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里墳
當天下午,我們1點多鐘才起床。隨便吃了點東西,姜老頭便說要出去到處走走,讓席向前席叔在前面當嚮導。
我們一行四人邊出了門,伍家橋依水靠山,南北長14華里,東西縱橫12華里。
一條應水(蘆紅江)自北向南流經全境,所以以前也叫應北鄉。
伍家橋有7條古街,大多是民清時代的產物,現在保存還很完整。一棟棟高大氣派的古建築依次排列在應水兩邊,錯落有致。人走在石板鋪成的巷子里,彷彿置身於清朝那個年代一樣,思想顯得格外虛空承長,以前也來過幾次,沒什麼感覺。這次了解了歷史,再加上席叔的介紹,一切顯得那麼莊重起來。
席叔每走到一處前便向我們介紹:河的左邊是席氏兒女秦家的席某大宅院啦,什麼原衡陽縣長易茂伯大宅院,清知府席啟娣豪宅,清道元席蕙田的賬房先生的六合堂賬房大宅,以及孫中山曾經在這裡開國會的席氏資生大宅院,席家首席賬房先生的夏之堅宅院……河的右邊有席氏鐵堂井,席氏龍眼大宅院,席氏積善堂大宅院(席寶田故居),後面有席業創辦的應北學堂(現今的伍家橋中學),期間商鋪,酒樓縱橫林立好不熱鬧,只不過到現在已經不在了。但是那些大宅都保存的很好,當時的席家很多身戰功顯赫的子孫,王姓,易姓的部將都跟隨席寶田解甲歸田,居住在此地。那時的繁華和富麗堂皇到如今已經不全能看的到了。我們聽了都在心裡暗暗吃驚。
我們一路沿著應水河向北,期間還看見很多建築殘存的痕迹,那些是些古驛道,關帝廟及很多驛站。由於年代久遠,現在只剩下些殘垣破瓦了。
我們登上應水河源頭的山上,居高臨下的遙望伍家鄉。
姜老頭突然笑著問我:「煩了,你看見了什麼?」我凝神仔細觀看山下的伍家橋,應水清澈明亮,彎彎曲曲頭大尾小有如一條青龍一樣,除去龍身中間現代的民居不看,只看那些古樸的清代建築,錯落有序,形成兩張大翅膀一樣。
可如今,隨著現代的民居的增加,圍繞著那些古建築,顯得有些古怪,看像去好像龍翼被包住一樣,想飛又飛不起來。
山上面這邊有幾條溪流或成瀑布或成溪澗流到山腳下的一個大綠潭裡,瀑布下墜之勢,激起陣陣水霧,好像跟仙境一樣,煞是好看。
我看了一會,對師傅說:「除去那些現代房屋,好像一條青龍展開雙翅,扶搖上青天,又好像往這高山上爬一樣.……」
姜老頭讚許的點點頭:「說的不錯,書沒白看,風水堪輿的入門是進了。此勢,正是風水裡面說的龍欲上天之勢。席氏正借著這等運勢,才會步步上青天,從一個民間武裝成為驚動海內外的湘軍,可惜清王朝氣運以消,再加上當朝著昏庸無能,最終還是沒保住大清二百多年的基業。可是,即使大清朝即使再怎麼滅,席家應該還會藉此氣勢繼續興旺發達下去,怎麼會慢慢的敗落下來了呢?這其中必有原因。」
說著,姜老頭從挎兜里掏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羅盤,轉了幾圈下來,指著後山的方向問席叔:「小席,那上邊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沒有?」
席叔沉思了一會,點點頭說:「有,席家的祖墳,五里墳。」
姜老頭點點頭,裂開大嘴一笑:「走,我們上去看看。」
席叔說的五里墳處於後山腰處的一片窪地。後方是斜向近75度的山坡,一直上去就是高山峻岭,前面三方是大概高約三米的山壑圍成一個大圈。從側門看就像一柄湯勺一樣,盆地面積極廣,看上去五里只大不小。
從我們這邊看下去,好傢夥,整個凹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墳包與植被,遠遠看去中間的墳雜草叢生,藤蔓相連,破碑殘缺有的裸出一角,有的歪歪斜斜,墳包也被動物打窩弄的亂七八糟,年代已久,看上去很是荒涼。
越往外面的墳顯得越新,有的花圈和蠟紙都還在,褪了色的錢紙和輓聯隨風搖曳,就跟招魂幡似的,讓人即使白天看了也覺得不舒服。也是,五里大的地方全是墳包,也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人,想想也是讓人害怕的。
由於雜草荊棘滿布,高低不一,視線很局限,姜老頭便問席叔中間的位置有沒有路進去。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下了坡,從一條隱蔽的土路往裡面走。這條路是送葬與祭拜走的,所以也不算難走,四人并行可以通過,道路兩邊的荊棘都有被清理過的痕迹,即使這樣,道路上面四周延伸不少枯枝敗草攔著去路,有些新茅草被雨風打折,從頭上垂下來,走在裡面跟走進一個樹枝與荊棘纏繞的通道一樣。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划傷。
四周跟頭頂有很多蜘蛛網布滿水珠跟蟲卵,動靜過大就全掉在身上,濕癢難受。陽光通過四周的縫隙射了進來,四面視線斑駁一片,視線還算可以,席叔在前面清理路障,我們在後面向兩邊搜尋可疑的地方,不少墳包躲在雜草從中,不時有蛇鼠蟲鳥穿梭其中,窸窸窣窣的,讓人看不真切。
我們彎彎曲曲走了大概半個小時。
來到一處都是水泥砌成的大墳前,此處地勢較周圍要高出不少,視野開闊的多,大概經常有人清理,所以能看到整個面貌。周圍都是大大小小四五十座像這樣磚砌的大墳,每座墳前都聳立著一座雕梁畫柱似的石碑,碑上四周雕刻著雲紋,頂上都蹲著石獸,有麒麟,獅子之類的瑞獸,顯得很氣派。
席叔解釋道:這些全是席寶田的嫡系部將,全是些一品二品的文武官員,原來都是清磚修建,有些破敗。前十幾年才弄水泥給外面加固的,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這裡都有守墓人看守,只是前幾年的時候才無人看守了,說著,指了指這些大墳的西側一處地方,果然看見有座石屋,現在已經倒塌了。接著說,原來這裡只有這些墳,但後輩們死後想瞻仰祖輩們的英氣和守護祖輩,死後就全部葬在這裡了。
姜老頭聽到這裡,連忙哀聲嘆氣,表情嚴肅。席叔,不解的問:難道有什麼不妥嗎?
姜老頭說道:「此處是個碗狀地勢,最中間是個寶穴,****含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土珠,此珠名為土蔭珠。此穴名為藏風穴,藏風:堪輿家稱穴場四周形局緊密,能衛護穴庭,使不受外風侵襲而耗散「生氣」。郭璞《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穴:土中氣聚結處。或成窪狀,或成突狀。謂「穴」生氣最旺,適合安墳立宅。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把先人葬在此處,子孫世代享受蔭福,席氏族人才會步步高升。如果,我沒猜錯,你們村子以前必定有座高塔吧?」
席向前聽了,連忙點頭稱是,崇拜的對姜老道道:「老神仙所料不錯,以前村子中間正是有座高塔,****的時候被弄踏了。」
姜老頭滿意點點頭說:「那就對了,此處的福蔭隨看不見的磁場電波溢出碗口,經過水龍蔓延到村子四周,那應河在風水裡名為水龍,別稱「外氣」水為氣之母,氣靠水運送而行,而水攔截而止,尋龍點穴,要根據水流的有無、大小、方向、形態等作出判斷和印證。水勢以深聚緩和為吉,以激湍沖割為凶。郭朴《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用塔鎮住,使全村子孫飽受蔭福。如果,我沒才錯,你們村不少外姓人也很發達吧?」
這時,席叔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的使勁點頭。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你們後輩不知其中奧妙,都把新墳修在這周圍,導致周圍氣路堵塞,穴氣凝聚不散,以養已屍,形成一個大凶的養屍地,如今,土珠的精華以失,只怕會鬧殭屍咯。」
席叔一聽嚇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連忙問道:「殭屍?師傅,難道席二叔會變殭屍?」
姜老頭回頭看了看我,笑道:「應該不會,他身上大概是什麼妖物附身,我猜也應該跟這裡有關。」「對了,小席這裡有路連接你們村子跟鎮上嗎?」
席叔哭喪著臉說:「是的,我們族人有不少搬到了外面的鎮上,為了回鄉祭拜方便在東山的開了一條路直通這裡。而且是回到村裡是最近的一條路。」
姜老頭點點頭,嗯,那就對了,席老二肯定是醉酒走近路闖到這裡,碰見在這裡的黃大仙,正吸取土穴精氣而被沖了。說完之後就往回走。
此時天色已經快到下午五點,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族長讓人把五里墳砍出個隔火帶,然後放火燒墳。
村子和村民都不同意,說會對祖宗不敬。姜老頭說,不這樣做,他沒辦法開工,如果真出了事,全村是會要被屠村的。村民們這才同意,拿著鐮刀浩浩蕩蕩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