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靖安侯>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應景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應景了

  關於那首詩,沉毅並沒有怎麼放在心裡。

  他帶著許復,在秦淮河畔轉了一大圈,最後甚至在秦淮河畔一家挂名「江都燒餅」的小攤前買了兩個燒餅,兩個燒餅足足花了沉毅十五文錢。

  這個價格已經遠遠的超過了煎餅果子最初出現在江都時候的價格。

  一方面是因為是這玩意兒剛出現在建康沒多久,還有些新奇,第二是因為秦淮河畔的這些小吃攤位頗為金貴,在這裡擺攤,是要給衙門口的老爺們交錢的,因此價格當然要貴一些,不然沒有辦法回本。

  沉毅啃了幾口這個煎餅之後,回頭看了看許復,笑著說道:「小許,看來這建康城裡的能人也不少,這煎餅不比咱們弄的難吃,甚至還要更香一些。」

  許復也吃了半個餅了,他看向沉毅,也點頭說道:「公子說得對,這煎餅的確比咱們在江都弄得像樣些。」

  沉毅又啃了兩口,跟許復找了個地方坐下,然後靜靜的說道:「吃食這東西,最多也就足夠咱們湖口,即便做大了,也只能是小生意,你這兩年上上心就好,兩年之後就不要把心思放在這上面了。」

  許復坐在沉毅旁邊,低眉道:「公子,你先前讓我去打聽建康城裡有名的醫館,我已經打聽了,建康城醫館很多,大多都在北城,也就是皇城邊上,公子住的晉王府附近,就有三四家醫館,都是從太醫館退下來的老太醫開的。」

  說到這裡,許復頓了頓,然後繼續說道:「公子,成藥這東西,雖然是好生意,不過我私下裡也想過,有一天咱們的成藥鋪開起來了,生意不好倒還罷了,如果生意好,一定會遭來嫉恨,讓人想要抹黑成藥,再容易不過了。」

  他緩緩說道:「我在村裡送葯,死了人尚且挨打,咱們要是拿來賣,死了人…」

  沉七郎又啃了口餅,含湖不清的說道:「所以咱們才要來建康。」

  「咱們賣的葯,老百姓信不過,如果是太醫認可的葯呢?」

  「太醫認可的不行,那就太醫正。」

  沉七咽下了嘴裡的餅,繼續說道:「只要想辦法,生意總能做成的,再說了…」

  沉大公子瀟洒一笑:「成藥這東西,只是我的一個嘗試,做成自然是好,做不成咱們就換別的發財門路,這世道大了去了,沒有堵死的門路。」

  成藥成方這個想法,古往今來肯定是有人想到過的,但是那些前輩們沒有做成,沉毅也未必能做的成,不過這東西總要試一試,萬一成了,沉毅就可以飛快的積攢原始資本。

  有了錢,再加上他超越這個時代的眼光見識,想要幹什麼生意都不是什麼問題。

  沉毅站了起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然後指著眼前繁華的秦淮河,開始給許復畫大餅。

  「小許,總有一天,這秦淮河上的姑娘,都要叫你一聲許大官人!」

  聽到了這句話之後,站在沉毅身後的許復,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搖頭。

  「我不想其他的,能為公子做點事,便心滿意足了。」

  ………………

  沉毅的詩…或者說杜參的詩,在建康城裡傳播的很快。

  畢竟這首詩,對於現在的大陳來說,實在是…太應景了。

  春風不知玉顏改,依舊歡歌繞畫舫。

  簡直就是為現在的建康城量身定製的詩句。

  因為這首詩很應景,再加上是在上元詩會上念出來,以及杜參本人的名氣,這首詩在上元詩會的第二天,就差不多傳遍了建康城。

  相當於是上了建康的「熱搜第一」。

  秦淮河畔一些投機的青樓楚館,已經開始編排這首詩的曲子,準備蹭個熱度,當個小曲兒來唱了。

  這樣的強度之下,這首詩自然很快傳到了朝廷諸公的耳中,面對這首稍稍有些誅心的詩,官場上的反應有些不太一樣。

  如果是在幾年前,乃至於一年前楊敬宗楊相國當政的時候,建康城裡出了這種詩,那麼作者多半會被以「誹謗朝廷」「誹謗君上」的名義逮起來,扔進建康府大牢里好好享受享受。

  但是現在,龜派已經開始勢弱了。

  雖然楊相國在朝廷里依舊擁有非常恐怖的影響力,但是在皇帝即將親政的前提下,這些龜派的人就沒有了從前的囂張氣焰。

  不少朝臣看到這首詩,雖然不至於拍手叫好,但是也難免會生出一些憤滿之心。

  但是楊相還在,這些「強硬派」的朝臣又不敢太過跳腳。

  於是乎,朝廷里的諸公們,對於這首詩異常默契的選擇了不聞不問。

  而皇宮裡的皇帝陛下,也不是聾子瞎子,建康城裡出了一首「名詩」,而且是有關時政的名詩,自然會落在這位天子的耳中。

  事實上,皇帝陛下見到了這首詩之後,先是愣了半晌,然後坐在了龍椅上,臉色有些發紅。

  甚至,心裡有些惱火。

  因為建康如今這個局面,是他們李家人,或者說是他的父祖們一手造成的,如今這首詩明裡暗裡嘲諷時政,就是明裡暗裡在嘲諷他的父祖們。

  這對於一位皇帝來說,是不太好忍的。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首詩里寫的內容,可以說是句句屬實。

  於是乎,皇帝陛下一個人盯著這四句詩看了小半個時辰,然後才緩緩揮手:「高明。」

  高明,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也是看著皇帝長大的大伴。

  皇帝陛下還在東宮的時候,就是這位高大伴在東宮看著長大的,後來那位十歲的太子殿下入主朝廷,高大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陳國的大太監。

  聽到了皇帝的呼喚之後,這位只有三十五六歲的大太監連忙從一旁邁著小碎步走了出來,然後跪在了皇帝面前,叩首道:「奴婢在。」

  皇帝沉默了一會兒,問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回陛下。」

  高太監恭敬低頭:「是昨天晚上上元節的時候,建康人士杜參,在秦淮河上元詩會上念出來的,這個杜參是洪德三年的舉人,目前還沒有中進士。」

  說到這裡,高太監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據杜參自己說,這首詩不是他寫的,是他在秦淮河畔聽來的,杜參此人頗有詩才,奴婢猜想,他應該是怕擔責任,才把這首詩推脫到路人身上。」

  「去查清楚。」

  皇帝陛下澹澹的說道:「然後把詳細情況報到朕這裡來。」

  高太監深深低頭:「奴婢明白」。

  ……

  於是乎,在正月十七的凌晨,杜舉人還在家中安睡的時候,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敲響了杜家的院門。

  杜家人打開院門,就看到自家門口站了四個壯漢,當先一個漢子手持腰牌,聲音冷漠。

  「內衛辦桉。」

  「杜舉人在家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