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同人與輕小說
一開始的小說創作,離不開對故事框架的依賴。由此,便產生了套用故事框架的小說題材。這就是同人化和輕小說化。
同人向作品的優勢在於有現成的故事框架,這樣在創作上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
不過同人向創作也有局限的地方。一是在於故事框架相對來說已經很成熟,所以要在這上麵做文章難度很大。
改不了這故事框架,也就注定了故事框架是沒什麽新穎或出人意料的地方的。這無疑會限製了個人在故事上做創新的概率,而最終能夠吸引人的亮點,也就隻剩下了故事內容了。
但同人化的創作一開始也就是出於個人對某一些作品的喜愛而發展的業餘愛好,真在這方麵寫出成績的就比較少了。
而且因為是同人化創作,故事內容很容易讓讀者與原著對比,這也是創作上的一個冒險的舉動。因為創作者至少要頂著原著的壓力寫同人,一開始很大的可能就是麵向那些原著的讀者的。
如此兩相比較下來,大多輸贏是陡崖式的。寫得差,自然少不了會被指指點點的。除非從一開始,創作同人的時候就有了與原著比肩甚至超越原著的自信。否則相形見絀,在同人化的創作上,最大的阻礙就將是原著的閱讀者。
因此,創作同人向作品,雖說起步容易,但這條道路上,前行壓力也會是巨大的。
會出現同人創作,至少說明原著是有一定知名度和人氣,讀者數量也是相對龐大的。那同人化創作一般也就隻有兩個結果:不成功便成仁。
一切順利的話,自然就算沒有辱沒同人創作的基本水準。若出了差錯,讀者的反應也是可大可小。一旦引起讀者不滿,不及時加以改正,那作品被迫腰斬的結局就幾乎是注定的。因為在生活裏,沒有那麽多例外。
輕小說化創作,既可以是仰仗原有的大作,也可以是另起爐灶。這一點上,輕小說則比較輕鬆自由一些。
而且由於是輕小說化,輕便省事,不拖拉,不立大標杆,輕鬆愉悅等才是輕小說的追求。所以,故事情節上,則會更傾向日常小短篇的創作。
這些也逐漸成為大眾所逐漸接受的一種創作模式。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逐漸也在逐漸發力中。所以,輕小說的創作自然也逐漸被市場所需要。可以說,這是順應如今社會發展節奏的創作模式。
年輕人的時間總是緊俏的,娛樂時間比較集中和短暫。所以對於內容的印象就不會像對傳統長篇累牘的文學那樣,具有很大的耐心和記性。很可能隔天來看,大多數人就會忘記前天或昨天看過的內容。
現如今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對於寫作創作的作品還是有不少挑戰的。如果非要打發時間,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看書?玩遊戲、做運動或者學習課外愛好(剪紙、做菜、美術、音樂創作等等)都是極具個人興趣的事。
而在讀書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有耐心與耐性去閱讀,去記住作品中的人物和劇情?
說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一首SHE的歌《聽著袁惟仁彈吉他》,裏麵的歌詞也寫到了類似的情形。創作的作品很多,隻有少部分被看中,再有更少被列為主打歌。即便如此,也會有版稅等關卡。
同樣的,對於寫作創作也是。寫得多,被看好並簽約的就比較少了。接著,即便簽了約的,也不一定會大受歡迎。最後也需要艱難和穩定的創作,慢慢累積人氣和知名度,才能真正成就一部好的作品。
對於創作者而言,創作的作品盡量是要完整的展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才是,而長篇大作無疑是必要的選擇。而這也注定是一部考驗讀者耐性的作品。
輕小說雖然給了創作者一個新的出路,但也有局限。因為短和小篇幅的故事注定是不夠去表現一些比較厚重的內容的。有些內容注定是“說來話長”,需要厚積薄發。如果沒有長篇鋪墊,內容可能就會缺乏該有的信服力。
而且篇幅短,注定的娛樂效果也是短暫的。很可能會像流水線那樣,一有新的娛樂內容介入,便很快會被替代掉。
但說實話,有哪位寫作人不希望大眾哪怕熟記自己的一部“烙印作品”呢?一提到作品,就會記起相應的作者,這無疑會是很多人為之驕傲的事。
輕小說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同人化創作也是。衍生類的創作如果做不到超越原著的優質內容,是很難有機會被大眾所記得的。
讀者看到相應的輕小說或者同人化作品的時候,第一印象始終是無法擺脫原作者的。這樣一看,衍生類創作倒有點像是致敬或者為原著作者添磚加瓦的,不過有時候也不全是如此。
原創類創作,一開始的劣勢就在於受眾人數是很少的。一旦劣勢得以改變,原創類創作對人的吸引力就有很大機會超過同人化或者輕小說創作。
反觀輕小說和同人小說創作,原著小說的讀者一般情況下,自然是有意願去試著閱讀看看的。可以說,輕小說和同人化創作更像是給創作者本人帶來受眾基礎的創作,也是給創作者本人帶來信心和練習的很好機會。
真要打個比喻的話,輕小說和同人化創作更像是零食。原創類型的作品更像是主食一樣。兩者相輔相成,但原創更有長久和穩定的生命力,而輕小說和同人化創作在這方麵顯得要弱勢一點。
不過,在如今的大眾層麵也並不意味著沒有人,會看下去原創類型的創作。或者說,對他們而言,涉獵的興趣範圍更廣了,選擇也自然更多,幾率就是隨機的。
輕小說和同人化創作,也隻是原著作品的短暫延伸。更多的,就像是額外贈送的彩蛋,對於原著主體能夠起到重要影響的幾乎沒有。
總而言之,我相信,輕小說和同人化創作自然也會其存在的必然與合理性。否則也就不會有如今的熱度。
個人的印象,或許跟現實的出入會很大。但這也是我對於現在的同人化創作跟輕小說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