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妄念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竟寧七年,霜天暮歲,十二月初八,臘日。
是時為臘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法寶節,本朝信奉佛教,大興浮屠惠恩僧侶,故而百官休沐,皇帝又將應節禮物賜予重要朝臣與功臣命婦,並賞賜戍守邊關的將士上好的口脂,以防天寒地凍嘴唇皸裂。
一年前,嚴屹起複補任吏部尚書之空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欲藉此將自己改革官吏考課制度的措施從中央至地方大力推行下去。雖有聖命扶持,然而積重難返,諸多政治措施難以一蹴而就,頻繁遭到下層官員的陽奉陰違,推行起來十分艱難。
幸而並非一無所獲,泛濫捐官以致官職冗雜官員*的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緩解。有成果就好,一口吃不成個大胖子,朝堂上的革新派知足常樂,很是展現了一番欣欣向榮的風貌。
正當一切都漸漸駛上正軌,功臣明哲保身,外釁知難而退,加之皇帝及笄親政亦近在眼前的時候,滿朝文武卻不約而同地上疏諫言,委婉或直接地警醒皇帝勿要從先帝之前例,應儘早冊立皇夫廣納侍君,以充盈後宮,綿延皇室子嗣。
天家無私事,皇帝的婚事堪稱國之重務,否則這些老學究老鴻儒老頑固斷然不會插手尋常的在室少女願否出閣。皇帝雖則並非先帝親女,從諫如流的為君正道卻是頗效先帝,然而,對於這些奏疏,皇帝難得一概置之不理,全數留中不發。
一次兩次尚可含糊其辭地糊弄過去,次數多了,儼然演變成君臣之間跨不過去的一道心坎。於是,上月便有位御史直言極諫,當堂惹惱了皇帝,她素非暴戾的酷君,又常禮賢下士,竟然怒聲下令將他拉下去廷杖,更嚴詞厲色地威懾滿朝文武,若再有諫此言者,同罪論處!
廷杖三十,御史躺在家中休養了一陣,再上值時竟然直奔未央宮,向一年以來已然退居幕後不理朝政的太后聲淚俱下地傾訴自己的苦楚,簡而言之,便是去尋太后告皇帝任性妄為苛待朝臣的罪狀了,並欲借太后之言,從家中私事之理,說動皇帝早日下詔甄選皇夫侍君。
每逢臘日,家家戶戶有食臘八粥的習俗,深宮中亦不例外,文武大臣與宮娥內侍皆得賜予,且啖之。燕京中幾處寺廟僧院,則由有司頒賜米糧、蔬果,以供佛僧。
寒冬臘月,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喝進腹中,暖意緩緩地散發出來,沿著四肢百骸逐漸驅散了積聚了一路的濕寒之氣。唐瀠放下空碗,心滿意足地接過宮人遞來的手巾將嘴擦拭乾凈,遂看向太后,甜滋滋地笑道:「無論何物,還是您這裡,吃得舒坦。」
她的臉蛋紅撲撲的,纖長如薄扇的睫毛被適才臘八粥的熱氣氤氳得濕潤而溫軟。短短一年,她又長了個頭,如今幾乎可與太后齊肩並立,再如何成熟理智,唯有在太後面前,她百依百順服從乖覺的模樣,斷然令人想象不出她前陣是如何勃然大怒廷杖御史。
殿外風雪交加,只消聽聽一記記樹梢被猛力吹折的沉悶聲響,便足以使人打消雪中漫步的念頭。天色暗沉了些,卻尚未近夜,太后讓唐瀠早些過來用膳,她依言而做,並不猜疑。
兩人坐在暖融融的殿內,炭爐里的紅羅炭架出了恰可取暖的火堆,炭爐外罩著細長的竹篾條編製而成的熏籠,既能防止炭灰飛揚,又能避免雙手誤觸炭爐反被燙傷。再遠之處,另設熏爐,熏籠覆扣著熏爐,宮人正將太后次日要穿的衣裳熨置其上,進行熏香。
沉香裊裊飄散至鼻間,太后看著食案上的空碗,忽而淡笑道:「白駒過隙跳丸日月,眨眼間你便將成人了,再過月余,便該向了緣大師索回你的寄名袋了。」
唐瀠唇角的笑意很快僵住。御史告狀之事,她知道,然而她不願主動提及,她想藉此猜度太后是如何思量她的婚事。但是很顯然,太后從來都是最熟稔她心境之人,又原封不動地將問題拋還給她,面上卻彷彿在談論旁事似的。
片刻后,唐瀠才笑了笑:「阿娘,此事並不著急。今日賜粥食時,報國寺的小沙彌帶著了緣師傅的口信過來,說近來天寒極易染恙,拔袋還俗尚可緩緩。」
「嗯,此事不急。」太后聲音微頓,卻毫無預兆地話鋒一轉,輕聲問道,「長庚,你是否當考慮自己的婚事了?」
唐瀠今日來此是做足了心理準備,饒是如此,她眼下的神色仍然顯露出些許緊張和忐忑來。她一怔,才抱著太后的胳膊撒嬌:「阿娘,我還小呢。即便是燕京民間,我也時常聽聞近來十七八歲才出嫁的女子大有人在,您總不會捨得讓我早早地便與您生了分罷?」
她如兒時那般乖纏霸道地黏在自己身上,就不再願意離開半寸,這樣親昵的舉止以往亦非罕見,太后的眼底卻很快閃過幾分猶豫。她不動聲色地略微坐遠了些,口中道:「話雖這樣,但終歸需相看起來了,三書六禮依次預備,少說得花上一年的功夫。」再過一年,她都十六歲了,其實並不算早。
太后的話語儼然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期盼能與自己的女兒遴選出合宜的好人家,就此共度一生相攜到老。唐瀠的眸色因此黯然下來,她低聲道:「阿娘,無需相看。」她不及思慮,便將心中真言道出。
「為何就無需相看了?」太后問她,假若唐瀠此時此刻能在緊張不安中空出半點閑暇的功夫,便能捕捉到她話間的一絲絲顫聲。
唐瀠不知該如何作答,索性抿唇不語。
太后看著她,心中默默嘆息一聲,還未說話,忍冬在旁卻笑道:「難不成,陛下已經心有所屬?」忍冬說笑罷了,皇帝的寢食起居她算是熟稔,每日所見之人無非王公宗親文武大臣,再者倘若果真心有所屬,豈會仍然三天兩頭地跑到未央宮來。
話音落下,殿中便陷入沉寂,靜得清晰可聞炭爐中劈剝脆響的火星聲。忍冬奇怪得覷了覷沉默少語的兩位主子,印象中,她們二人罕有相對無言的時候,今兒個是怎地了?
片刻后,太后才接了話茬,她淡笑道:「被言中了?是哪家的小郎君?」她神色平靜得彷彿早已預知,但是又缺少了此種情形下母親該有的喜悅與不舍,反而暗含著些許希冀與憂慮。
唐瀠心裡已然兵荒馬亂一團糟,偏生還不能露出半點馬腳,她捏著幾分緊張,忐忑地看向太后,如受驚的小鹿般惹人憐惜的模樣,便恰好落入太后如一汪明泓般的清澈眼眸中。太后的眼神愈加溫柔,猶如兒時她啟蒙她讀書習字鼓勵她的每次進益、包容她的所有過失一般,使她惶然無措的情緒極輕易地得到舒緩。
唐瀠思忖一番,隨即她離開太后溫軟馨香的懷中,端正而筆直地坐在榻上,趁著這一股須臾間的勇氣,大膽道:「阿娘,我……我……我不喜歡小郎君。」這股勇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她說完,便泄了氣,低垂著頭,等待預想中太后的詫異與苛責。
雖未直說,言下之意卻十分明了,忍冬吃驚之下不由得倒吸了口氣。接著,太後向她使了個眼色,她便領著殿內宮人告退而去,走開時將殿門從外面帶上,掩蔽得嚴嚴實實。
漫漫冬日,總是近夜天愈寒風愈大,窗外的大風彷彿裹挾著滔天怒意從高處席捲而來,颳得庭苑中的草木嗚嗚作響。這樣的情景,顯然加深了唐瀠心裡的惶惶不安,她垂眸看著自己衣袍上的紋飾,纖纖十指漫無目的地絞著衣角,如坐針氈。
驀地,有隻手伸過來輕柔地捏了捏她的耳朵,觸感溫軟如玉,又有冷香似麝,適才渙散的眼神倏爾間便聚攏作含羞帶怯,耳廓迅猛地燒紅起來。唐瀠抬頭,看向太后,雖是不知該說些什麼也開了口:「阿娘……我……」
太后的手指尖仍然停在她滾燙如一團火的耳垂,以往再是如何不敢相信,不敢輕易下結論,此時此刻還有值得推翻猜想之處么?氣惱也好,自責也罷,諸多複雜的情緒中,最為突出的亦是最為按捺不住的竟是心疼。
太后對她,最初的感情便是愧疚,將宮外懵懂無知的嬰孩牽扯進自己親手編造的籌謀計劃中,使得她終生只能囿於這座偌大而寂寥的深宮,再無自由。太后最渴望之物便是自由,只因從前擁有過,故而失去了,心中總有份難以抹去的執念。然而,她呢,她竟連她初嘗自由的機會都早早地剝奪得一乾二淨。
「不喜歡小郎君,難不成是有喜歡的小娘子了?」太后神色如故地輕笑,若無其事地避開唐瀠看過來的目光中蘊含的期盼與熱切,她將手縮回來,很快便自己接上話音,「世宗年間是有舊例可循,此事其實無妨的。」
聞太后此言,唐瀠心中陡然一喜,她正欲開口,太后卻輕飄飄地補了句話:「長庚,或是此事或是旁事,我對你別無他求,唯理而已,萬不可悖。」
自小到大,她想要什麼,她便給她取了來,再棘手之事她從未矢口否決。唯有這次,她已然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再如從前那般縱容她。她之所欲,最近,亦最遠,只繫於己身,然而她卻給不了。最好的,興許便是起初就斷了她的妄念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