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強勢的軍方
九成宮那邊吵吵的相當厲害,武將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報名要去,文官們有的贊成例如長孫無忌,杜如晦之類的,有的反對,比如魏徵,魏老頭是單純的覺得大唐應該休養生息,和平發展,還有的如岑文本,褚遂良之類的,是文官的通病,不喜歡一切打仗的事情.
文官不喜歡打仗,一來他們讀的是聖賢書,書里講的都是仁和二字,再一個文官們不喜歡打仗還因為如果有仗打,武將們的權利就會很大.
這是文官和武將在權力上的爭鬥,文官在想盡一切辦法遏制將軍們的權利,也就是在遏制戰爭的發生,將軍們則在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打仗的機會.
幾乎歷朝歷代都是立國初期,武將們的權利會普遍大於文官,而一旦國家穩定了之後,文官們的權利就會大過武將,甚至武將會被極大程度的惡意打壓.
當然文官們這種權利超過武將的情況,很多時候也是帝王在刻意為之.因為只有馬上打天下沒有馬上治天下的.
武將集團的權勢高於文官集團,這種情況在大唐的初期體現的尤為突出,尤其是貞觀一朝.
這和李世民得江山的方式有關係.
如果是前太子李建成順位繼承皇位,那麼顯而易見的,文官們的權利會比武將高,因為有李淵的基礎在,李建成是無需太過倚重武將的,而且李建成本身和很多文官的關係都相當好.
但是李世民不然,他的皇位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當然稱作政變更好,他的皇位是通過玄武門政變,殺了他哥哥太子,弟弟齊王,然後逼著他老爹李淵退的位.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上,而當時出謀劃策的人不管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之流的文官還是尉遲恭,侯君集,段志玄等等的將軍,都是軍方人士.
於是造就的就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的一段可以說是武將完全壓制住文官的一個時期.
看看李世民定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人員名單就能知道,裡邊大多數都是軍方的人,就算不是軍方的也可能是以前從軍職轉過來的,即便不是軍職轉過來的也和軍方有很大的關係.
大唐奉行的是無軍功不封爵,所以看看李世民這一朝那一個個顯赫的爵位,上朝時候那一個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就能知道,李世民一朝中中下級官員不算,光是上層官員幾乎就大多數有軍方背景的.
沒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文官也都可以算作軍方的人.因為他們之前都是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過的,都是有軍職的人.
只不過他們算是謀士,尉遲恭等人是具體實施者而已.
所以,李世民對軍方的倚重從他開始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並且李世民本身就是一個戰功卓著的將軍,是一名武皇帝,所以他的身邊才會圍攏那麼多名將,謀臣,都是跟他一路東征西討打出來的交情.
所以,對於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這些從武職轉文職的文官巨頭來說,他們不會太過刻意的打壓武將,因為他們本身就和武將集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打壓武將也就是在打壓他們自己的實力.
很多時候,房玄齡他們還會比較偏向於武將集團.
但是對岑文本,褚遂良等完全意義上的文官來說,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他們很多時候考慮的不是打一場仗對國家有什麼好處,而是考慮打一場仗會讓軍方權利增加多少.
比如這一場對吐谷渾的戰爭,一開始很多文官就不同意,但無奈幾大文官巨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都是贊成的,哪怕魏徵不同意,也於事無補.
可是當段志玄把這場仗打成了現在這樣的半生不熟狀后,之前就死活反對的文官們這下更有了反對的理由,也有了攻擊軍方的理由.
打仗將軍們沒問題,但打嘴仗就干不過整日裡子曰,聖人言等等掉書袋文縐縐的文官了.
就在口拙的將軍們疲於應付文官們的責難,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又看好戲的旁觀之時,大唐最大的無賴,攪屎棍,滾刀肉程咬金,混世魔王出馬了.
然後文官們敗退了.
他們不得不敗退,別的武將口拙,說不過他們也只能生氣的乾瞪眼.可程咬金不同,這傢伙吵架如同悍婦罵街.
污言穢語什麼都敢說,什麼都能豁出臉來說.祖宗十八代他敢指著文官的鼻子一代一代的問候.
而且,程咬金吵架喜歡吐口水,更加喜歡搶到你身前,仗著身強體壯,居高臨下俯瞰著對方罵.
罵的時候口水唾液常常會甩在對方的臉上,甚至嘴裡.
這樣堪比化學武器的攻擊,再難言善變的文官也扛不住.
更別說程咬金還不要臉的要和文官們玩決鬥,以武定勝負,無賴不要臉到如此地步滿朝算來也是沒誰了.
於是,武將們只要和文官們幹起來,最後的制勝法寶就是關門放程咬金.
當然文官們敗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發現皇帝李世民是鐵了心要繼續打下去的.
皇帝想打,將軍們願意打,文官當中的房玄齡等巨頭又是聽之任之甚至支持的意思,剩餘的文官還是小文官一看,算逑了,咱們折騰個蛋啊,頂個毛用啊.
於是,文官不鬧騰了.武將們自己起了內訌.之前程咬金和尉遲恭在朝堂上罵段志玄是娘們,當然不是真這麼認為了,他們那麼做只不過是想貶低段志玄好給自己取而代之找借口.
程咬金和文官的罵戰最終為的也是這個.
這兩位動作不斷,其他將軍自然也不甘落後,主持一場滅國之戰是莫大的榮譽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誰也不想錯過.
但是李世民心中中意的卻是因病留在長安修養的右僕射李靖.
自從李靖滅掉突厥回朝後,他就基本過上了深居簡出的生活,沒辦法功高震主,又玩了一把自污,不夾起尾巴過日子也不行啊.
雖然李世民後來又再次委以重任,讓李靖接替了身體不好的杜如晦的右僕射之職,但李靖還是借口足疾,盡量的不參與到朝政中去,軍方的事情更是能放的全放下了.
李世民這次想起李靖來,自然是覺得這位很識趣又很有本事的老將適合擔此重任,但眾多重臣將軍有些人卻不這麼看.
有人看似為公,實則為私嫉妒的向李世民建言:「右僕射年紀恐怕有些大了,身體又不好,陛下是不是再慎重考慮一下,換個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