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之軍工之王> 第二十二章 艦載機訓練

第二十二章 艦載機訓練

  蘇-33戰鬥機,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機!


  1987年8月首飛,當時稱蘇-27k,1998年8月正式列入作戰編製,現有24架裝備於俄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蘇33在設計結構上與原型機蘇27k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為了滿足艦載機採用攔阻方式著艦時所需要承受的5g縱向過載,對蘇-33機身主要承力結構進行了加強。前起落架支柱直接與機身主承力結構聯接,加強了前起落架的結構強度,並且改用了雙前輪。主起落架直接聯接在機身側面的尾樑上,通過加強的結構和液壓減振系統,使主起落架可以承受在艦上攔阻著陸時6~7米/秒的下沉率。尾鉤組件安裝在強化的中央桁樑上,為保證飛機在大迎角狀態下在艦上起、降的安全性,縮短了尾錐的長度,用電子設備代替了蘇-27尾錐中的減速傘,尾鉤連桿設置在尾錐的下方。


  而在航電方面,蘇-33座艙顯示系統比蘇-27有所改進,換裝了改進型的平視顯示器,可以顯示導航、瞄準、飛行姿態信息和雷達/紅外探測系統的信號。


  座艙內部的飛行儀錶仍然是常規儀錶,右上角的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顯示雷達和紅外系統得到的信號圖形,總體上看,蘇-33的顯示系統和人機工程設計方面與蘇-27相差不大。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機載設備的更新換代,機上紅外格鬥導彈導引頭可以隨動於頭盔瞄準具,採用頭盔瞄準具擴大了蘇-33在近距離格鬥時的導彈離軸發射範圍。


  為了適應海上無地標情況下的精確導航需要,蘇-33的導航控制系統比空軍裝備的蘇-27s要完善得多,採用了精度較高的組合式慣性導航系統。


  機上還增裝了與航空母艦配套的自動著艦引導裝置,通過這套裝置可以保證蘇-33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在自動引導裝置的引導下採用自動或者半自動的方式將飛機降落到航空母艦相應位置的一個直徑9米的著艦區內,自動引導裝置提高了蘇-33著艦的安全性和在惡劣條件下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蘇27前蘇聯為了遏制老美的f15、16、18等第三代戰鬥機而專門研製生產的,就是為了不再空戰中落後對方一個身位。


  所謂三代機,其有四個主要的技術指標,短距起降、超視攻擊、全天候多用途、電子傳輸操作系統等幾個大指標。


  短距起降主要是為了戰機能在航母上起降,也有在戰鬥力提高的方面有關,畢竟起降距離短了後起降的數量會增加。


  超視攻擊是指,在目視無法看到目標的距離以外進行,使用包括使用望遠裝置,像是有放大功能的攝影機,協助觀察與標定遠距離目標並不包括在內。這個距離的長短目前尚未有明確而且統一的規定。不過大致上要在數十公里的距離以上才算。


  當戰機對目標發射導彈的時候,飛行員是不可以直接看到目標,或者是需要完全依賴其他設備的協助才能夠發射武器,目前超視距作戰是指戰機發射雷達導引的空對空,這包含半主動雷達導引與主動雷達導引這兩種導彈。


  全天候多用途便很好理解了,二代機以前戰機在氣候條件艱苦下飛行時有很大的隱患,比如航電系統,在雷雨天氣時會受到雲層中靜電干擾,很容易造成飛行事故。


  電子傳輸操作系統便是戰鬥機可以對己方形成數據共享和指導其他戰機攻擊,這也是三代機最大的改變,也大大的提高了三代機的戰鬥力。


  而蘇33則是屬於三代半戰機,三代半戰機是在三代機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和升級后總稱,因為在70年代研製生產的戰鬥機與新世紀已經有二三十的時間,其中很多技術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適應這一變化,三代半戰機才應運而生。


  這裡對戰機代數的劃分主要是按照歐美國家的劃分!


  在肖鋒他們一行人看到了蘇33時,臉上的表情除了興奮之外也只有興奮了,他們已經在幻想駕駛著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的畫面。


  基地生活區內,一位大校軍銜的政委正加緊的給他們進行政治培訓,還有在基地里的條例一一講給他們聽,最後並提醒他們如果違反了其中的一條,將會面臨軍事法庭的指控。


  三天後,肖鋒他們新來的八人進到了他們來時最先看到的那棟黑色建築物——修理庫!


  此時修理庫一共停放了六架蘇33,其中兩架被拆的零零碎碎,好像是在做大修,而其他四架則是在做保養,檢查機身的鉚釘等看是不是有鬆動的情況。


  黃色的蘇33翼展14。7米,摺疊后7。4米,機長21米,機高6米,可掛載八噸左右的導彈和炸彈,最高飛行高度一萬七千米,裝配兩台al31f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33噸。


  「有掛鉤!」,杜強很好奇的到了蘇33戰機尾部去看了看,驚訝的對著幾位同伴說。


  掛鉤是艦載機獨有的特殊標誌,因為戰機著艦全靠著它勾捉母甲板尾部的阻攔索,強行使戰機的速度由300公里減至零。


  黑色修理庫的正對面就是一條模擬航母甲板的跑到,在跑道前面的盡頭有一個13°左右的上翹角,很像航母的頭部,跑道後面則由三條阻攔索,之間的間隔距離有十米,旁邊還有一個十字形的指示燈。


  參觀完成後,他們新來的八人被叫到了基地訓練主任的辦公室!


  基地培訓主任李浩,前空軍第六航空大隊隊長,剛剛三十齣頭,烏黑的一頭短髮配上他那尖尖的鷹鉤鼻,讓人覺得很喜劇。


  「歡迎你們加入我們這個團體!」,這就是雙方見面的第一次對話。


  接下來的就是肖鋒他們幾人的安排,在計劃中他們將會有十天的時間來熟悉蘇33戰機,十天後就會安排他們先進行簡單的正常起降訓練,待達到要求后便會上模擬航母跑道上模擬著艦訓練。


  以後的十天時間,肖鋒等人吃住都是維修師一起,通過維修師的介紹了解蘇33的各項基本參數,有時還會幫助維修師一起修理有問題的戰機,在很短的時間裡讓他們最大限度的熟悉戰機性能。


  「01、01,兩分鐘后可以降落!」,指揮塔響起指揮員李浩的聲音,引導在空中盤旋的戰機降落。


  就這樣基地里緊張的氛圍進行了一年多由於,而肖鋒他們一行人也到這裡滿一年了,每天雞一叫的便起床,太陽落山後才離開,晚飯後還要進行一系列的問話培訓。


  肖鋒參軍已經兩年了,模樣跟以前沒有多大的變化,還是胖胖的,唯一的變化是他留起了鬍子,當中和周雯聯繫了幾次,對於對方問他在哪時閉口不答,他可不想被軍事法庭審判。


  此時他們駕駛的蘇33以改名為j15,雖然大部分設計都是前蘇聯的,可j15也有中華自己的技術融合在裡面,跟蘇33還是有一定的變化。


  2006年底,基地里所有飛行員均已離開,設備也以拆除不知道運往哪裡,他們也前往東海艦隊的駐地——南濟!

  2007一月,中華外交部和國防部同時發布消息,我國第一艘改裝常規動力航母於今年三月份舉行下水儀式!

  二月初首批艦載機飛行員全體到航母母港駐地集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