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牛郎織女
在見識了鍊鋼爐的高產高質量,馬別駕整個人都樂瘋了,這可是送上門來的政績,雖然是武元慶主導最大的好處肯定是他的,可是自己作為目前遼州的主政官,這政績怎麼著也會有自己一份,做好了這件事,陞官也就指日可待了。
於是馬別駕當即下令徵調周邊村落的百姓大規模擴建煉焦爐,鍊鋼爐,增加鋼鐵產量,一面寫奏章給朝廷報喜。
而對武元慶,馬別駕更是殷勤的不行,每天都要親自登門噓寒問暖,武元慶但有所求,無不應允。
接下來的幾天,武元慶領著弟弟妹妹把遼州附近好好給逛了逛,到哪都有馬別駕派的人伺候著,愜意的很。
遼州算不得什麼風景優美之地,武元慶這麼有興緻的遊玩,無非是故地重遊而已。可對於武元爽,大丫二丫三個來說,從沒出過什麼遠門,更沒上山下河瘋玩過,這幾天可是玩的開心的不得了。
王朝馬漢兩人倒是沒跟著,在問武元慶要了許多精鋼還有其他一些材料后,兩人就一頭鑽回自己在遼州的破房子開始日夜不停的打起了鐵。
作為護衛沒有兵器怎麼行,武元慶說等到了晉陽送他們兩把好刀,他們兩個還不願意,非說自己打的才稱手。
聽說兩人想打兩把橫刀,武元慶也來了興緻,讓兩人給自己打一把。
所謂的橫刀,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唐刀。但橫刀其實只是唐代刀的一種,算是軍隊的制式武器,主要是隋唐時代的兵士佩刀。
橫刀之名出自於《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橫刀也叫直刀,顧名思義,刀身刀刃都是筆直的只有在尾部的地方會有一弧度形成刀尖,,一般全長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長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間,厚度約六到八毫米,長一米左右的,叫大橫刀。
後世所謂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RB武士刀,就是從唐橫刀演變出來的,論起來只能算是不知道多少輩的孫子輩了。
唐刀的製作鍛造工藝相當高深,一般只有工部以及各地在冊的鍛造師傅才會鍛造。所以即使軍隊裡邊能裝備精品唐刀的也都是少數。
經過歷史長河的演變,唐刀的工藝一度失傳,就算在後世有著先進設備,材料,工藝,人們都沒辦法完美的複製出真正的唐刀來。
王朝馬漢之所以會打造,那還要從王朝的父親說起,他父親就是個鐵匠主要是打造農具之類,後來隋末的時候,被徵兵參加了李淵的唐軍,因為有打鐵的手藝,被分配去打造兵器,後來生病了才離開軍隊回到老家遼州,把從軍隊學到的打造兵器的手藝傳給了王朝和鄰家的馬漢。
武元慶要二人打造的橫刀是大橫刀,有句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武元慶對此深信不疑。
橫刀的刀柄不像後來的RB刀刀柄那麼長,雖然也可以雙手握,但是單手握也很輕鬆。他可不想像RB人一樣,雙手握著長刀柄,別彆扭扭的和人打架,那樣實在難看死了,還是單手持刀帥。
有了現成的好鋼,又有焦炭這種可以產生高溫的燃料,兩人三天多就把需要的武器打造好了。
等他們拿著兵器回到刺史府的時候,武元慶發現兩人除了三把橫刀外,還一人打造了一把長兵器。
王朝的是一把長柄大砍刀,和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馬漢則是一個長滿尖刺的狼牙棒。
「嘿,你們兩個弄這長兵器幹嗎,連馬都不怎麼會騎,這玩意你們用的上嗎」武元慶很是無奈的問道。
長兵器不好攜帶,而且太引人注目了,你說武元慶出門在外,他們兩個背著這麼兩把大傢伙跟著,那回頭率肯定百分之百。
當做兩人的馬上兵器吧,就像武元慶說的,他兩個連馬都沒騎過幾次,更別說在馬上揮著這麼長的兵器打架了。
兩人悶葫蘆一樣不吭聲,武元慶接著調侃:「別說這玩意了,那橫刀你們會用嗎」。
武元慶一直都沒怎麼見過兩人動手打架,光是聽兩人說他們從張湯布置的包圍圈衝出來過,又見兩人拿的不是什麼正經兵器,而是打鐵的鎚子,所以一直都認為兩人只是有些蠻力。故而才這麼調侃兩人。
」少爺,你也太小看人了,俺們刀法很好的「馬漢被鄙視很是不服氣。
」哎呀,聽你這麼說你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啊。那你說說,你都會什麼刀法,五虎斷魂刀會不會,八門金鎖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梅華刀,這些刀法你又會哪種「武元慶裝作很驚訝很好奇的問道。
」額「馬漢傻了,瞪著一雙牛眼很迷茫的看著少爺,這些刀法他別說會了,連聽都沒聽說過。
看著馬漢那傻憨的樣,武元慶不由噗嗤笑了:「傻了吧,我就知道你都不會。馬漢呀,不是少爺我說你,做人要謙虛,不能驕傲。你看少爺我知道這麼多刀法,我有和人嚷嚷過嗎?沒有!這叫低調懂吧,以後你多學著點。」
用從武俠小說中看來的不知道真假的刀法把馬漢唬的一愣一愣的,還裝著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教育了一頓,武元慶心裡忍不住笑開了花。
這麼一鬧,馬漢也不好意思再說自己刀法怎麼怎麼好了。於是武元慶認定馬漢肯定是心虛了,他和王朝的功夫肯定不怎麼樣。
第二天,武元慶起了個大早,和弟弟妹妹們吃過飯,告別了來送行的馬別駕,啟程回晉陽。
七月祭天的時間要到了,他們要趕回去參加。
「大哥,熱的不行了,我們找個陰涼地歇會吧」轉眼走了兩個多時辰,太陽已經到了頭頂,六月時分,正是酷暑難耐之時,熱浪襲襲、谷風陣陣、蟬鳴不止,鳥叫不停。
李承乾走的時候把馬車也都帶走了,今早馬別駕說安排一輛馬車給武元慶,武元慶想著儘快趕路,還是騎馬快,就沒要,只要了兩匹馬,加上武元慶和武元爽他們自己的兩匹馬。六個人四匹馬,武元慶帶著二丫,武元爽帶著大丫,王朝,馬漢兩人各騎一匹。
一路沒遮沒欄的走,眾人都是汗流浹背,年紀最小的武二丫第一個受不了,擦著小臉上的汗珠子叫了起來。
「是啊,大哥,歇會吧」大丫,武元爽也都眼帶渴求的看著他。
」好吧,那就歇會「這會正走在山谷中,武元慶原本想著到了山頂,可以吹著山風的時候再歇的,山谷中雖然也有風,但都是熱風,可見弟弟妹妹都熱的不行了,也只好聽他們的了。
下了馬,把二丫從馬上抱了下來,栓好馬,從馬上摘下水囊遞給了二丫。
小丫頭拿起水囊一點都沒有淑女風範咕咚咕咚開始牛飲。
那邊武元爽也是先把水囊遞給大丫,這麼些日子下來,武元爽也變了好多,在武元慶的影響下,對兩個妹妹也好了起來,都知道先讓著妹妹了。
大丫畢竟大一點,喝了幾口就把水囊遞給二哥,讓他也趕緊喝兩口,二丫則自己喝好了才把水囊給武元慶。
」大哥,我們這走到哪了啊「武元爽喝了口水問道。
」已經出了遼州地界到了和與順了(與字當做沒有)」武元慶說道。
「哦,沒聽過」武元爽聽后搖了搖頭。
「沒聽過?這個地方很有名的」武元慶笑著說道。
「有名?不可能啊,我都沒聽人提起過」武元爽依然搖頭,覺得大哥是在說笑。
大丫,二丫也搖頭,她們倆也都沒聽過。
王朝,馬漢雖然知道,可卻不知道這個地方有什麼出名的,在遼州治下,如果有名,他們不可能不知道的。
」你們都不知道啊?唉,一個個都是不學無術,真是孤陋寡聞。「武元慶把幾個人集體鄙視了一遍,然後問道:」七夕節你們總該知道吧」
「知道」
「這個知道」
「嗯」一個個生怕武元慶再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自己,都搶著點頭。
「大丫,知道你就說說看」武元慶開始點名,總是點二丫,這次可算想起大丫來了。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傳說在這天,天上被天河分開的織女與牛郎會在喜鵲搭的鵲橋上相會。」大丫被大哥選中回答問題,很是高興雀躍。
「嗯,不錯不錯,大丫回答的很好「武元慶毫不吝嗇的誇道。
誇得大丫小臉紅撲撲的。
二丫見姐姐被誇獎了,很是羨慕,眨巴這大眼睛示意大哥,該問自己了。
武元慶自然不會讓妹妹失望,笑著問道:「二丫,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什麼」。
「我知道有首詩寫得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二丫昂著小腦袋說道。
「哦,說來聽聽」武元慶道。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小丫頭充滿童稚的聲音抑揚頓挫的在山谷中回蕩。
「好好好,二丫也很有學問,我家大丫二丫都是小才女」武元慶樂呵呵的道。
「大哥,這些我也知道,可是和這裡有什麼關係啊「武元爽看著兩個妹妹都被誇了,有些吃醋了。
」笨蛋,這裡就是牛郎織女傳說還有七夕節的起源地「對這個弟弟,武元慶總是很不客氣。
」嘻嘻「看著二哥吃癟,兩個小丫頭樂不可支。
」吼「
」少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