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江湖震動之刀劍爭鋒> 第四七章 剖釋幾般惑明兮3

第四七章 剖釋幾般惑明兮3

  「所謂辦案,如果看起來有明顯關係那還叫辦案嗎?那留我這樣的捕頭有何用?豈不是人人都能辦案了?」吳震霆雙目圓睜氣沖沖道,那王將軍還未答話,他又續道,「這府中那個摔死的管家極大可能死於謀殺,那是十月十五日,拋開那天是嵩山論劍大會『黑血神盟』犯案的時間不講,就他死的日子和張懷素是同一天,他為什麼會被殺?張懷素為什麼會失蹤?」


  「什麼摔死的管家?我聽不明白。」王將軍又是冷哼一聲,皺眉怒道。


  吳震霆又是臉色難看的別過頭去不鳥這王將軍。當下,由李天立將他與吳震霆那日在端王府中如何追問一名家丁得知端王府梨花亭摔死了一名管家的事細細與王將軍解釋了,並將其中管家摔死的嫌疑不足之處一一道明了。


  「你也就是推測,那位管家是不是死於謀殺還不能做定論,就算是,可是,他又與張懷素有什麼關係?」王將軍聽完李天立的敘述后終於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還是忍不住朝吳震霆問道。


  「如果這個摔死的管家是發現了什麼秘密,你說他有沒有可能被殺人滅口?」吳震霆說道忽然又朝旁邊那個管家問道:「我問你,摔死在梨花亭那個劉管家身前來沒來過這間屋子?」


  管家驚道:「來……來過,以前他在世時全……全由他來負責這間屋子的清潔打理,端王只信任他……只有他來過,他死了,端王下令這裡不許任何人來。」


  「這就對了,原本我也覺得這兩個人一個人失蹤,一個人摔死毫無關係,可是今天看到這幅畫的褶皺,再聯繫到張懷素是個愛畫如命的人,這幾點可疑之處結合在一起幻想一件事情卻是毫不衝突,這不得不叫人懷疑!」


  王將軍冷笑道:「你別忘了,張懷素還有一種可能是畏罪潛逃,你要知道,他失蹤的那一天連同善金局的鐵勒神石一起消失,鐵勒神石極有可能是被他盜竊而走!」


  吳震霆嘿嘿一聲,搖了搖頭道:「這個理由更加證明我的想法的可能性!」他踱著步子續道,「張懷素是善金局的將作大監,我已經調查過了,他有善金局倉庫的鑰匙,他失蹤,善金局的鐵勒神石跟著消失,二者相連證明鐵勒神石是被他盜走的可能性極大。」


  「就算是他盜走的又怎樣?」王將軍看起來是個粗人,可真實情況卻是粗中有細,要不也不會被皇后委任來監督和協同吳震霆辦案了,他什麼事都要問個清楚。


  吳震霆老眉一挑,說道:「鐵勒神石根據史官記載乃天降隕石,先朝大將李道宗北征鐵勒部族時於郁督軍山營地忽見流星墜地,后查看此墜地流星乃是一塊隕石,將此帶回朝中獻於太宗陛下,太宗皇帝大喜,視為天降祥兆,將隕石命名為鐵勒神石,命人置放於善金局中嚴加保管,當朝陛下也一直將神石當作寶貝,誰盜走神石無異於找死,可是就是這麼大的風險,張懷素卻寧願盜走它,這是為什麼?」


  周承飛陡然深吸了口氣,愕然道:「我明白吳老大的意思了,難道你懷疑是這樣,張懷素愛畫如命,端王以這畫作誘餌,讓他盜出善金局的鐵勒神石,嗯……這個說法雖然說有些天馬行空全憑猜想,不過這麼解釋倒是合情合理!」他這一言落下,屋子裡其餘捕頭也都順著吳震霆的意思有了這種想法,低聲議論紛紛。


  吳震霆點頭,他目光微微一眯,更是顯出了一股特別執拗頑固的捕頭風範,信誓坦坦道:「不錯,這就是我的設想,而接下來的是,張懷素來到了這間屋子,他愛畫如命,肯冒著殺頭的危險替端王盜來了鐵勒神石就是為了這裡的名畫,正當他手裡拿著這幅孫氏水戰圖的時候,有人對他突然發難,殺害了也或者是抓住了他,從此他從這個人就再無音訊,彷彿消失了一樣。」


  蕭廷芳也接著道:「也許摔死的那個管家是發現了這個秘密,所以端王為了秘密不外泄漏,所以將這管家也殺害了,並故意製造了管家摔死在梨花亭的假象,對嗎。」


  吳震霆點頭:「你這個小女娃娃好生聰明。正是此意。」


  夜燈晃晃,屋外重重的黑暗仍是空寂而森冷,屋子裡由金絲楠木閃現的金光卻蕩漾出一絲絲寒意,攜帶著人們口中假想案情的寒意。


  「猜測,全都是猜測,一點證據都沒有。」王將軍還是這麼說,可是他眼中的那絲不屑與挑釁卻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凝重,顯然他也知道,吳震霆的他們的話的確是猜測,可是幾個細節契合起來與推想卻是毫不衝突,這是事實,至少這些推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忽然問道:「也不知道有人要這鐵勒神石究竟有何大用?不就是一塊石頭。」


  吳震霆霍然抬頭,朝旁邊一個捕頭使了個眼色。另一名捕頭會意,他從懷中掏出一本薄薄的藍色冊子,朝王將軍道:「我們早已經調查清楚,這鐵勒神石可是有著一個不小的故事。」言罷嘩的一聲將冊子翻閱開來,翻到的那一頁折了個角,顯然是早就做好了標記。


  「王將軍請過目。」捕頭將冊子遞給了王將軍。


  王將軍接過冊子,讓一名手下挑燈近照,隨即飛快地掃視了當前一篇其中的文字內容,並隨即念了出來:「武德七年滋有夏州民間鐵匠李華子拾獲天外隕石一塊,李華子將隕石精研數年發現此隕石可配合天竺鋼錠和黃河鐵英等數種材料以冷鍛之法鑄成罕見寶甲,此甲胄薄如蟬翼,卻遠勝複合夾鋼鎧甲,可受金鐵之利,堅不可摧,實乃兵家至寶,乃獻寶甲一副於靈州太守,名曰天賜甲。夏州太守得天賜甲,試甲之下,證實果如李華子所言,寶甲堅綿可於刀鋒之下安然無恙,奇之,乃將天賜甲獻於武德皇帝,稟明隕石鑄甲一事。武德皇帝大喜,重賞之,乃令李華子將隕石獻出,並將鑄造之秘決書錄,獻於善金局。」


  「居然還有這等奇事!」「難道這個李華子所得的天外隕石和後來的鐵勒神石是一種?」有人忍不住問了起來。王將軍繼續念了下去,眾人也都聚精會神的聽。


  「李華子謹遵皇命,將鑄造秘法書錄,攜帶天外隕石,隨即進京面聖。」王將軍讀到這裡瞳孔忽然收縮,怔了一怔,「不料,卻於黃河渡船被賊人截殺,李華子投石入河,不幸身亡,後人勘察現場,搜查李華子屍身,鑄造秘法不知所蹤,朝廷連夜追查,毫無所獲,終不了而之。」


  王將軍把冊子一收,看了封面是赫然四字武德紀實,這四個字可說是代表了一種權威,表明此冊是史官正記,作不的假。


  周承飛一愣,問道:「這就完了?」


  「王將軍。」吳震霆忽然臉色有些凝重,「這李華子的天外隕石與李道宗將軍在鐵勒拾獲的隕石俱是隕石,極有可能是同一種隕石。」


  王將軍眉峰輕輕一挑,「是又如何?」


  「這麼說為了得到鐵勒隕石的人就是為了將鐵勒隕石鑄造成兵器,李天立忽然接話,他的語氣有些蕭索,「這與不久前的東北邊疆發生的事情有些巧合。」


  「不錯,我也是這個意思。」吳震霆點頭,他還沒解釋,王將軍腦中一個念頭猛然間如水中的木頭一下冒了出來,瞬間額頭就滲出了兩滴漢,自語道:「是了,是了,鐵勒神石被盜,隨後不久我大唐東北戰場就連連遇挫,而遇挫的原因竟然是高麗軍有了一種獸身連衣甲,此甲刀槍不如,我唐軍鋒利無比的陌刀亦無可奈何,這才連連敗北。」


  吳震霆沉聲道:「這一連串的因果關係證明所有張懷素犯案的動機已經有了,現在,是確切的該拿出證據的時候了。|」


  李天立目光一凜,「難不成你已經找到了證據。」


  「不,現在還沒有。」吳震霆遺憾的搖了搖頭,卻是話鋒一轉,「不過馬上就應該有了。」他有朝著王將軍道:「走吧,王將軍,我帶你去看看真正的證據,現在!」


  王將軍從他興奮的眸子中感覺到了絲絲希望,說實話此刻他也不像先前那麼對其的話太過懷疑了,這吳震霆剖事之精,思緒之慎,委實讓人不得不漸漸重視。他問道:「我們去哪?」


  「亂葬崗,離這裡最近的亂葬崗……」吳震霆信誓坦坦。


  就在李天立王將軍周承飛一干人聞言不解時,吳震霆旁邊的那名捕頭確是猛然點了點頭,他畢竟也是常年偵探,當然比其他人反應快一截大聲道:「明白了,如果張懷素是在端王府遇害的,那麼他的屍體一定不會留在府內,因為這事要掩人耳目,這也是那劉管家可能被害的原因,而張懷素的屍體一定會被送到最近的亂葬崗!」


  眾人聞言都感到一絲佩服,這吳震霆果然聰明,什麼事情在他腦袋裡都有一個頭緒,不愧的天下名捕,就在他們輕輕點頭時,吳震霆身形一掠已然是衝出了屋子。


  王將軍與李天立等人對視一眼,立即跟了出去。


  1111

  端王府東十里,小港亂葬崗。


  亂葬崗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埋葬死人的,確切的說,是洛陽城窮人內死後落腳的地方,因為這裡的荒墳大都沒名沒姓,甚至連一塊碑銘都沒有。


  黎明了,亂葬崗凶氣稍去,吳震霆一干人剛好此刻趕到這裡。


  「我們只需將張懷素的屍體找出,然後檢查屍體是不是被兇殺,如果他被兇殺成立,就證明我們先前推測的完全合理,更為重要的是,說不定能在張懷素隨身留下的物件里發現重要線索。」吳震霆皺眉道。


  1111111111

  話外聊聊,關於案情的真相就快呼之欲出了,為了故事的發展,必須得以奇事輔之。天外隕石很少見,不過,關於堅不可摧的鎧甲,古時候是有的。中華數千年鐵器鑄造術最強的是什麼時代?有人會想到漢代的環首刀和唐朝的大刀,再有就是龍泉的鑄劍術,這些都代表了中華人民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打現在的鋒利無比的日本刀,說起來都是在唐朝時期來中國淘的技術,緣承一脈。可惜後來中華大地在五代時期飽受戰亂,中國的唐刀工藝漸漸失傳,而日本刀卻從此興起,委實叫國人悵然。


  書中假想鐵匠在夏州,當然也有關係,其實,中華版圖上還有一個時期的鐵器製造水平是絲毫不亞於漢唐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在11世紀時,世界上流傳著一句話,契丹鞍、端石硯、定窯瓷、西夏劍。幾種同號天下第一。


  契丹鞍,契丹,遼,遼朝的金銀打造工藝相當高明,在遼代時貴族們喜歡戴著一副金面具,而這些面具都是工匠根據他們的臉型定模之後量身打造,面具與人臉幾乎全面貼合,技藝可想一般。不久前出土的一件遼朝契丹貴族的銀絲網路,也就是銀縷衣,銀絲網路全長168厘米,用直徑0.05~0.07厘米的細銀絲編製,由頭網、臂網、手網、胸背網、腹網、腿網、足網7個部分組成。網孔呈六邊形,縱橫相連。零點零幾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跟髮絲差不多吧,還有一對出土的成人金花銀靴,也就是黃金打造的鞋子,成人鞋,重量只有780克,那個時候竟然能將金屬運用到如此地步,委實叫人驚嘆。


  舉一反三,契丹民族愛馬,所以他們對馬鞍的裝飾也很重視,1954年內蒙赤峰遼駙馬墓出土的八套馬具,其中馬鞍上的鎏金銀飾件、印有雙鳳細珠、牡丹,流雲等精美紋飾,最大者高35厘米,寬22厘米,厚卻只有0.1毫米,但這麼薄的馬鞍,卻能承受顛簸磨損多年無恙,可想其堅韌牢固。


  同時期北宋的工藝在中國歷史是頂尖的,很多燦爛文明在這個時代誕生,例如印刷術,這些都是我們的驕傲。北宋的厲害技術大都是商業工藝,這與執政者一慣重文輕武的思想不無關係,由於端石硯與定瓷均不與鐵器沾邊,故不細述。


  下面說到重點,唐朝的夏州,也就是寧夏境內,古西夏後來經營之地,自來貧瘠,可是這個地方卻在西夏王朝時期有一種了不起的技術。


  西夏在那個時候出產的劍是享譽天下的,宋欽宗曾「佩夏國寶劍」,後來將它賞賜給王倫,詳見《宋史》卷371《王倫傳》。文學家蘇軾見此劍,「極欣賞」,並請晁補之為其作歌:「紅妝擁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風,螺旋鋩鍔波起脊,白蛟雙挾三蛟龍,試人一縷立褫魄,戲客三招森動容。」(詳見晁補之《雞肋集》),說明這種劍不僅外表美觀,而且犀利無比。


  當時宋王朝戍守邊疆的大臣都以從皇帝那裡得到西夏劍作為最高規格的榮譽,那個時候一把好的西夏寶劍值一所大宅子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一棟獨棟別墅的錢。


  西夏的國土很多是沙漠,沙洲,戈壁,能種植的東西相當少,那是相當的貧瘠,當時有一句話叫:人不知稼穗,土無五轂。意思就是人沒有經驗不知道怎麼種莊稼,土也根本種不出什麼東西來。在當時,西夏人口只有大概只有五、六十萬,軍隊只有15萬人,而相對應遼朝有人口350萬,宋朝更是有7000萬,其軍隊人數更是數倍於夏,西夏地處腹地,歷來東鄰強悍的遼金北接蒙古,東有大宋,南有同樣強悍的吐蕃,幾個強大的帝國在長時間裡拿這個小國家毫無辦法,一個人口和版圖皆顯得那麼勢微的國家卻能屹立189年,除了民族的堅強,更是與他們的軍隊有強大戰鬥力有關。


  舉例來說,西夏有一種最精銳的軍隊叫鐵鷂子,是開國皇帝李元昊所創,這隻軍隊在當時是讓各國聞風喪膽的。鐵鷂子是一隻重裝騎兵部隊,《宋史·兵志》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有文獻資料記載,鐵鷂子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也就是這種騎兵是人馬用繩索捆在一起的,而且人和馬都披著鎧甲,這鎧甲槍刺不破刀砍不入,遇到這樣的軍隊很難對付,即使你刀法准把他們的脖子砍斷他們人死了,但他身子和馬綁在一起的,他不會倒下來,他的屍體還會騎著馬還會繼續往前沖,而馬也披了這種刺斫不入的鎧甲,你要殺死馬又要費工夫,這**突入陣中很容易把己方陣型沖亂。


  這些事情分明告訴我們,西夏軍隊的戰鬥力強很大原因是他們的裝備好,用我的話來說,他們能一直堅挺的自信百分之三十憑的就是手中的寶劍和身上那刀槍不入的鎧甲,不然就算西夏人再強悍,也不可能以一隅之地和少量軍隊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巋然不動。遼滅了,北宋亡了,兇惡的金人來了,可西夏還是西夏,你拿他沒奈何。


  我在書中說的說的天賜甲就把它假想成後來的西夏甲吧。


  關於這塊荒蕪貧瘠的西夏土地能有這種工藝水準,我現在仍有些覺得不可思議。那時的西夏國和党項族就是一個頗為無奈流氓的形象,他們不懂得什麼感恩,因為他們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缺吃少喝的地方活下來。


  他們的祖先党項族來自青藏高原,歷經遷徙、流亡、然後被雇傭,然後到叛亂,最後才建國。西夏國建立以後也是利用宋遼等大國互相掣肘的關係巧妙斡旋,但西夏國從來算不上窩囊,他們能在與宋朝的軍事對抗中屢屢得勢,甚至一度與前來侵犯的遼國精銳契丹騎兵有過交手而不落下風。即使是世界的征服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討西夏的戰爭也足足進行了二十二年,最後落得自己也智力發困,累死在征討西夏的途中。這與其西征中亞及歐洲的勢如破竹之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屢次在西夏面前吃癟的成吉思汗臨終遺言,交代的是要對西夏滅國、滅文、滅種。成吉思汗對待敵人可謂一向殘忍,可是這種三滅的極致待遇確是西夏獨享的,除了西夏強悍無奈難於征服的原因外,恐怕西夏詭異的技術能力也是讓成吉思汗忌憚的吧,以至於連文化都要統統滅絕。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直到被蒙古大軍四面包圍,國都陷於孤立之時仍是奮勇作戰叫蒙古軍隊多次進攻無可奈何的,如果不是1227年那場罕見的地震叫西夏首都房屋盡皆倒塌,軍民多傷染病,蒙古未必就能滅的了西夏。


  為什麼西夏的冶金技術能獨步當時?這是一個現代學者都苦苦思索的謎,因為西夏是當時資源太疲乏的一個國度,他們十分缺乏鍛造刀劍的材料,然而他們卻生生造出了當時世上最好的兵器,怎能讓人不驚訝?

  也許是西夏國知道自己地小人少物,要想打仗必須要拚命發展武器和裝備。也許也是這樣一個道理吧,當一個人什麼都有的時候也許就會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就會拚命的擁有,最後追求完美甚至會超過那個本身擁有很多的人。就像現在的某些國家,自身的資源很有限,因為如此,他們十分珍惜資源,十分會利用資源,並漸漸摸索出極為先進的技術,當然,他們在施展他們技術的材料是要靠進口的。


  萬事都是一個理。後世考證,西夏曾設有文思院這麼個機構。聽名字,還以為是詩詞方面的研究所,然而,這文思院的職責卻是研究把金銀銅鐵的各種性能特點及如何調配的?文思院著有冶金資料的書錄,也是世上最早最完整的記錄的冶金學的記錄。西夏人就根據資料全世界做貿易,找來各種鍛造的材料。需要說明的是世上三大名刀之一的**的產地屬於中東,同樣沒有良好的鋼礦,他們的**的重要材料烏茲鋼錠同樣是靠在印度進口的。


  這事兒說明一個道理,技術比資源重要。


  關於西夏的冶金術,不得不提兩點。那就是雙扇鼓風爐和冷鍛技術。11世紀的宋王朝科技文化相當發達,都沒有的雙木扇鼓風爐,只有一面風門的單扇風爐。就是電視鏡頭裡看到的鐵匠一拉一推那個東西,簡單原理是爐子里添加燃燒物,一拉開風門灌入空氣,空氣攜氧,再一關風門擠入會造成火勢增旺。可是這麼一拉一推的溫度仍然是上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聰明的西夏人竟發明了漢人都沒想到的雙扇風爐,也就是爐子一邊設兩個風門,錯位開來,這邊風門剛做完鼓風運動,那邊接著抽動,效率更快,氧風流轉加速,冶鍊溫度更是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


  再說冷鍛,這個在當時不得不說是偉大的發明。冷鍛,史書記載,西夏甲胄「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冷鍛用現在的科學說法,是對物料再結晶溫度以下的成型加工。如汽車的齒輪,槍械的槍管膛線,這些不能變形的都必須用冷鍛工藝處理。冷鍛的室溫不能超過30度,我不懂冷鍛具體如何操作,只知道一塊鋼錠用冷鍛術打造出來后重量會減去三分之二,只剩三分之一,可謂濃縮是精華。現在博物館有出土的西夏盔甲,那是厚薄一致,裡面的連縫一片一片緊密相連,完美無缺,堅韌非常。


  -.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