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電力
習習河風帶著一絲水草的腥味。
三人一面欣賞著小清河上來來往往的商船,一面談論著關於蒸汽輪船和蒸汽機的話題。
談論了蒸汽輪船和蒸汽機的事,林文濤忽然想起了什麼,他對蕭銘說道;「皇上,前兩日,下官以前在青州大學的摯友曾經找過我,他說他正準備申請電力試驗,但是苦於沒有足夠的銅絲和磁鐵,根本無法進行。」
「電力試驗。」蕭銘的眉頭皺了一下。
為了促進大渝國科技的發展,蕭銘是下了力氣的,尤其在青州大學成立之後,他承諾任何學員都可以申請銀子成立自己的研究室,尋找合作學員進行相關的研究。
這個政策出來之後,很受學員的歡迎,很快朝廷收到了三十多個成立研究室的申請,而這些學員申請銀子數目也都不一而足。
不過對蕭銘來說這銀子是不能亂給的,當代造假科研騙錢的事例比比皆是。
或許這些學員能夠糊弄得了官員們,但是卻糊弄不了他,所以在審核之後,他直接將其中二十多個申請否決了。
「是電力試驗,上次皇上否決了不少研究申請之後,很多學員都謹慎了不少,我這個摯友生怕此次會被皇上否決,便前來和我商議。」林文濤說道。
沉吟了一下,蕭銘說道:「他說的的確是事實,現在銅絲容易找,不過強磁鐵卻不容易找,不過幸好青州府境內是有磁鐵的,等礦物司找到了,朕便給他送去,此前讓他申請便是了。」
事實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間隔不是很長,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積累讓第二次工業革命很快發生。
現在大渝國全面進入蒸汽時代,這已經在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打基礎,而電力作為第二次工業的根本,現在是該提上日程。
歐洲國家通過自我摸索用了百年時間完成電力普及,但是對他來說不需要這麼長時間,畢竟他掌握著成熟的技術,可以省去很多彎路。
「是,皇上。」
林文濤高興地說道,他和這位摯友一直惺惺相惜,在他鼓搗蒸汽機的時候,這位摯友一直在學院潛心學習,現在終於要一展身手了。
蕭銘心情也不錯,他問道;「此人叫什麼名字。」
「蘇良才。」
張梁聞言不禁笑了起來,「此人的名字倒是有趣,只希望他真是個良才。」
「這良才的朋友也多是良才,朕相信林文濤的眼光。」蕭銘說道。
又和二人說了會兒話,蕭銘和錢大富返回了行轅,此次蘇良才的事情證明他埋下的因正在結成果。
除了林文濤之外,青州大學一個個學有所成的學員開始走出來,將自己的學識用到各個行業。
青年強則國家強,現在越來越多的士子拋下腐儒書籍拿起代表著科學的書籍,這本身就是大渝國在改變的一個證明。
不過對他來說現在還不夠,他要讓這種改變不僅僅停留在青州,同時為了加快這一過程,他更要身體力行,參與其中。
他已經交代下去了,這青州大學要建立一件大學堂,每七天他都會抽出一天時間去青州大學親自授課。
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是為了讓天下士子看清楚他這個皇帝對學員們的重視,讓他們每個人都擁有天子門生的榮耀。
……
營州,這是高麗西北方向的一座城池。
自柳京城撤退之後,貝善沒有急著回盛都,而是領兵到了這座金帳汗國的邊境小城。
「台吉,客人到了。」骨朵聲音在房外響起。
貝善精神一震,說道:「讓他們進來。」
此次離開柳京城的同時他差人去了一個一趟被倭國佔領的高麗城池。
很快他就得到回復,英國人馬上就要從倭國返回,臨走之前正可以和他見上一面。
於是英國人直接駕駛戰艦從倭國離開,在營州的海域停靠,要和貝善見上一面。
不一會兒,骨朵領著兩個金髮碧眼的人出現在門外,貝善有些驚異,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心中不由有些震撼。
同兩個英國人來的還有四個倭國武士,他們兩腰間掛著武士刀,似乎是轉為保護二人而來。
「尊敬的貝善台吉,我是來自英國的克里伯爵。」克裡面露友善之色。
此次前往倭國,他成功和山田信長見了面,在很多方面都達成了協議,他稱呼這位《長崎協議》。
協議的內容在他前來倭國前就已經擬定,從簽訂協議之日起,英國會為倭國提供更加優質的火槍,火炮,戰艦,並且派出軍事人員負責訓練倭國士兵。
而且倭國可派遣人員前往英國留學,同時英國會幫助倭國建立工業體系,提供蒸汽機。
與之相對,倭國向英國開放市場,允許英國商人在倭國經商,並且兩國有義務共同應對亞洲面臨的威脅。
輕鬆簽下這份協議讓克里也有些驚訝,不過這都要感謝大渝國的崛起,因為這讓倭國感受到了威脅。
所以山田信長才會力排眾議和他們簽訂這份友好條約。
不過對克里來說,他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大渝國讓他們實在過於擔憂,而且從他的了解來看,這位大渝國的皇帝野心十足。
他十分擔心這位與眾不同的帝王會在亞洲不斷擴張,而在高麗兩座城池被攻下之後,加劇了他的擔心。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執意前來見見這位貝善台吉。
儘管他很清楚大渝國這個北方的草原帝國更加野蠻,但是英國人不怕野蠻的部族,只怕比他們更加文明的帝國。
為了能夠扼制大渝國的擴張,他覺得有必要在亞洲打造出一個包圍圈,像是一個籠子一樣將大渝國這頭即將覺醒的雄獅困住,那時,即便這個圈子無法起到作用,但是也足夠延遲大渝國的崛起。
趁著這段時間,英國的工業會滾滾向前,不斷將大渝國甩在身後。
所以,無論怎麼做,這對大英帝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