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讀《成語故事》
在讀成語故事前,因為沒能掌握好文言文,便隻得看著譯文了解成語故事的大概,好在故事整體偏頗不大,倒是和原有的故事主線和內容沒什麽過大的偏移和差異。
讀此書的目的,本是因為此前上學前未曾接觸過這些內容。或者平時聽聞或接觸過,但並沒能放在心上。
所以,怕自己沒能學好,犯些錯誤和鬧笑話。因而有必要重新看看這些成語故事,好為後續寫稿時臨時打點基礎知識儲備。
希望能夠有所應用,最好是正確地引用到。
閱讀此本書籍,倒是沒有想象中那麽順暢。除去文言古文的片段外,妨礙閱讀的,大致就是這內容編輯了。
按理來說,故事主體本應保留的隻是故事寓意內容與人物刻畫之類的事件,是編輯整理,就該以陳述語句為主。
我看此書,編輯以議論語句為主,這已經是靠著主觀意願影響讀者對成語寓意的判斷了,所以編輯上是出了問題的。
可惜此書是題署為佚名,看電子書封麵隻瞧見某某出版社字樣,左上角留國學經典印,沒留其他信息。具體何人編輯整理評論,不見詳細。
單看故事的話,可能是單調了些,還得挑著看,否則也容易受編輯的主觀描述影響,把成語本意的理解給帶偏離了去。
畢竟一開始的故事,本就是在單調上,增加一些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內容,然後就開始傳播開來的。
這也算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吧,是好事。要不是編輯主觀加入了那些主觀評論,這本書還耐看。
過去一段時間,我是斷斷續續地讀完這本書的。所以早前看過一遍的內容也沒多深印象了,就不再列舉出來。
但本著實事求是,在臨時讀完這書還保留有印象的現在。便來談談這本書的的一個不太妥當的舉例與解讀。
書中講“狼狽為奸”典故的時候,本為貶義色彩的成語,卻暗暗指向或解讀為“友好合作”的一個例子。
這樣的片麵解讀,雖在過程與結果上是合理的,但卻忽略了“狼狽為奸”的前提,本身這樣曲解成友好合作,感覺挺侮辱人的。
文學基礎也是有立場前提的,單單從一件事的過程與結果,忽略前提條件曲解成語本身含義,真是不該。
至少在成語的編輯整理上,這樣看似“客觀”的解讀本就是多餘的事,甚至可以說是誤導。
畢竟讚頌友好合作的成語上,就沒有“狼狽為奸”這一類的詞語出現過。單從這一範例來看,這樣的書籍就稱不上是國學經典,更像是沒水平的二流整理書籍。
要不是頂著成語故事的底子,恐怕這本書也就一無是處了。除了整理書籍的翻譯,其他的整理與評價解讀都顯得多餘。
畢竟在挑選的舉例和主觀評論上,編輯整理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存在影射陰謀與惡意、曲解原意的主觀做法。對於接觸還不深入和明朗的年輕讀者來說,這樣的讀物比較容易影響他們的是非判斷。
無論任何書籍的編輯,本該立場鮮明的時候就不該含糊。不該在無需多做解釋的地方添亂,才是一個合格編輯該做到的基本功。這做法,也是編輯一行本身需要保持的社會責任。
因為編輯審核的書籍,一開始就是麵向全網絡的公開讀物,在如今網絡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這樣的思想文化傳播,都是迅速和傳播廣泛的。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書籍的傳播誤導的危害也是和謠言相差不多,加上體量龐大,規範管控也就更加困難,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大更隱蔽。
本就用來批評貶義的成語,若搖身一變成了讚頌之詞,那豈不是亂了套?
傳統文化的思想傳播,早就在曆史上有了明確的定義,對於成語本身,就該確定其本身含義和基礎前提,才能以此向讀者傳播正確的文化思想觀念。
如今在已經確定無疑的成語定義上,還需要刻意加上多餘的解讀嗎?
若是有新的觀念意識形成,也可以用現代文學呈現出來的,這樣又何必去動自己傳統文化的根基?
重要的一點是:現代文學,是可以有更好的直白的呈現方式去表達新的觀念意識的。
舍近求遠老去動自己的文化根基,真不怕自己的思想觀念崩塌、道德素質衰退?然後從此變得是非不分、誤人也誤事?
有些成語,在現代解讀上雖脫離原意,但本質上其實和原來的寓意期望上沒多大的區別。甚至有些更加適用於現代文學的理解,從而形成給出了新的定義與解釋。
但這種解釋並不能套用到任何成語之上,這樣做也肯定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那些褒貶明確,內容直觀的成語故事,這些是不需要再多作其他解讀的。
由於有了那些主觀評價解讀的內容在,導致我到現在也不能保證自己百分百沒受到影響,否則也就不會再為此寫上這些勸說內容。
成語故事看到的成語,大多數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我讀過、看過和聽過。也有少數是新近接觸的,或者是我以前沒當過成語的成語。
沒有做對比參照,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在生活中接觸過這麽多的成語,這點倒是讓我覺得有些意外。
另外,這本書整理得有問題的地方還有一處。就是同一個故事可能涉及多個成語,結果卻硬拆成幾則重複的故事,反複地說明解讀。
這樣重複接觸與解讀,浪費了太多不大必要的時間,讓我隱隱覺得不值得。
而且有些成語故事本就是連著一起的,也被硬生生拆分成兩部分重複講解。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編輯的不專業與低效率。
如果單憑翻譯成白話文的成語故事的話,評價與解讀這些能盡所能地留給讀者自己思考,興許閱讀起來反而更有味道。
因為成語故事本身,早就已有特定的解讀與含義,不需要加額外點綴就足夠讓人們理解成語本身的寓意。不然,這些成語也就不會自古傳承下來。
偏偏要做些多餘的事,感覺就像是給自己討罵,何必呢?
就算有些成語不適用於現代社會生活,也不需要在書中點明出自己的主觀評價。
因為講故事,能懂得多少,能用到多少,至少人們自己會去思考和運用。若不適用於現實生活,讀者也該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要相信他們,即便現在他們意識不到秉承有些成語的不妥之處,並於生活中實踐嚐試。最後周圍的環境也會有無形的力量去糾正他們的想法,並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