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雖然已經知道下一次的工作又要到外地去,但並不是說立刻就會啟程的。
外官進京考核,需要走流程,這流暢,至少都有兩三月。
再來雖然封庭已經定下此事,也需要經過朝議流程。
這相當於建立一個軍事基地,其中牽扯十分大,朝中扯皮,也不是一日兩日能扯完的。
總的來說,余柏林至少還有半年時間可以稍稍休息。
只是這半年時間,他也不會閑著。
回京之後,封庭就將余柏林身上官職升為詹事府詹事。
詹事府詹事名義上是執掌東宮內務大權的官員,為正三品,實際上東宮內務都由太子自己處理,由詹事府眾位學士輔佐。詹事府詹事只是一個榮譽虛階,為提拔翰林學士之前的一個跳板。
余柏林原本布政使的官階為從二品,到了京城之後,正三品算是平調。
但詹事府詹事這個位置不同,到了這個位置,就相當於下一步就要入閣了。
雖然眾臣早就知道皇帝陛下十分寵信余柏林,但如此恐怖的升遷速度,還是讓許多人大為眼紅。
但若說除年齡之外的條件,余柏林樣樣符合,並無可挑剔的地方。
首先他是正統狀元及第,還是六元及第,前無古人;再來他是清貴翰林編纂出身,只要能做事,又投了皇帝胃口,進內閣本來就是既定之事;最後余柏林自任實權之後,無論是接待外國使臣,還是輔佐太子,亦或是在任上,以及這次出征的後勤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令人不由感慨後生可畏,陛下又得一賢能之臣。
這些實際政績,足夠支撐他的升遷。
但眾臣還是繞不過余柏林的年齡。
說白了,還是心裡極度。
在朝三品以上的官員大多都是余柏林的兩倍的年齡,余柏林升遷如此快,讓他們如何能淡定?
反正余柏林還年輕,再磨個幾年,待到了而立之年進閣,也是年輕的很。
不過他們又思及余柏林的「身世」,又覺得要過皇帝陛下這一關很難。
余柏林本來應該是和封蔚一樣的親王,高高在上,現在他連正常升遷都要因為年齡被卡,若他們站在皇帝陛下這角度,也覺得難以接受的很。
不過沒想到皇帝陛下居然這次很好說話,同意了。
「長青的確年輕了些,所以朕另有事交給他去做,各位就不必再勸了。」封庭道。
什麼事?朝臣想破了腦袋都沒想出來,紛紛將視線投向為首的幾位輔政大臣。
輔政大臣們若是能讓他們看出端倪來,那就不是文武眾臣之首了。
文武輔政大臣知道嗎?
當然是知道的。
既然封庭已經讓余柏林準備了,那自然他早就在準備了,並且獲得了內閣的支持,在秘密籌建這一支新式海軍。
而文武輔政大臣也早就知道,如此重要的一支武力,皇帝陛下肯定會緊緊攥在手中,不會讓其他人有插手的餘地。
偏偏皇帝陛下手上又有不但信任,還很出色的人。
那麼武將派德王,文臣派余柏林,是想都不用想,都知道的事。
只能說當今聖上十分幸運,能有如此兩位賢臣賢王輔佐。
且這兩位感情也十分深厚,當真是當代的將相和的典範,讓人想挑撥一下都無法挑撥。
不僅如此,下一代兩位皇子,也與這兩人親近的很。若不出意外,他們二人還能再輔佐一任皇帝。
有如此將相,至少能保大暉兩代盛世。
到了輔政大臣這地位,文武百官之首,真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夠高,他們的心胸也足夠開闊了,並不擔心會有人超過自己。
他們其中還有幾人是已經精力不夠,快要致仕之人。
德王已經入閣,遲早是武臣首輔,余柏林入閣也是早晚的事。既然這是既定事實,那麼早些培養,是應該的事。
封庭已經搞定了文武輔臣,其餘百官再怎麼反對,都是徒勞了。
不過他們也不會反對就是了。
和文武輔政大臣一樣,他們若是得知了皇帝陛下要創建一支強大的海軍,除了嚷嚷勞民傷財之外,也知道若是創建起來,那手握這支力量之人,非德王莫屬。
皇帝陛下實在是太信任德王了。
都說三人成虎,怎麼他們跳著腳說了德王好幾年的壞話,皇帝陛下對德王的信任還是絲毫未變呢?
……
皇帝陛下的新動作,其實和余柏林並無多大關係。
他只需要等任命就夠了。
在那之前,他拜訪師友同僚,聯絡感情,然後定時去東宮教導大寶和小寶。
雖然詹事府詹事只是一個虛階,但皇帝陛下還是點名讓余柏林多教導太子,太子太師陳曦因為年老,越發精力不濟了,他特意請余柏林入府談論了教導太子一事,頗有些想將余柏林當做繼承人的樣子。
余柏林回京之後,頻頻被張岳叫入府中,細細問了邊疆之事。
張岳對余柏林有如此成就十分自豪,對聽到自家兒子越發能耐十分心塞。
鄭牧教皇帝陛下甩鍋的計劃得到了效果,張岳最終沒能辭職,他兒子也沒能逃脫指揮使的位置,只是沒有繼任封蔚的位置,而是跟著曾毓去更北邊的地方鎮守新開拓的疆土去了。
張岳欲哭無淚。
他兒子這是越跑越遠了。
不過這是張珊自己的選擇,他為此做出了極大努力和貢獻,獲得的陛下的信任和自己仕途的順利,讓張岳沒辦法再不支持張珊。
父子兩也算終於擯棄前嫌,完全和好如初了。
至於張瑚有了大哥的壞榜樣,自己也跳著腳想去外面闖蕩闖蕩。
以皇帝陛下的意思,德王這次去海上,就要把張瑚帶去。
張岳更是欲哭無淚。
他兩個兒子無論長相脾氣抱負越發和他大舅子一樣了,他這個當父親的簡直不能再心塞了。
而想要生兒子像老公不是像自家糙漢子哥哥的季媛也是心塞不已。
所以夫婦兩簡直把余柏林當親兒子看待,而且他們兩也已經搞清楚,余柏林的確和皇室沒關係,不過一父母雙亡的孤家寡人而已。
皇帝陛下對他如此好,甚至默認流言之事,是有深層原因。
一是因為愛才,二則是聽說余柏林和皇帝一家的確是相交於微末(霧),很可能還是拜把子的兄弟(大霧)。
以聖上當年的窘境,不顧身份和余柏林結拜,很有可能。
畢竟他那被先帝冷待忌憚的宗室的身份還不如京中平民來的自在。
因此,他們毫無心理負擔的將余柏林視作了自己的幺兒,甚至兩夫妻覺得,余柏林真是長得也和他們夫妻兩很像啊,如果他們真的還有一個小兒子的話,一定會和余柏林一樣,繼承了他們夫婦兩長相和品行上所有最美好的地方,以及張岳的全部才華。
張岳和季媛覺得,這才是他們兒子啊!
好吧,古代拜過師磕過頭的師徒就如同父子一般,他們把余柏林當兒子也沒什麼。
只是古代的父母,總是有一點繞不開的。
那就是催婚。
余柏林已經過了弱冠之年,怎麼也該定下來了。
雖然皇帝陛下說要他掌眼,但沒找到一個候選,怎麼掌眼?
張岳和季媛就天天催余柏林,問他喜歡怎樣的,季媛決定多在手帕交那裡走動走動,看能不能給余柏林挑一個門第相貌品行樣樣都好的人。
余柏林之前因為出身寒門,大世家總有些瞧不起他。但余柏林現在的身份地位,和在皇帝陛下那裡受寵信的程度,足以讓所有世家都搶破了頭。
他們很後悔,當時雖然知道余柏林前程無量,但仍舊顧忌余柏林出身,沒有早早出手。現在人人都知道余柏林是個金龜婿,要再想勾勾手指就把人勾過來(余柏林:??),就沒那麼容易了。
甚至宗室一些人心思也活絡起來。
受封公主之人中僅有長公主和離未婚獨居,但雖然婉柔公主不但年齡不合適,且皇帝陛下似乎有意將其配給金刀衛指揮使鄭牧。但宗室有不少適齡的郡主啊。
有些消息靈通的有實權的宗室王爺,比如敦郡王,心裡就慌了。
這能說親嗎?當然不能!雖然余柏林的身份不能公開,但他也是咱封家的血脈啊!同宗不婚!這是*!
於是敦郡王不得不一一敲打,說皇帝陛下絕對不會讓余柏林和宗室聯姻,識相的就來搗亂了。
好吧,雖然不是人人都消息那麼靈敏,知道余柏林的「身世」,但除德王之外,宗室中最受皇帝陛下信任的敦郡王都這麼說了,他們也就不往上湊了。
但女兒不成,外戚家的女兒總成吧?
於是余柏林的門檻都快被媒婆們踏平了,惹得某醋罈子醋海滔天,差點把京城都淹了。
余柏林哭笑不得。封蔚明知道他不會成親,還吃醋,吃哪門子的醋啊?
封蔚耍賴,反正本寶寶就是不高興,不讓本寶寶啃上幾口,堅決不起來!
余柏林想了想,找朋友喝酒去了。
你要躺就躺吧。
封蔚:qaq長青不愛我了!
余柏林:呵呵。
每天都來這麼一次煩不煩?腿都軟了,又開始喝大補湯了,你不要臉我還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