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生活總是雜亂無章> 第199章 讀《朗讀者(全三冊)》

第199章 讀《朗讀者(全三冊)》

  我已經隔了好一段時間沒再繼續看書了。出來工作後,除了休息娛樂和跟緊時事信息,時間所剩不多,把時間留給閱讀確實需要有一定的決心。


  畢竟我很希望能從正在閱讀的書中尋找到自己想要或者感興趣的內容,而不是看了書以後,覺得和沒看書之前一樣沒有收獲。


  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挺值得的地方在於我多少又學到了一些知識與認知。


  原本我看這本書並沒有覺得內容有什麽足夠亮眼的地方,也沒因為作者兼記者的董卿女士而對這本書擁有更高的定位和評價。


  許是為了節目需要,所以這本書本身就帶有一種宣傳的主動性和夾帶著一種傾銷的效果。加上在朗讀前,主持人和嘉賓的對話有時候也顯得不那麽自然,看著還是挺別扭的。


  因此,我看這本書並沒有一次性想要讀完的興趣。其他我看著覺得有趣的書籍基本上倒是想接著往下看的。這本書不足的地方,就在於欠缺了這點吸引力吧。


  但好的地方在於,這本書在朗讀的內容上來算是不錯的一本推薦書籍,看完後也不至於收獲慘淡。


  就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一樣。也不至於把一本記錄節目的書籍說得差或者好,因人而異的閱讀是有必要的。我喜歡閱讀的內容與他人也會存在差異,也許我看著了無興趣的內容他人看著回味無窮呢。


  說回這本書我收獲的內容吧!


  首先還是一個挺肅穆的內容,就是書中選取的史鐵生先生關於回憶奶奶在世的文篇,談到了死亡這件事。


  讀到的時候,我深感史鐵生先生對於死亡這件事的形容是很貼切的。那就是“找不到人了”。


  就是明知道這世上曾經有過這個人,但我們卻永遠的再也找不到他。


  所以,死是一件肯定的人口迷失事件。它會讓人有一種人走丟了以後的無力與茫然的感覺。


  至此,結合我此前的想法。我得到了一個新的認知:一個人的死是有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的。


  換句話說,即便我們自己看淡生死,但我們身邊的人對於我們的死的感覺和想法卻不一定和我們相同。


  在此基礎上,可以想到的一個安慰未亡人的辦法,那就是幫助他們找到比身邊人死去還要看得更重的事物。一旦看開,其他的也就不必再過多擔心了。


  因為,活著本身就不容易。


  其次,是關於書中記錄嘉賓對話時,談到了一些內容。(抱歉的是我已忘了嘉賓的名姓)

  大致意思是說:生活裏,我們時常會犯細節上的錯誤。而這細節上的錯誤就是會的事沒有做對。


  所以,人應不糾結於那些不會做的題,而是把自己會做的題都做對。或者做錯的事情還有回旋餘地的,就趁早及時地改回來。


  這些內容,我有印象曾經在哪裏看到過。當時不以為然,現在再看到卻深表認同。


  尤其是越往後,隨著年歲增長和見識的積累,越發知道每個人可能都有做不到或做不好某些事的時候。


  現在不少人的目光,更多地集中糾結在某些事情上,他人做得比自己更好。而不是看到自己原本能做好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做好或者做對。


  這本就是一個認知的誤區和陷阱,多少人不自知呢?這就不好說了。


  接著,就是關於書中選摘了關於唐吉訶德挑戰獅子的選讀內容,我覺得也有不錯的教育意義。


  原由在於其中的故事主題所表達出來的:魯莽比怯懦(或者慎重保守)更接近於勇敢,就如同揮霍比吝嗇(或者節儉)更接近於慷慨一樣。


  當然,這主題所表達出來的並不是讓人學著魯莽或者肆意揮霍。而是在於某些必要的場合裏,對於某些事要采取哪種行動或者選擇,都會讓他人對我們的看法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至於最終怎麽做,則完全取決於人們自己。如果看重某些東西,就要多去勇敢地嚐試。


  最後還有一個內容,就是關於孝順的內容。


  書中寫到嘉賓對於孝順的教育的看法時有這樣描述:孝順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小輩對長輩的愛的領悟,最後反饋到對長輩的尊重和愛護。這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不需要教育。


  當然,可以看出,上麵所說到的“教育”指的應該是教條式的行為幹涉和言語指揮,但說到底這還是教育上的事。不過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另一個自發回饋感恩(仿效前人)則是主動去做。


  其實這不僅僅隻適用於孝順,而是很多道德層麵上的教育都可以通過仿效這種主動的教育方式相互影響的。


  教育,應該是一種非強迫性(或者說必要時才需要有一定的強迫性)的認知與學習的方法。而往往都是這樣形成的個人道德與人文觀念才更加健康、更加牢固。


  如果是強迫性的教育,恐怕許多人首先產生出來的,是一種抵觸和反抗的情緒。即便他們知道這些事這樣做是正確的。


  說白了,很多人在叛逆期的想法無非就是:不要教我做理所應當的事,否則我寧願不做了,也不會聽你的。


  這些想法都是《朗讀者》裏麵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內容。也是我斷斷續續把這本書看完的原因吧。


  其他的內容其實並非不好,隻是由於我個人偏好,所以並沒有更加深有感觸的地方。


  另外,不得不提醒大家的一件事情是:千萬別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或者知道得已經夠全麵了,而是要時時刻刻保持學習的態度去做閱讀這件事。


  就像我看《朗讀者》這本書,不少內容是我很自然地認為就該這樣做的,所以並沒有覺得這些內容一定都要拿出來說。而其中,很可能就有其他人所欠缺或者還未認知到的知識包含在裏麵。


  至於這些被挑出來說的內容,其實是我個人所欠缺或者未認知到的或者需要鞏固認知的。


  可能這些內容平常得很,有不少人早已思考過這些。那樣的話,我倒是覺得挺慶幸的。如果往後有機會,我倒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下這一些人文時事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