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生活總是雜亂無章> 第87章 讀《圍城》

第87章 讀《圍城》

  在閱讀《圍城》之前,我有些話想先說一下。那就是我自己作為一個原本一個對閱讀了無興趣的門外漢到普通讀者的過程當中,是如何選擇書籍來閱讀的。


  怎麽說呢,看書前怎麽選書是一件困擾很多人的事。不過我倒是從個人的閱讀經驗中摸索到了一些門道。在此我得先說明一件事,那就是我平時是不怎麽跟風大眾的閱讀習慣的。以下也純屬個人閱讀習慣的養成的過程中,自己得出來的。由於在大學畢業前,我甚至沒怎麽看過一本像樣的課外書,所以會顯得淺薄些。自然所謂的選書門道確實不怎麽適合那些閱讀過多本課外書的資深讀者,所以,見笑了。


  第一,由以前的課文(像是《寒風吹徹》或者《隻因為年輕啊》就分別出自《一片葉子下生活》和《不朽的失眠》)轉向文章出處的書籍;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翻一翻;

  第二,則是由影視轉向書籍閱讀,像是《流浪地球》還有《看見》(紀錄片《穹頂之下》);


  第三,也是最普遍的方式,名人效應,可挑揀一些嚐試看看開頭,如果喜歡再繼續深入看;


  第四,比較鮮少的方式,以看書信集了解到相關作者的書(像是看汪曾祺汪老先生的相關作品的時候我知曉了並正在閱讀中的沈從文沈先生的《邊城》一書。往後我打算去看看賈平凹的書);

  第五,名人關聯書,讀與名人相關人物的書籍來側麵了解名人的相關事跡,像是錢鍾書夫婦之間的《我們仨》和《圍城》。原本我是隻是對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更感興趣一些,後來才逐漸想了解一下錢鍾書才看的《圍城》。


  所以,至此我算是看到了這本有名的小說。內容自然是令人或反思、或醒悟或感同身受的。留洋歸來,支教,返家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都是一幕幕電影一般,都是令人宛若置身其中。


  雖故事的背景和具體的經過與現代生活有著千差萬別,但是其中人物的心裏掙紮和矛盾卻與現代人並無二別。很多人讀完這本背景年代相差甚遠的書依舊能感同身受,有所感觸,這是這本書難得的地方。但不得不說,其實這本書的整體閱讀氛圍是挺壓抑的,我不保證人人都能喜歡上這些壓抑的情緒。


  後來看到有句評論是這樣寫的:沒看過《圍城》都不好意思評價婚姻。(原文忘了,大意如此)這句評論雖是誇張了些,不過也確實寫到了婚姻之中的一個通病。那就是婚姻之間,男女雙方的日常相處總會碰到的種種矛盾。像是家世背景、婚後家庭中的地位與夫妻之間的收入成了正相關、鄰裏和親戚之間、夫妻成婚之前與成婚後的社交圈等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夫妻之間的矛盾關係。


  一旦夫妻之間越發把精力放在這些事情上的時候,總是會讓他們顯得衝動和容易暴跳如雷,從而讓彼此之間的關係產生不可彌合的裂痕。而他們的相處的情況當中,也處處證明。兩個人的婚姻不隻是夫妻間兩個人的事。婚姻牽扯到的更多還有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不管夫妻之間如何避免或者撇清與原本家庭人員的接觸,夫妻原本各自的兩個家庭的存在總還是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關係,成為他們不得不去麵對和承認的現實。


  讀了這本書後,我從中慢慢覺察到的就是。如果無法麵對和調解好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再用心經營夫妻之間的日常感情,彼此多做一些有助於增進彼此的信任的事情。那婚姻就將成為愛情的墳墓,雙方都很難從中全身而退。


  所以,在結婚之前,兩個人的關係自然是要維護好的。而且最好在婚前,有機會的話,仔細觀察和考慮彼此之間的往來是否能有助於往後的生活。這樣在結婚之後,夫妻間就不會輕易產生矛盾。


  有太多的例子證明過這樣一個結論:一段關係的破裂,有時候並不一定是什麽大事,而是累計的千萬的小矛盾所造成的希望破滅。


  因此,矛盾無關大小,多了一樣有害而無一利。對於兩個家庭之間,關係處理好總是會有助於夫妻團結和睦的。即便夫妻間有了分歧和爭吵,家庭也可以從側麵幫助夫妻雙方緩和彼此的關係。有道是,連與自己家人的關係都處理不好,那絕大部分是很難處理與經營好與另一半的關係的。當然,很多時候,兒孫自有兒孫福也是有例可循的。但這真的要靠雙方努力去維護。


  但由於看這書的時候我自己未婚,自然不便對婚姻做過早的結論和評議。加上這本書到最後,也是以婚姻破裂作為結局,對於我來說是很遺憾和壓抑的。或許等我之後結婚成家,再來看看本書,說不定會有與如今截然相反的看法。到時候我才有資格來給個最終的個人定論,否則空談一陣總覺得心虛,怕讀者看了覺得不適,也怕對不起寫這本書的作者錢鍾書先生。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本小說雖說總體上是很壓抑的,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錢鍾書本人並沒有像書中任何一個角色那樣苦悶,反而更有“調皮搗蛋”的癡傻氣。尤其是在看完《我們仨》還有《圍城》最後楊絳先生補充的後序之後,都無不描繪了錢鍾書錢先生生活中的形象。所以,可見小說或許與作者本人並無什麽直接的關聯,有些猜想大可不必當真。


  此外,這本書似乎也有一些嘲諷的意味。嘲諷有些人為了工作,變得市儈和麻木不仁,漸漸喪失了自己的主動權利和初心。也透露著現實的一些殘酷和無奈的一麵,倒是值得讓人深思反省。故事的最終是一個悲劇,我由於個人喜好的原因,在這點上並不太喜歡這種小說的故事氛圍,但是我看好這本書。就像是良藥苦口一樣,這本書是好的,就是稍微“苦”了一點,而且這種“苦”的價值很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