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二)
皇太極恍惚中覺得,自己的豐功偉業正在悄悄地離他而去。
本應該一帆風順的入關戰役,卻不知不覺中成了埋葬他們族人的墳墓。
族人們不忌憚犧牲,可再多的犧牲也要有價值可言。
“天命已經離我們而去,是時候改稱號了。”
在撤出通州的那一刻,皇太極如是對代善說著。
事實上,在原本的曆史當中,他們在就在遼東改換了稱號,從天命改成了天聰。
而在某些時候,卻又是兩者混用,由於缺少史官的記載,這一段時間的曆法也是最為混亂的一段時間。
而天聰元年,也正是在對應著崇禎元年。
似乎這種改元的特殊方法,真的能夠對遼東的女真人帶來好運。(真是的曆史就這個鳥樣,無語。)
人的體力是有限的,無論是遠行,還是廝殺,都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出自己想要的戰果。
晁剛的隊伍用火槍彌補了這一點,可憑借著兩條腿根本就追不上四條腿的敵人。
唯一的收獲隻不過是一些,本來就生活在通州附近的那些被去趕過來幹活的百姓,而且這些百姓現在還成了他們前進的負擔。
不但要妥善的安置,還要防止繼續暴亂,最重要的則是糧食的負擔。
然而此時大明正值天災,運河枯水,漕運的運輸量大幅度下跌,若不是朝堂上慣了同一批大臣,現在京城的兩家早就飛上天了。
而現在這一批大臣們,要做的事情也不過是讓投靠道自己名下的商人們,瞅準機會張家。
之所以沒還麽有開始這一項隱秘的吃人措施,不過是京師內的那些大臣們,再次被捕了。
蛇無頭不行,著些商人們,沒了朝廷之中的大臣們鼎力相助,也是不敢隨意的盤剝百姓,這算是如今的朝廷唯一對民間還存在的威懾力。
雖然是通過了那些官員大臣們來實現的,可也暫時緩解了冀州之內糧價的問題。
“咱們的軍糧也快不夠用了,在這麽下去,最先餓死的反而是咱們。”
參謀長張存孟找上晁剛大倒苦水的說道。
“繳獲建奴的糧食也不夠嗎?”
晁剛奇怪的問道。
“不夠,那些建奴們,根本就是把咱們的大明的百姓當牲口在用,每天一碗稀粥,還要幹更多的活,現在雖然多了一頓幹飯,可身體還沒有養起來,幹活沒力氣啊。”
張存孟這幾天算是明白了一點,做百姓的父母官,要想做好,真的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也不知道遠在西安府的崇禎皇帝,是怎麽做到遊刃有餘的。
明明雍州都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可來回才半年時間不到,居然已經緩過勁來了。
隻要來年,老天爺真的開眼。
別說百姓能夠活下來,富裕的糧食都會有許多。
“還能堅持多久?”
晁剛問出了一個最根本性的問題。
他必須保證自己隊伍的戰鬥力,然後才能鎮壓此地發生的一切鬼魅伎倆,要是連他的士兵都已經吃不飽肚子了。
相信通州之地又會跟著亂起來。
“最多半個月。”
張存孟想了想補充道:“這個範圍還是從現在開始不再接受流民,才能夠勉強辦到。”
若是要問,在古時候,什麽才是硬通貨。
許多人會說金銀,可其實就是糧食,也隻有糧食。
在產量底下,天災不斷的念經,就算家裏金銀堆積成山,可沒有糧食一樣會餓死人。
而一切的暴亂和反抗,就是許多平民缺少食物,然後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推波助瀾來燃燒自己的欲-望。
好在如今通州和薊州這兩個地方,被皇太極帶著人恨恨的搜刮了一遍,早就沒有了野心家生存的土壤。
如若不然,就憑他們這一點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給京城送去消息了麽?後續的物資什麽時候可以運過來?”
晁剛接著問道,對於皇上的安排,本來就是可以在原地補充物資的,反正給的銀子足夠,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當地已經沒有多少存糧了。
拿上銀子都買不到東西,這在晁剛的記憶中還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京城的糧食也不是很多,隻夠京城裏的人一個多月食用,還得想辦法開源節流。”
張存孟如今都愁壞了,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參謀長,現在做的事情卻比一方大員還要多。
事實上,整個隊伍中除了戰鬥的火槍手,所有的人都已經被動員了起來。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工程部士兵,都麵臨著艱巨的任務。
滿桂的騎兵終於慢了下來。
而杜度的騎兵,也帶著最後的參與力量,跟上的皇太極的大部隊。
皇太極的大部隊外圍則是一圈又一圈,厚厚的,百姓們圈起來的人牆。
這種人牆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突襲。
至於那些人牆會不會趁機逃跑,那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另一邊出城之後,打算賺取一點戰功的洪承疇,也是帶著火槍騎兵傻了眼,除了不斷地接受流民,忙的歇不下來之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皇太極他們一步步的走向馬蘭峪的方向。
戰功再多,要是薊州和通州出現了民變這個大亂子,也都是啥都沒有,現在的新皇可不是曾經待在皇宮裏,可以被人落水的那種皇帝。
隻是到目前為止,新皇已經以雷霆萬鈞之勢,換了一遍朝堂,可大部分大臣和儒生們,還是當做曾經的那種皇帝對待。
洪承疇已經在想著袁崇煥和吳三桂怎麽倒黴了。
黃立極和施鳳來他們的好日子並沒有過上多長時間,皇太極的車兵,也導致他們走的很狼狽,有些向建奴積極靠攏的人,一家人已經有了馬車做了。
隻有那些支持身份,還想著拿捏一下的,隻能跟著大隊人馬走路。
平時踏青也是要走路的,當時還不覺得累。
可現在急行軍,無論是速度,還是持續的時間,都讓許多人怨聲載道。
“蘇茂相,你倒是速度快一點呀,看你老娘都已經走不動路了,還不背著,肯定是個不孝子。”
坐在馬車上,一搖一晃的傅木魁,把頭探出車窗,看著臉色蒼白,渾身被汗水打濕了的蘇茂相,心裏就是一陣酸爽。
他承認自己不是搞好人,也確定蘇茂相也不是個好人。
可他自己從來都不做作,而蘇茂相做了壞事,還要表現出一副仁慈的樣子,真當別人都是傻子不成。
貪汙受賄,也沒有一樣拉下,憑什麽蘇茂相的名聲就是比他好。
蘇茂相此時根本就不想理會傅木魁。
他還在想著,若是真的能夠時光道理,絕對不去幹那種貪汙受賄的事情。
他的俸祿已經足夠平時的開銷用度了,而且自己也還有一些產業,怎麽都比現在風流快活。
隻可惜,醒悟的太晚了一些。
很快傅木魁的馬車就走遠了,接著後麵的就是溫體仁和周延儒的馬車。
兩位東林黨的領袖,也不如他們自己說的那麽凜然大氣,更不如他們書上學的那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義之心。
在知道皇太極對於馬車分配問題上糾結的時候,就立刻靠了上去,順便給自己分了一輛車子。
此時經過蘇茂相的時候,車簾早就被拉了下來,車內的人看不到外麵,而外麵的人也看不到車內。
似乎車簾就仿佛一堵無垠的高牆,分割了兩個世界一樣。
蘇茂相回頭看著自己的老娘,由於小時候纏腳所致,走路並不穩當,手裏的拐杖,現在已經支撐不住她的身體了。
“娘,孩兒背著你走一段路。”
蘇茂相一邊說話,一邊大口的喘著粗氣,其實他自己的身體,也已經快要達到極限了。
“兒啊,你還是把握孫子抱著走吧,你媳婦他也已經走不動路了。”
老人上氣不接下氣,看著就仿佛下一刻會倒在路邊再也起不來。
身後不遠處的兒媳婦,一手拉著一個小孩,懷裏還抱著一個兩歲大一點的孩子。
兩個孩子都很安靜。
大的已經滿頭大汗,卻還是在咬著牙齒,堅持著自己走路,就是不敢鬆開自己母親的手。
而小的摟著母親的脖子,生怕自己的身子太重,壓得母親走不動路。
其實她那裏知道,隻要在母親的身上,母親就不會輕鬆,隻是做母親的總是能夠忍耐最大的痛苦,把最好的留給子女。
這是一個幫老娘和幫孩子的選擇題。
其實古今中外,這種選擇題總是會不經意的出現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做出的選擇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
要是兩者都想要,就必去變得更加強大,不然兩者都會失去。
蘇茂相忽然心裏多出了一些痛苦,在他做官的時候,總是看到那些平民家中,因為這些婆媳之間,鄰裏之間雞毛蒜皮的少年人事情。
總覺得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也就經常覺得好笑。
然而現在呢?
沒有一個人教會他現在該怎麽辦。
“前麵有一塊大石頭,咱們坐在上麵歇一會。”
蘇茂相了眼遠處說道,不休息不行了,即便是還能走下去,也會把自己給累趴下,媳婦,老娘也很定挺不住。
單憑他一人,兩個子女也絕對要跟著受罪。
好一點還能活著,若是在逃亡的路上落下病根,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
恍惚間有種,還不去繼續修路來的好,最起碼一家人生活安穩,不用累死累活,也不用發生這種艱難的選擇。
也隻有此時,蘇茂相才能記起崇禎皇帝的好來。
“耽擱了時間,咱們還能不能逃得出去?”
蘇茂相的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明白許多道理。
“能趕上,隻要歇一會,咱們才會有力氣趕路。”
蘇茂相年輕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的不安,似乎他的安排,就絕對會萬無一失。
一路上歇息下來的文人不少,後麵一直跟著撤退的大部隊也是見怪不怪。
畢竟重要的文人,都已經坐著馬車前麵走了,剩下的也能給大明增添一點追趕他們的負擔。
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人會過多的理會他們。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身上一窮二白導致的原因。
另一邊,少了皇太極攻城,京師之圍以解,而待在固安的袁崇煥卻是沒有急著追趕建奴的部隊,而是帶著他所有的人馬,去了京師腳下。
之前放皇太極入關,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價值,現在皇太極走了,他的價值就沒有了,想要繼續拿著絕大的權利,活的更好,就隻能向著京城出發。
隻要能逼迫朝廷發了那些被逮捕的大臣們。
有朝堂牽製崇禎,自身就會安全許多。
畢竟寧錦防線還是他洪承疇說了算,誰也不敢輕易地換將。
另外一個就是,他還想著能夠用他不在寧錦防線上的理由,再次放皇太極他們安全的回到撫順。
隻有大明有了外敵,寧錦防線才有作用。
說白了就是一種更加高明的養寇自重而已,每一個朝代到了後期,那一個重兵在手的人不這麽做?
可讓他無語的就是,在他到來的時候,京師的大門依舊緊閉。
沒有一點再次打開的跡象。
“我是戴承恩,薊遼總督的軍師,城上的人聽著,立刻打開城門,我家總督又重要的軍情要報給周皇後。”
戴承恩騎在馬上,兩袖飄飄,寒風刮過,似乎還真有一點名士的風采。
“皇太極的兵馬已經被打散了,你們不去追殺,卻帶著自己的手下在城下耀武揚威,是何居心?”
在戴承恩第一次站在城下喊話的時候,王衝就已經派人去了皇宮,之後就派了身邊的太監田守新前來對話。
而說話的正是田守新,隻聽見尖銳難聽的公鴨嗓子,遠遠地從城頭傳來,戴承恩就直皺眉頭。
‘現在整個朝堂上還是宦官專權嗎?’
戴承恩心裏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他是知道袁崇煥原本就是太監魏忠賢給推上總督的位置上的,曾以為新皇登基,魏忠賢一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才換了門廳跟著東林黨的人,榮辱與共。
誰知道朝堂上的變化太快。
閹黨雖然沒了,可魏忠賢依然在,而東林黨也似乎沒有袁崇煥想象的那麽強勢。
“臣下自然是為了京師的安危,為了皇後的安危。”
心裏轉著各種念頭,卻不妨礙他把官場上的那一套假大空,用的出神入化。
(蘇茂相在崇禎三年已經去世了,享年64歲,也就是說,現在他已經63了,這裏隻是想把他弄成崇禎的得力大臣,所以給了一個年輕的身體,隻是人都有各種毛病,不過是通過這一次大起大落,讓他認識清楚時局艱難,才能有一種質的變化,當然在正史上這人也是一名清正廉明的厲害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