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智商是硬傷
「這個世界很大很大,一共有七塊陸地分佈。而這七塊陸地並不全都挨著,基本都被大海分割開來。而我們大唐只是佔了這其中最大一塊陸地的一小部分.……臣得到的土豆玉米等作物則是來自於東邊和我們隔著一片大大海洋的另一塊陸地.……」
「空氣中存在著一種叫氧氣的東西,這種氣體是我們人和動物都必須的東西,如果很短的時間內呼吸不到它,我們就會死。這種氧氣還是……」
……
應突然駕臨的皇帝李世民要求,武元慶挑揀著自己會的關於地理,物理,生物之類的知識就是一頓侃。
把從未接觸過這些東西的李世民等人給侃的暈頭轉向,驚嘆連連。
尤其是地理方面李世民最感興趣。沒辦法作為一個合格的有進取心的皇帝,對土地的那種渴望是天生的。
知道遠的大陸目前是沒指望過去了,就撿著大唐周邊的國家問,問完了東南亞,問西域,問完西域開始問中亞西亞,然後就連歐洲那邊也不放過,當武元慶說到拜占庭帝國的時候,李世民把拜占庭帝國所在的位置,和大唐有多遠,什麼的都問了個遍,武元慶也只是知道個大概,只能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說一說,雖然含含糊糊其實也沒說清楚什麼,但李世民還是非常高興。
等武元慶講到火藥的時候,李世民眼睛一亮,好像被說到心頭上了:「火藥,這個朕知道是用來做炸彈的,你救承乾的那兩次都用過,當時承乾給朕送來配方的時候,朕就讓人做出來試過了,威力的確不錯,但好像比你做出來的那些炸彈威力要小不少,而且還非常危險,炸傷了朕好幾個侍衛呢」。
「陛下,之所以威力小,據臣估計應該是製作火藥的流程有問題,火藥顆粒篩選不均勻,而且密封做的也不太好,不然同樣的配方應該是不會出現威力小很多的問題。」武元慶當時給李承乾的只是一個簡單的製作方法沒有詳寫,再加上光是看圖看說明,就算詳細到每一步,也很容易會有地方弄得不細緻,所以一聽皇帝的話,武元慶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嗯,朕也覺得是他們製作的方法有問題,承乾和朕說過這東西現在還不成熟,威力還不夠大,火藥的配比也有問題,需要繼續改進,而且點火方式也比較危險,還容易受潮,都還需要改進,不知這麼長時間你可有改進這些方面啊」李世民一臉期待的問道。
「額,臣很忙的,哪有時間弄這些啊,再說這東西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進的了的,工藝材料什麼都弄不出來」武元慶不好意思的攤攤手。
「哼,很忙?你以為朕不知道你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要麼就是讓舞姬跳舞唱曲嗎?不務正業」李世民瞪了武元慶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武元慶被說的好尷尬,嘿嘿直撓頭。
瞪完了武元慶,李世民失望的嘆息了一聲:「威力不夠,看來是沒有辦法用它來震攝馮蠱了」
「震攝馮蠱?什麼意思」武元慶好奇的問道。
馮蠱這個人,武元慶是知道的。赫赫有名的冼夫人的孫子,嶺南有實無名的土皇帝。
不過馮蠱雖然在嶺南一手遮天,佔據之地縱橫二千里,但卻沒有趁著大唐初立,無暇他顧的時候裂土稱王,反而是在前幾年歸順了大唐,做了大唐的國公。
說起來馮蠱應該算是對大唐有大功的,可聽李世民剛才這意思怎麼是想嚇唬威懾馮蠱啊,武元慶有點搞不懂。
李世民接下來的一番話解了武元慶心中的困惑。
就像武元慶了解的一樣,馮蠱是嶺南的土皇帝,深受百姓和部下的愛戴。
雖然馮蠱歸順了大唐,但嶺南那地方大唐的官員卻沒有什話語權,皇帝的旨意在那裡都不頂用。
這不能不能皇帝心生忌憚,加上馮盎與談殿等人連年攻戰,久未入朝。嶺南諸州官員多次奏稱馮盎謀反。
於是,李世民命將軍藺暮等發江、嶺數十州兵前去討伐。然而魏徵認為馮盎並無反狀,勸李世民派使臣先去安撫,李世民聽進去了勸,於是罷兵,決定派使節去慰諭。
但又擔心安撫不住馮蠱,所以李世民就想做兩手準備,一邊安撫一邊震攝。
於是就想到了武元慶弄出的炸彈,但覺得炸彈威力不夠大,怕嚇唬不住,所以得知武元慶沒有改進增強炸彈的威力,才會顯得這麼失望。
「恩威並重,軟硬兼施,陛下想的周全」武元慶笑著拍馬屁。
「可惜,炸彈威力不夠,恐怕是難以震攝住馮蠱」李世民搖頭。
「陛下何以認為炸彈威力不夠無法震攝馮蠱,臣覺得完全沒問題啊」武元慶聽李世民說怕嚇不住馮蠱,心中就呵呵了,炸彈竟然嚇不住一幫土鱉,開什麼玩笑。太看不起這改變了世界的最大發明了吧。
「不說朕讓人做出的炸彈,就算你做出的炸彈頂多一個也只能炸死幾個人吧,想那馮蠱久經戰陣,見慣了生死,恐怕這樣的威懾還是有點小吧」李世民再次搖頭說道。
「額,為什麼非得要拿我做的那麼小的炸彈嚇唬人啊,我們做的再大點不就好了。無非就是弄個容器往裡邊裝上火藥然後密封住嘛。只要容器合適,做再大的炸彈也是很容易的啊。再說了我們只是要嚇唬人,又不是往人群中扔,完全不需要考慮方便攜帶的問題。陛下你弄個大瓮,然後把裡邊放滿了火藥,然後將其密封住,當著馮蠱的面埋到山坡上,點著了轟隆一爆炸,小半個山坡都能被炸塌了。我就不信嚇不住那馮蠱」武元慶連說帶比劃。
千古一帝的李世民竟然陷入了思維的怪圈,完全沒想到可以把炸彈做大來增加威力。這樣的智商武元慶表示為他很捉急。
武元慶一番話對於李世民無異於醍醐灌頂,一下子就通透了。
李世民大喜過望,扭頭就走。
「陛下,陛下,什麼時候放臣出去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