,把香點燃後
第一支香插在香爐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
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
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許願。
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主持大師法度莊嚴,禮儀持重,彰顯出大家風範。
汪寒於是跟著大師一樣行禮祈福。
隨後主持大師將右手上的一串佛珠摘下來遞給汪寒道;“施主有緣,老衲這串佛珠戴了有三十餘年,今贈與施主,可保平安。”
說完將一串佛珠遞給汪寒。汪寒遲疑片刻,不知道該不該接。
這時一旁的誌汶法師道;“恭喜施主與佛有緣,此佛珠乃大師幾十年的佛性修為加持所為,是無上的佛門法器。有神元護體,邪魔不侵之效。”
汪寒接過佛珠後對持鬆法師躬身行禮道;“多謝大師。”
持鬆法師見汪寒接受了佛珠,甚是高興。和誌汶法師對望了一眼,猶豫片刻,嘴巴蠕動之間似乎有話想說,卻不知如何開口。
誌汶住持見持鬆法師猶猶豫豫不欲開口,上前一步說道;“耽誤施主一會,請來後院一談。”
汪寒就知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堂堂佛門高僧將自己的至高法器贈與自己,背後一定有故事發生。既然接受了人家的寶物,人家有什麽事情就不應當推辭。
汪寒微微點頭,隨著兩位大師一起來到了靜安寺的後院。
誌汶住持先醞釀一會然後說道;“施主知道靜安寺門前的那口井吧,那口井又稱湧泉、沸井,是靜安寺的象征之一。”
“知道。湧泉,在靜安寺前,晝夜沸騰,俗稱海眼,囗石為井,作亭其上。老上海人都知道這口井的故事。”汪寒點頭說道。
誌汶住持接著說道;“這不是一口一般的井,而是海眼,亦是龍之守護。保佑眾生芸芸,百姓平安。同時鎮壓魑魅魍魎,邪魔歪道。”
聽到這裏汪寒不禁問道;“何為魑魅魍魎,邪魔歪道?”
“魑魅魍魎,邪魔歪道就是外邪外魔,就是占領上海土地租界裏的列國外虜。”持鬆法師解釋道。
“租界裏的洋人嗎?”汪寒睜大眼睛吃驚的說道。
“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原本靜安寺湧泉海眼是這片土地的守護神,保佑風調雨順,百姓平安。
光緒二十五年公共租界擴張,靜安寺一帶劃進租界,之後租界修築馬路,湧泉海眼的地下水源被切斷,從此上海這座城市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備受列強欺辱,百姓民不聊生。
如果說起湧泉海眼的故事那就要從頭說起。施主願意聽嗎?”
誌汶住持說道。
“願聞其詳,請大師賜教。”汪寒認真的說道。
誌汶住持緩慢的說道;“靜安寺的起源,不得不說到一個人,就是戰國時候的春申君,這個春申君和上海的淵源很深,據說上海之所以叫申城,也是與他有關。
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原籍楚國黃國人,也就是現在河南潢川縣人。他祖上傳給他一件寶貝,叫潢川珠。
當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想要前去吊喪。
這時候他有一個叫朱英的門客就向他進言說:“世有毋望之福,正義無望謂不望而忽至也。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
意思就是—你在楚國做宰相,如今楚王死了,你莫名其妙就手握大權。
但是李園這個人不是個好東西,你掌權了之後,他肯定會想辦法除掉你,但是好在你遇到我了,我可以替你殺了李園。
結果春申君沒有聽朱英的話,結果被李園安排的刺客所殺。
不過好在他出發之前把傳家寶潢川珠交給裏朱英保管。春申君被殺後,朱英就帶著潢川珠鎮守在上海,他在蘇州河以北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廟,於此度過了餘生。
三國時期高僧康僧會到達建業,營建茅庵,設立佛像,進行傳道弘揚佛法。
吳國國主孫權聞之接見康僧會,見其高鼻深目,不似中土人士,生疑。康僧會誠感舍利,傳法東吳,孫權為其造建初寺,並建阿育王塔。
康僧會後來到這座小廟,在這座小廟的基礎上修建了重玄寺,到了唐朝的時候,重玄寺更名為永泰禪院,北宋期間才又改名為靜安寺。
南宋嘉定九年,靜安寺因為水患遷至現在的地址。這期間朱英化身為滬大人,一直默默的守護著靜安寺。
靜安寺遷址之後,整個寺廟剛好壓在一口黃泉井上,黃泉井通黃泉,不停的會有陰氣魔水冒上來。
滬大人朱英護寺心切,就把潢川珠投到黃泉井裏去鎮壓邪氣。
為什麽潢川珠可以鎮水呢?這就跟潢川珠的由來有關了,因為它是四大神獸之一朱雀的內丹煉成的,所以有鎮水的作用。
但是自從洋人侵略中華大地,占領上海並修建租界之後,越界築路,截斷了海眼的脈搏,從此這座城市就不再安寧。
幸遇持鬆法師,看出個中端倪,布下五行大陣,才堪堪勉強壓製住。但若要徹底根治,必須要五件至高無上之物,以五雷轟頂之勢,才能徹底封住黃泉井。
這五件無上之物就是舍利子,金剛經,浩然氣,燃燈芯,未來血。
舍利子是高僧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坐化感得,極為珍貴。舍利子神威非凡,除光彩奪目外,劫火不能燒,金剛杵不能壞。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必須是梵文原本,方有無上法力。
浩然氣出自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充於天地之間,是為浩然氣。
燃燈芯則更為難得。在佛教中,燃燈古佛代表過去,如來代表現在,伲勒代表未來。燃燈芯就是在佛前燃燒千年不滅的燈芯,千年不滅,世間難求。
至於最後的未來血則是具有天命傳說的之人的未來之血。天命傳說之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數百年來難出一人。”
聽到這裏汪寒吃驚的張開嘴巴驚呼道;“這些寶物怎麽求來啊?”
誌汶住持微微一笑道;“靜安寺是當今名寺,自有名寺的風範。舍利子雖然珍貴,本寺還是可以求得。
金剛經梵文原本亦有存本。至於浩然氣,說道這裏朝持鬆大師望去點頭道,持鬆大師恰好修行了浩然氣。
至於燃燈芯,中華佛教會的本部就在靜安寺。首任會長寄禪法師曾經留下一根寶物,就是燃燈芯,此物現在就在本寺。”
此時持鬆法師接口說道;“寄禪法師是一代聖僧。年輕之時在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號‘八指頭陀’。
此物就是寄禪大師當年燃燈供佛留下的遺物,聖僧已去,留下寶物以渡後人,可敬可歎!”
至於未來血,我觀你骨骼清奇,印堂有未來之光,普通人事看不到的。應該是來自不可知之地。
恰好今日施主來靜安寺祈禱,說明有緣,所以懇請相求施主之天命未來之血,施主願意否?”
汪寒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傳說中的什麽天命之體。而且自己來自未來也就是高僧所說的不可知之地,他們是怎麽看出來的?
不過渡世救人,慈悲為懷,汪寒亦不會拒絕。於是莊重的朝兩位大師點點頭。
見汪寒肯答應,持鬆法師和靜安寺誌汶住持皆麵露喜色。
誌汶住持當即叫聽叫僧去傳達;命寺院首座,執事恪守職責,請出寺院內的施主和散客,關閉寺院大門。
同時僧值僧,監院僧,維那僧,督監僧分頭負責各處。靜安寺武僧負責護法守衛,汪寒和持鬆法師,誌汶住持等人來到後院的一處,東南木火,西南金火,西北金水,東北水木的大陣之前。
持鬆法師請來舍利子,金剛經,燃燈芯處在中心。
然後神態肅穆的來到汪寒跟前,輕輕一指,點在汪寒的額頭正中,一股佛門氣印入汪寒的體內。
一旁的僧人馬上拿來一把金針。持鬆法師拿起金針刺入汪寒手臂上的天府穴,隻見一滴純正之血吸在金針之上,凝而不散,聚而不落。
持鬆法師屈指一彈,那滴未來之血陡然飛向大陣中央的燃燈芯之上,瞬間點燃,燃起神聖之火。持鬆法師口中念道;“我當入於無餘涅架,我之正法久住於世。”
當持鬆法師念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整個人突然氣勢暴漲,一股神聖的光芒突然升起,灌注在了他的身子之上,整個人無上威嚴。
然後雙掌陡然而起,使出半徑五格雷擊術,一股天雷從天而降,猛擊在五行大陣的半徑之處。
地底之下似乎傳來一陣鬼哭狼嚎,而租界虹口方向,日軍上海駐軍司令部大樓旗杆之上的那麵白底紅心的太陽旗無風自舞,瑟瑟發抖,最後那麵太陽旗中間的太陽圓圈漸漸變色,最後消失殆盡,成為了一麵白棋。
“好,成功了!”持鬆法師長出一口氣,整個人鬆懈下來,仿佛衰老了數十歲。
旁邊的誌汶住持連忙攙扶住大師,叫來聽叫僧扶持鬆法師去休息。
誌汶住持知道,這次做法持鬆法師至少消耗了幾十年的功力,多年的修行又要重來,心裏對持鬆法師非常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