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殯天
城內的事情李代元沒有下令封口,太上皇留了人在皇城裏麵,消息自然是瞞不過他。比如皇帝出行遇刺,比如宣國公府,比如李雲期。無需李代元刻意操控,該傳出去的一樣不落的都傳去了長春仙館。
太上皇喘著粗氣躺在床上,看著麵前妝容依舊精致,可是已然變了模樣的女人,緩了幾次才開口:“好,你們母子都好的很!朕,將你從宮裏帶出來,那麽多嬪妃,朕就帶了你一人,你還想怎樣?”
張貴妃一身華服,臉上的妝容精致依舊,連站在那裏的姿勢也和以前一模一樣,端莊得體,帶著一點楚楚動人的小婦人姿態,聽見他的話笑了笑:“臣妾都知道,可是臣妾如今已經不是年輕的那會兒了,年輕的時候臣妾自然是指望著太上皇您的,可是太上皇您現在還能熬多久。難道你就不想雲期,他也是你的兒子,比起那個賤婦所出的,他不過是少了個嫡字罷了,他哪點差了?都是你的兒子,總要公平才是。”
“公平?”太上皇躺在那裏想起身卻渾身無力,半天也沒有爬起來:“你在宮裏這麽多年,你跟朕說公平?”可笑,天底下哪有什麽公平可言,皇家更沒有。有的從來都隻是勝者為王敗者寇!
“那就不講公平好了。潑天的富貴,滔天的權勢,近在咫尺,總要放手一搏!”
“你敢!”
張貴妃大笑:“臣妾為何不敢?”
“來,來人!何秉,何秉!”
張貴妃手撐著床沿,俯身看著他緩緩開口:“太上皇別喊了,何公公跟了你一輩子,忠心了一輩子,臨了也想先下去幫你探探路,說是黃泉路上太崎嶇,怕你去的時候不好走。”
“毒,毒婦,你,你想弑君?”
張貴妃起身大笑:“弑君?這麽大逆不道的事情臣妾怎麽會做呢?”說完又俯身趴下去,在他耳邊道:“皇上,你還記得不記得許妃?當年你南下江寧看上的那姑娘,你醉酒幸她的時候她已非完璧,肚子裏那塊肉,是恭王的。否則怎麽會早早的就去了呢——”
“你,你——”太上皇一口氣堵著,隻能勉強的說個你字,眼睛瞪的跟銅鈴一樣,半響沒有提上來氣,然後微微抬起來的手突然垂下,身體一軟就沒有了氣息。
少頃功夫,屋裏就傳來張貴妃悲痛欲絕的哭聲。
建安二年十月十六,太上皇李暄崩於歸雲河畔長春仙館,貴妃張氏,隨侍何秉,一同殉葬。遺體由長春園運回皇宮,送進太和殿,滿城素縞,皇帝李代元親自前往接靈,四方藩王全部回京奔喪吊唁。
死的有點太突然,皇帝遇刺一事還沒有徹底解決,隻能暫時壓在一旁。鎮國公府外麵的羽林衛總算是撤了昭昭將彎彎送去安陽公主府,拿著赤霄劍跟著安戎冉一起進了宮。
宮內除了禁衛軍,任何人出入都是要被搜查的,嚴禁攜帶利器入內,然而赤霄劍乃先皇欽賜,乃天子劍,誰也不敢說什麽。
不管是百官還是內眷,全部換上麻衣披上素縞哭靈。到了太和殿外麵安戎冉就與昭昭分開,安戎冉直接去了皇帝那邊,而昭昭則是要在女眷這邊跟著安陽公主等人一起叩拜哭靈。
穿著孝服,手裏還拿著一把劍,太和殿的內侍和禮官看了好幾遍還是忍不住上前:“郡主,這劍怕是不方便拿進去的。”
昭昭掃了他一眼道:“這劍是先皇賜予我的,我走哪都得帶著,先皇不說什麽,皇上也不說什麽,輪得到你來說我?”
“先皇大行,如此於理不合?”
昭昭冷聲道:“我拿著先皇送的東西來拜祭於理不合,難不成要送給你才與理相合?”
“昭昭,先皇靈前不得無禮。”安陽公主輕輕嗬斥了一聲,聲音不大,也足夠周遭的人都能聽見。
昭昭道:“知道了。”
手裏的劍緊握,跪拜的時候也沒有撒手。
跪拜之後安陽公主與其他命婦開始哭靈,入耳皆是悲切的聲音,昭昭也是有點難過的,聽著那麽多真真假假的哭聲她鼻子是真的有點發酸,先皇對自己,也算是好的吧。破例封了郡主,賜了天子劍,甚至連李代元的性命都交給了她。
她都不知道先皇是怎麽想的,一點也不覺得是真的信任。如果李代元真的拿李雲朝等人開刀,難不成自己真的拿赤霄劍去斬了他。完全不可能。
這輩子,她手裏的劍可以揮向任何人,但是絕對沒有李代元。
除非有一天他和安戎冉兵戎相見,為爭一生,逼不得已。但是絕對不會有那麽一天的。
所以,一想到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她就一點也哭不出來了。
到了亥時三刻,哭靈的女眷才退出太和殿,昭昭將梁氏和安陽公主等人送到太和殿外,對著安陽公主道:“娘,彎彎就要麻煩你了。”
安陽公主捏了捏她的手道:“傻話,我是彎彎的外祖母,照顧她不是天經地義。放在我那裏你不要擔心。倒是你,也不要讓娘擔心,你和嘉行都要好好的,娘和彎彎等你們出宮,給你好好備一桌你愛吃的菜。”她對這些事情向來敏感,皇上遇刺再先,接著先皇駕崩,昭昭又將孩子送來公主府,哪怕它什麽都不知道也能猜到有事發生,還是不得了的大事。
先皇殯天,各路藩王都要進宮吊唁,她不敢往深處想,一想就砰砰直跳。先皇當年即位的時候她是知道的,甪直門外血流成河,同袍兄弟除了恭王借病遁去良工,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
身在皇家,逃不過的。
她隻是不明白昭昭一個姑娘家為什麽要摻和進來。可是白玉卿沒有說,安戎冉也沒有說,那她就不能說,定然是有緣由的。
昭昭眼眶一紅點點頭,突然伸手抱住她的肩頭:“放心吧,不會有事的。”然後飛快的低語一句鬆開手。
安陽公主擺手,轉身扶著梁氏朝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