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神眼強棒> 第193章 飛行的角度

第193章 飛行的角度

  三局上半,和平學園被對手打出了一支安打。


  兩出局后,早田商的第一棒打者榎本成功上壘。


  不過幸好這一支安打發生在兩出局后。


  投手矢部靠三振解決了後面的一位打者。阻斷了對手的進攻。


  而四局上半,矢部雖然被打出兩支不連貫的安打,但也沒讓對手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至於和平學園這一邊,反攻開始於四局下半。也就是場上打者們進入第二輪打擊之後。


  第一個上場的主將矢部明男略帶僥倖的上了壘。


  他原本打算用猜球的方法對付對方的投球。


  不過兩好一壞之後的第四球居然等到了對手的失投。


  一顆滑球沒能產生足夠的變化,落入了所謂的甜區。


  打者矢部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輕揮球棒,製造了一支一壘安打。


  接下來的德田球兒也憑著對投手投球的適應擊中了棒球。


  這球打到了游擊手方向。


  早田商的游擊手石渡選擇傳向二壘,封殺了跑向那裡的矢部。


  但是再傳一壘時德田自己已經踩過了壘包。


  和平學園用一個出局數交換了一壘壘包上的跑者。


  這顯然是划算的。


  作為跑者的德田要比矢部速度快上不少。


  在壘上自然也能給對手更多的壓力。


  而接下來,打擊輪到了四番打者李元讓。


  「有什麼要交代的?」


  李元讓剛才並沒有等在打擊準備區里,他從休息區自己的座位站起身來,路過八木監督時再一次問了上面這句話。


  「沒什麼特別的。如果一定要說一句的話,別打內野滾地球。不過就算我說了這也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吧。」


  以現在壘上德田的速度,儘管跑者不在得點圈。但是李元讓只要一支普通的一壘安打就能扳回比分。


  所以打擊方面無需為打者增添太多壓力。


  而最糟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內野滾地球製造的雙殺。


  可是八木監督也明白,李元讓迄今為止的打擊實力更多的是依賴天賦。


  從夏天到現在,打擊力的提升主要是揮棒流暢度和手臂腰腹力量的提升。


  控棒精準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這都不是眼下馬上能克服和解決的問題了。


  而通過最近的幾場比賽,李元讓自己也明白了一點。


  他紙面數據上看起來很漂亮的打擊成績有一多半功勞要算在金屬球棒身上。


  李元讓的視力確實超乎常人,反射神經也是如此。


  但他的揮棒技術還遠達不到同齡其他強打者的水平。


  大量的安打甚至本壘打都是依靠金屬球棒對擊球精度要求不那麼高的特性取得。


  如果非要說自己對球棒的控制有什麼心得的話,那也只有一點。


  擊球的時機和角度似乎對棒球飛行的方向有影響。


  如果把球一路跟到最後,棒球打向右外野的幾率會更高,如果提前積極揮棒,棒球就更容易飛去左外野。


  而李元讓的擊球有這種特性又恰恰是他控棒能力不足的一種體現。


  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打者,李元讓的拉打與推打是被動的,不是基於自己的選擇,而是基於對手投球的特性。


  而早田商的投手小室投球的特性也很明顯。


  面對右打選手,他喜歡使用橫向變化的滑球去進攻打者的內角。


  右手投球的橫投手出手點最右打者來說十分隱蔽。


  打者只有在棒球接近本壘板不遠處才比較容易觀測球路,這樣一來反應時間會大大減少。


  這一招在前面的幾局比賽里都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但剛剛面對矢部的那顆失投球,讓小室對自己的滑球謹慎了起來。


  第一球,捕手大矢打出了滑球的暗號,小室搖了搖頭。


  於是這一球變成了內角高的直球。


  看似是給打者的下馬威。


  但對選球精準的李元讓來說,對方只是無意義的浪費了一顆壞球而已。


  第二球,捕手再次打出了滑球的暗號。而投手再次搖頭。


  蹲防在本壘板后的大矢有點不高興,站起身來要摘自己的捕手面罩。


  不過冷靜了一下之後還是蹲了下來。


  暗號不變,還是滑球。


  投手小室只好點了點頭。


  作為一年級的新人,小室面對前輩捕手搖一次的頭倒不算什麼。可搖頭之後捕手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作為後輩就只能服從捕手的指示。


  不肯投滑球,歸根結底是害怕失投。


  無論內角還是外角,失投的結果都不能接受。


  內角球的失投或許會產生觸身球。


  先不說保送對手的問題。


  作為一位有體育道德的高校球兒,大部分的投手並不想傷害對方打者。


  很多投手在失投出現觸身球以後都會患上內角恐懼症。甚至比被砸中的打者心裡壓力還大。


  而外角球呢,一旦失投對比賽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剛才矢部明男咬中的那顆滑球就是瞄準外角而失投的結果。


  棒球會變成一顆緩慢失速的直球落入好球區中心。也就是打者最順手的位置。


  投手丘上的小室把右手伸進手套,仔細確認了自己握球的姿勢。


  滑球的失投有一半來自投球準備的不充分。握球或者手指其他環節出了問題。


  稍微冷靜下來以後,小室開始展開投球動作。


  而此時一壘上的德田球兒突然起跑。


  棒球從投手丘而來。這並不是一顆失投球,而是來自橫投手富有橫向衝擊力的優質滑球。


  因為使用的是半開放打法瞄準,再加上這球原本就不是內角球。對李元讓來說,這顆滑球算不上是「從背後出現」。但運行軌跡已經算是犀利。


  對付一般的打者,這樣的一球恐怕算是有足夠有威力。


  但李元讓不一樣。李元讓不會被變化球的軌跡輕易迷惑。


  他看得出來,這球太過於偏向外角,是一顆壞球。


  作為打者,這種情況下本可以不必揮棒。


  但德田的提前起跑讓李元讓覺得自己有必要來掩護一下這位隊友。


  這並不是一次早有預謀的打帶跑戰術。


  不過李元讓的球棒還是接觸到了棒球。


  這不是他第一次追打外角的壞球。


  李元讓刻意略微提前了揮棒的時機。


  雖然算不得是「拉打」。但棒球飛行的角度被這種微妙的控制還是有所影響。


  至少在場的所有人都看的出來,這不會是一顆界外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