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善言
第十六回善言
雍正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自己本健壯的身體竟然在現在倒了下來,自己的兩位兒子輪流陪著自己,但是自己也必須要向嗣皇帝交代一切了,至少這樣才能保證江山的穩固,其實以前讓兒子參加政治活動的機會還太少,可惜自己時日不多了,無法再對他進行指點。
在元年,他就秘密立了四子繼承自己的大位,其實那孩子心性好,自己也就這麽幾個兒子,不象父皇,能幹的兒子是太多了,自己的幾個兒子本來自己最中意的應該是三阿哥,可是他偏偏走了老八的路。其餘兩個兒子似乎都不想著能夠繼承大統,弘曆喜歡讀書,弘晝喜歡錢財,是一個想做書生,一個想做富翁,孩童時就看出他們的心思,相比之下弘曆好學,謙和是得到眾人肯定的,現在缺的是曆練,自己放他去民間走走,結果他更喜歡學遊的生活,幾次想叫他參政,總以學業未精來推脫。據說他竟然對自己的福晉說那種烏煙瘴氣的地方是去不得的,不如在家裏看著如玉似花的女子。月兒這丫頭竟然也由了他了,倒是他的妾巧兒更懂是非,還勸著他點。
看著弘曆在自己身邊服侍,就忍不住要勸起他。可每次這兒子總是愛聽不聽的,表麵恭謹不失禮,聽進去多少就不知道了,也許這還要叫熹妃跟兒子說說才是,可熹妃總找借口,說自己不能幹政,那朝廷的事不敢妄言,違了在老祖宗麵前發的誓就不好。其實,熹妃心裏想什麽,雍正也清楚的很,她根本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什麽皇帝,兒子不當皇帝原則上站她那邊的機會就多,而當了皇帝按弘曆的性格其實對那些逆賊是不會手軟的,因為弘曆不是優柔寡斷的人,他看了那麽多書,其實在這種事上他不糊塗,但他更顧及自己的母親,他不願意參合進讓自己難做的圈,隻願做個安樂王,但是弘曆應該比什麽都清楚,兄弟不多,就意味著進自己很有可能登上皇位,他再那麽不想做正事是辦不到的,畢竟和宮裏的女眷不可能混下去,所以要說服這個兒子還是要熹妃出馬。
熹妃早上來請安的時候,雍正留住了她。
“朕老了,一人太吃力了,兒子們都還沒經過曆練,我隻怕時日不多了,以後的事真讓我擔心。朕得罪的人太多,不是朝廷沒有能夠擔當重任的人,隻怕有仁心的人找不到,到時你們孤兒寡母怎麽辦?以前誰也不會注意你們,現在你們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的人物,我想各路人都饒不了你們。”
“臣妾什麽都不知,隻是個廢人。”
“你不為自己也要為兒子想,他畢竟初為人,貪圖安樂現在不是時候。你現在還活著是為誰?你不是為了他嗎?你放縱了他的任性,最後隻會害他自己,他孝順你,最聽你話,我的幾句都頂不上你半句。”
“其實也不然,孩子大了都由自己,我能管些什麽呢?”
“你還和朕在頂!你應該看看現在的情形,國家需要明君,不是朕要和你爭這個兒子,朕是為天下百姓,朕的兒子少,獨他能好學,行為謙和,當年先皇就對他寄予希望,他也處處以先皇為榜樣,能夠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他十三歲朕就認為他必成大器。朕為了他也抬高了你的身份,他做什麽總會想到你,如果你讓他背著個包袱,他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男子漢,隻會在脂粉堆混,其實那孩子顧及你太多,這樣婆婆媽媽怎麽成器,如果你為他好,應該勸他放下心中的包袱,讓他明白,他應該擔當自己應有的責任。”
熹妃半天都沒吭聲,她明白弘曆的顧慮,兒子的確不願意真的那麽出世,悠閑的生活隻是他表麵,他更向往是能夠有一番奇功偉業,但他總顧及自己和皇帝的關係,孩子對父親抱有戒心,其實在皇家這是很正常的。皇帝全怪自己固然是錯的。既然皇帝要他參政,看來是躲不了的。
晚膳的時候,四阿哥弘曆前來請安,熹妃留下他陪自己說回話。
“還記得你皇爺爺嗎?那時他好喜歡你的。”
“皇爺爺的恩情,孩兒是不會忘的,沒他就沒孩兒的今天。”
“先皇為什麽這麽喜歡你?他有那麽多孫子。”
“是他對孩兒寄予希望,希望孩兒能做個正人君子,勤政愛民。”
“娘有一事不明白,親情和民心孰為重?”
“當然是民心為重。”
“娘知道了,你阿瑪和你想法也是一樣的,如真是民心為重,你就不應該這麽顧及娘,你做什麽,娘是不會怪你的,是男兒必要舍小家,隻要你認為你做得對就是,你也讀了那麽多聖賢書。”
“是阿瑪讓您說的吧?”
“皇上是說了,你還是聽你阿瑪的吧!畢竟你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就憑這點你就逃不了。就算你身上流的大多是漢人的血,可你父畢竟是滿洲人,古來從父不從母。”熹妃歎了口氣。
“滿漢怎麽能分得那麽清呢?大家都是華夏兒女。沒想到母親也能想通了。”
熹妃雖然沒說什麽,但很明白這一切遲早會來,兒子隻是為了和自己的親情才故意躲著的,但皇帝病了,時日也許不多了,躲隻會給兒子的將來帶來危害,多少人兩眼盯著這張寶座,如果兒子什麽也不懂,那要給他帶來多少危險啊!
皇帝對四阿哥的轉變似乎很滿意,八年這場大病後,讓他和弟弟參與政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