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消弭不掉的世仇
很多人常常會把高句麗和高麗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高句麗是一個建立在東三省以及一小半延伸到朝半島的多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而他的建國者是漢人,那片地方一直以來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領土.
而高麗,則是在高句麗滅亡兩百年後才在朝半島靠造反建立的國家,只是因為高句麗曾經統治過那片地方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他們才沿襲了高句麗的稱呼,自稱為高麗罷了.
所以高句麗的國土大半是在東北的,那裡白山黑水,在大唐人看來是蠻荒之地,但實則卻是一片富饒之地.想象一下後世的東三省大平原那北大倉的美稱就知道,有豐富腐殖質的黑土地上糧食怎麼也不會太缺的.
武元慶看過奏報,高句麗這幾年的確有天災,有幾個地方發生了洪澇,造成糧食減產,甚至有一個最嚴重的地方糧食都絕收了,但絕對不至於糧食短缺太多,更不至於要從大唐買這麼多糧食回去.
那麼,高句麗現在又的確買很多很多糧食就很值得玩味了.
但在含嘉倉的發現武元慶並沒有上報李世民,因為上報了也沒用,只是正常的糧食買賣,還是含嘉倉亟待處理的陳年舊糧.
更何況賣的是高句麗,大唐名義上的屬國.這些年來大唐和高句麗關係還是可以的.高建武登基後派了使節到大唐請求冊封,並且得到了允許,所以才有了榮留王的稱號.
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會派使節到大唐朝貢,在那一段時間可以說兩國關係完全從隋朝三征高句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但蜜月期總有結束的時候,尤其是小國寡民在面對龐然大物的鄰國之時,總會得一種別人想害我的被迫害妄想症.
榮留王高建武就是這樣.
裂痕出現在貞觀五年,也不知道是被託夢了還是心中一直記掛著隋朝征高句麗時那些陣亡將士沒能魂歸故里.反正就在這一年,李世民詔遣廣州都督府司馬長孫師(高句麗境內收瘞隋時戰亡骸骨,毀高句麗所立京觀。
這個就要說到隋朝和高句麗的關係,以及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了.
隋文帝時期,高句麗王就是由隋朝冊封的.那時候高句麗與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
高句麗就像歷代中原王朝周邊的小國一樣,時不時就會挑釁一下隋朝,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
以防隋朝生氣征討,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朝大軍.
對此隋文帝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平原王接到詔書後沒有做出什麼反應就病死了,但這根刺卻埋下了.他的繼任者嬰陽王蕭規曹隨,照例不斷侵襲隋朝邊境,甚至和突厥暗通款曲.
隋朝使者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后,隋文帝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停止對隋朝邊疆的連年的持續不斷的侵襲並對隋朝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隋文帝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就悍然聯合靺鞨先發制人攻遼西軍事駐地,被營州總管韋衝擊退,隋朝朝野震驚.
隨後隋文帝派重兵征討高句麗.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三十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並下詔黜除高麗王高元官爵.
然而此次征討,隋朝算是損失摻重.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又遇上大風,戰船多數沉沒.三十萬隋軍死了八九成,能活著退兵的不足五萬.
這次基本沒有接戰就退兵了,但高句麗王惶懼,遣使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面子得到了,至於裡子丟了,中原王朝一向是不怎麼在意的,所以高句麗一求饒,隋文帝就原諒了他們,對他們還如從前一樣.
再然後就是隋煬帝的三征高句麗.
在史書上,隋煬帝征討高句麗那無一例外全是罵的,窮兵黷武什麼什麼的.
隋煬帝初衷是好的,只是操之過急,加上時運不濟,徵調了一百多萬軍士,兩百多萬的民夫,真的是集一國之力攻打高句麗.卻由於種種原因,第一次接戰就因為浮橋延伸到距離對岸還有數米遠的時候,被高句麗軍半渡而擊,死亡甚眾,連當朝柱國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與虎賁郎將錢士雄、孟叉等都戰死在了這第一次接戰之中.
然後好不容易東安大戰滅掉高句麗上萬大軍,乘勝包圍了遼東城.隋煬帝楊廣又亂下皇命,讓軍令不暢,貽誤了戰機.
隋煬帝說現在是「弔民伐罪,非為功名」,命令手下大軍分為三道,但凡有攻擊軍事行動,必須要三道之間相互通報,不許輕軍獨進,而且軍事進止都要先奏聞隋煬帝,等回復命令。
這尼瑪是在古代啊,又不是現代,一個電話就能傳達了命令.古代完全就是靠人一層層的傳,後世有電話,有電腦什麼的,都會常常出現貽誤戰機的情況,更別說古代了.
遼東城的高句麗軍數次出擊不利於是固守。隋煬帝下命令攻城,又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
完全就是亂命,但下邊的人不得不執行.
往往都是即將攻打下遼東城的時候,城裡邊的軍隊就高喊投降,隋朝諸將奉隋煬帝的旨而不敢繼續進攻,而是先上奏隋煬帝,等回復命令到達,城裡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
一次也就罷了,但這種情況反覆多次出現,隋煬帝剛愎自用就是不覺得自己命令下錯了.於是好好的一次次戰機全被揮霍浪費掉了.
有句話說的好浪費機會的人老天都會懲罰的.
士氣一落再落的隋軍死活打不下遼東城,此消彼長之下,高句麗的士氣上來了,運氣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