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女子心思和天下大亂
在進入西涼州之後,紫水陽先一步動身前往中都。蕭煜則是在六千騎軍的護衛下,向前來接應的閩行大軍處前進。
距離約定地點不足十里的時候,蕭煜抬起頭,看到天空中盤旋著幾個黑點,以蕭煜的目力自然可以看清這幾個黑點其實是草原軍特有的獵隼,經過馴化之後,能聽從主人指揮,擅長捕獵和追蹤。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一陣轟隆的馬蹄聲傳入耳中,為首一人已過中年,既有沙場磨練出的殺伐氣,又有世家出身的貴氣,身披玄甲,典型的中都軍打扮,在他身後除了數百親兵以外,則全是身著皮甲的草原輕騎。
閩行作為徐林心腹,卻被蕭煜調入草原軍中,後來攻打西涼州,閩行由草原入西涼,后負責西涼軍務,在雙方接近之後,披甲的閩行沒有當場下馬,而是在馬上恭謹行禮,畢恭畢敬說道:「末將閩行,參見王爺。」
蕭煜皺眉道:「東邊牧人起有沒有異動?」
閩行直起身來,搖頭道:「東北軍仍舊與往常一般無二,並沒有大規模調動跡象。」
臉上難掩一抹憂色的蕭煜猶豫了一下后,接著問道:「那中都呢?」
閩行答道:「有公主殿下和藍玉先生坐鎮,萬無一失。」
鬆了一口氣的蕭煜點了點頭。
兩支騎軍合作一處,穿過無人阻擋的西涼州,朝中都方向行去。
中都城中,林銀屏披著一件大氅,腿上蓋著厚厚的毯子,由慕容推著來到位於王府瀟湘山最高處的凌風閣中。
林銀屏緊了緊身上的大氅,憑欄而望。
慕容站在她的身後,臨風欲仙,神情恬淡,似要飄然而去。
林銀屏忽然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就像一聲悠長悠長的嘆息,似乎是下定了決心,她轉頭問道:「我這身子,還能要孩子嗎?」
慕容平淡道:「能,就是有一點危險。」
林銀屏抿著沒有血色的嘴唇,欲言又止。
慕容說道:「我知道一個孩子對於你和蕭煜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以你身體的角度來說,我建議你最好不要,你身子底子薄,還是在調養一段時間為好。」
「我只怕我的身子會越來越壞,而趁著現在還沒壞透,還能博上一搏。」
慕容輕輕搖了搖頭,說道:「蕭煜不會同意的。」
林銀屏咬了下嘴唇,眼神中透露著決然意味,說道:「所以我要讓他覺得我的身子已經好了。」
慕容問道:「你到底在怕什麼?」
林銀屏笑了笑,沒有說話。
慕容無奈道:「即便是有了孩子又能怎樣,若是你不在這世上了,一個沒娘的孩子能走多遠?」
林銀屏閉上雙眼,向後靠在椅背上,柔聲道:「讓我再想一想。」
慕容輕不可聞地嘆息一聲。
兩人沉默許久。
林銀屏冷不丁地問道:「慕容姐姐,若是有一天蕭煜容不下我了,你會不會站在我這一邊?」
站在她背後的慕容微微一愣,然後低下頭在她耳邊輕聲道:「我會,但是秋葉不會。」
林銀屏笑了笑,很滿足,平靜道:「那就夠了。」
慕容忍不住皺了皺眉頭,輕輕問道:「你到底怎麼了?疑神疑鬼的。」
林銀屏抬起手,輕輕撫過自己的臉頰,冰冷的指尖綻放留下一路冰涼后,最後停留在自己的嘴唇上,嘴角翹起,掛滿譏諷意味,說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直覺,或者說是女子的直覺。」
「什麼?」
「蕭煜在外面有人了。」
慕容沉默許久后,輕笑道:「你多心了。」
林銀屏靠在紫檀木的椅背上,低聲道:「我也希望是自己多心了。」
慕容伸出雙手,把林銀屏的雙手放到雙膝上,然後蓋好毯子,又給緊了緊大氅,輕聲道:「這兒風大,我們該回去了。」
林銀屏閉上雙眼,不再說話。
——
若說還有比中都要雄偉的城池,那隻能是東都城。
東都城已經漸漸恢復了平靜,雖然其下還涌動著不知名的暗流,但是隨著顧命大臣蕭烈將宋之行等六人投入天牢之後,在表面上,朝堂上下已經沒有人敢於對抗這位新任權臣。
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在張清被打為亂黨之後,原本張清的門生故舊都遭到了一系列的清洗和打壓,單是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就足有七人被暗衛下了詔獄,其中文官兩人,武將五人。而三品以下的則是足有二十六人之多,多是京中禁軍校尉都尉。
這一輪的清洗之後,雖然禁軍中有所反彈,不過在蕭烈的暗衛鎮壓下,卻是被輕而易舉地平息下去,緊接著蕭烈又大肆將自己的嫡系人馬按插入禁軍之中,迅速掌控東都城中的五萬禁軍,再加上五城兵馬司、暗衛、御馬監、御林軍等處兵力,蕭煜手中兵力已經足有十五萬之多。
緊接著蕭烈開始著手改建兵制,除了部分五城兵馬司和暗衛以外,將手中兵力整合一處,統稱為京營,其中京營又分為三大營,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和十團營,其中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軍士除了來自五城兵馬司等衛軍外,又調直隸州、齊州、豫州等第兵力補充。三千營則由三千重騎組成,比起邊軍中的重騎也不遜色幾分。而十團營由禁軍和御林軍精銳組成,為三大營之主力,分十營團練按邊軍制,各營分設都統,下設統領、都尉、校尉等官。同時設立監察使、巡察使、督察使,由暗衛中人擔任。
最後三大營各設都督一人,京營設大都督一人,由蕭烈本人親自兼領。
原五城兵馬司都督張海九兼領五軍營都督,原禁軍副統領蕭公魚領三千營都督,原暗衛內衛都督趙青兼領十團營都督。
有三大營在手,蕭烈就可以騰出手來慢慢梳理朝堂,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滯留在東都城內的各地督撫,放自然是要放,可怎麼放,什麼時候放,卻是一個難題,若是放早了,蕭烈的東都未穩,轉眼間這些督撫們就來一個勤王之師,這不行。可若是放晚了,地方上自己先亂,這也不行。
這就要考驗蕭烈的權謀手段了。
至於文臣們要多加安撫,武將則要分批對待,該打壓的打壓,該清洗的清洗,能收為已用的則是多加拉攏。
直到如今,蕭烈的手段才在整個大鄭面前顯露出來,在李嚴和張清這對文武首臣死後,整個朝堂已然被蕭烈玩弄於鼓掌之上,而「晉王亂黨」的賊首晉王秦權則是早早見勢不妙,已經趁亂逃出東都,不知去向。
蕭烈令刑部和暗衛分別發出緝拿文書,昭告天下。
當北都大都督牧人起聽完屬下傳來的消息后,只是說了一句,「既然如此,本王也應助蕭公一臂之力。」
這天下亂了。
可能姓蕭,可能姓牧,也有可能跟了北蠻子姓,總之不會再姓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