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
|->序二
楊廣,一名楊英,小字阿摐,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次子,母為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勛,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封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歲。后又授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等。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后,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后,楊廣進封太尉。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后封越國公;開皇二十年(600年),他率軍北上擊破突厥的攻勢。楊廣即帝位后,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為古代中國的版圖與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隋煬帝大業元年,為了加強對中原和江南的控制,楊廣構建東都洛陽,勞役民工百姓每月200萬人,歷時十個月。並且開始開鑿大運河,使中國南北有了更大的聯繫與溝通,加強了中國北方政權對南方的控制。使中國後世再也沒有南北朝的分裂。
在教育方面,隋煬帝繼承了他父親文帝的一些想法,發展了以科舉為主的選擇官吏的制度,為後世中國封建官僚的組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國後世王朝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軍事方面,楊廣在即位前就參與了對突厥和契丹的戰爭,以及剿滅江南陳國割據勢力,平定高智慧的叛亂,即位后又親自征討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位於今天的甘肅和青海部分地區)。取得勝利后,下令征天下之兵討伐高句麗。但由於輕敵和王朝內部矛盾,農民起義等原因,終告失敗。也為楊廣及隋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去世:隋煬帝晚年,由於對遼東高麗軍事討伐的失敗,和王朝內部的矛盾門閥世家的反叛,還有農民起義的衝擊,隋煬帝最後一次游江南,並且一直不問朝政,也無心回到北方,手下護衛的將士思念家鄉,推舉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政變,將隋煬帝勒死,蕭皇后在其死後用床板做了一口小棺材埋於吳公台下,後唐建立,唐高祖李淵下旨遷葬於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