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喬小喬愛上我> 第三百零二章 進攻曹操

第三百零二章 進攻曹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現在雖然已是深秋時節,沒有春風拂面的清爽,也沒有身在長安,看盡繁花似錦,江山如畫。


  但是,這詩句最能體現,劉敢此時此刻的美妙心境。


  消滅呂布,侵吞了整個沛國,招降了呂布麾下的中堅力量。


  這種感覺是何其美妙,美妙到劉敢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歷史上的曹操相比較起來。


  即便是曹操擊破呂布之後,也沒能收降陳宮和高順。


  要知道,陳宮和高順是呂布麾下真正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無人可比。


  張遼算厲害的吧,在高順面前仍然不值一提,有高順在呂布身邊的時候,基本上沒張遼什麼事。


  劉敢深深的記得,史書上有一段是這麼形容高順:所將八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八百視死如歸的壯士,還有一位驍勇沉穩的將軍。


  在徐州,呂布與劉備反目時,呂布派高順統率大軍攻擊小沛的劉備軍。


  即使是擁有關張兩位「萬人敵」的劉備軍,也沒有能夠抵擋陷陣營的兵鋒。


  高順佔領小沛,後來還擊破由曹操麾下頭號大將,夏侯惇所率的曹操援軍。


  高順在呂布麾下,是實打實用實力打出來的第一大將!


  曹操肯定也想招降高順納為己用。


  但是,因為高順的愚忠,曹操最終沒有成功。


  曹操沒有做到的事情,劉敢做到了,而且做的相當漂亮。


  高順和陳宮統統被劉敢收入囊中。


  這是不是說明,在人格魅力方面,劉敢是高出曹操一截的?


  劉敢暗暗得意的時候,也悄悄下定決心,打算用高順和陳宮來對付曹操。


  高順的統軍作戰之能自是不用多說。


  陳宮是跟隨過曹操的人,也是跟曹操交過手的人,陳宮與曹操之間可謂是亦敵亦友,愛恨交織。


  做為敵人,陳宮應該是最了解曹操的人,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陳宮的相助,何愁曹操不滅!

  想到這裡,劉敢也算是後知後覺的明白,為什麼呂布一死,陳宮二話不說就率眾而降。


  因為,陳宮心裡迫切的想要挫敗曹操,證明自己。


  這一點,已死去的呂布肯定已經辦不到,劉敢卻能辦到,並且可能性很大。


  劉敢大力封賞了陳宮和高順,打亂了呂布麾下軍隊的編製,所有呂布舊部統統接受重編。


  當然了,也有例外。


  高順的陷陣營被保留,劉敢還特地為高順擴充了陷陣營的人員,以及戰甲與兵刃等等。


  劉敢喜歡破格提拔人才,特別是一些有大才幹的人,因為只有這樣做,這些有才之士才會捨身忘死的賣命。


  比方說,一位有才之士立了功,你給了他相應的獎賞,這不會得到他太多的感激。


  因為,他會覺得這是他應該得到的。


  而一旦給予他破格提拔,他得到了不該得到的獎賞,他才會由衷的感激,他會心生知遇之恩,他會覺得你就是最懂他的人。


  以後到了關鍵時刻,他甚至可能豁出性命,只因這份破格提拔的賞識。


  劉敢給予高順的封賞就是破格提拔,他給了高順獨領一軍的資格,陷陣營的正規軍人數被定員為八千人。


  與神機營同列!


  高順本人也被正式加封為衛將軍,賜爵亭侯,食邑八百。


  安撫好呂布舊部好,劉敢正式舉兵進犯梁國,此時梁國鎮守的大將是于禁。


  于禁乃是五子良將之一,劉敢正考慮何人能夠擊破于禁時,高順主動請纓。


  劉敢深知高順為何請戰,高順是為了給高雅復仇,當初高雅就是被于禁擊敗,這才使得他們兄弟二人分別多年。


  劉敢沒有猶豫,同意了高順的請戰要求,於是高順與于禁大戰於梁國。


  第一戰,高順的先鋒軍在野戰小勝於禁先鋒軍,破敵兩千人,殺敵五百人!


  第二戰,于禁以伏兵之計截殺高順軍,高順折了三百人,兵退十里!


  第三戰,高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伏兵之計殲滅于禁五百人,流矢射死於禁麾下從將兩名!


  第四戰,于禁以聲東擊西之計,一舉突破高順軍的右軍大寨,擊殺高順軍一千餘人,成功而退!


  第五戰,高順佯攻于禁糧倉,實則伏兵打援,以火攻之計襲殺于禁援軍,大破于禁大軍,殲敵兩千餘眾,俘虜一千一百餘眾!

  至此,于禁棄了駐地,引兵撤軍至谷熟。


  高順連克數地,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揮兵打到睢陽的盧門亭。


  時值寒冬降臨,又有劉敢軍令不準輕易進軍,在重重顧慮之下,高順罷兵休戰,兵屯盧門亭,與谷熟的于禁遙遙對峙。


  寒冬過後,時間來到建安三年,大喬順利誕下一子,依照約定過繼於橋氏,取名橋統。


  同一時間,在劉敢的指示下,周泰率軍出海抵達琉球,並於琉球設立琉球郡。


  劉敢將大量百姓遷入琉球,開發墾地,鼓勵農耕與生產,並且任命步騭為琉球太守兼任臨時大都督,總攬琉球郡所有軍政事宜。


  入夏后,劉敢起三路大軍進攻曹操。


  第一個發起進攻的東邊,也就是徐州的周瑜,以四萬大軍與夏侯惇交戰於魯國,戰火幾乎遍及魯國全境。


  泰山郡的臧霸、孫觀本來是站在曹操一方,因為戰火的衝擊,周瑜切斷了兗州與泰山郡的糧道支援。


  後方沒了糧食,又兼周瑜的大兵壓境,重重壓力之下,泰山郡很多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場景。


  值此關鍵時刻,夏侯惇在前線被周瑜擊潰,連丟三座城池,並且之後周瑜一路勢如破竹,一口氣吞下半個魯國。


  眼見入秋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臧霸和孫觀頂不住無糧的壓力,最終一拍即合地上表劉敢,舉眾投降。


  臧霸和孫觀一降,夏侯惇的援軍也跟著斷了,再也沒有源源不斷的兵丁送入前線,面對周瑜的狂攻,夏侯惇毫無辦法。


  沒過多久,夏侯惇引軍退出魯國,駐守任城。


  周瑜順勢佔據整個魯國,並且得勢不饒人地繼續進兵兗州,戰火以燎原之勢席捲整個中原大地。


  西邊戰線,魯肅與劉寵聯合抵禦曹操大軍的侵襲,本來以他們的兵力加上厚實的城牆足以守住新汲堅城,無奈曹操不知從哪搞來一批投石車,那些投石車的威力和外觀,與劉敢的無雙炮一模一樣。


  在無雙炮的轟擊下,新汲城牆不堪一擊,沒了城牆的保護,曹操大軍輕而易舉地殺入城內。


  魯肅舉兵頑抗,最終寡不敵眾,在折了一大批士卒之後,率領殘軍敗逃進入陳國,暫時依附劉寵。


  西邊戰事告急,劉敢卻沒有理會,他親率五萬大軍入侵梁國,兵分五路。


  一路以高順為主將,以陷陣營為主力,共計一萬大軍兵屯盧門亭,於正面牽制于禁大軍。


  一路以魏延為主將,以神機營為主力,共計一萬大軍自西向北,攻城拔寨,無堅不摧。


  一路以太史慈為主將,以神箭營為主力,共計一萬大軍自東向北,高歌猛進,摧枯拉朽。


  一路以甘寧為主將,以錦帆營為主力,共計一萬大軍自水路北上,攪動兩岸,風聲鶴唳。


  最後一路,劉敢親自為主將,共計一萬餘眾肆無忌憚地行軍在梁國境內,一邊招募文武官員,一邊吸納流民降卒。


  劉敢的名頭很響亮,所過之處,前來投降依附的人絡繹不絕,比比皆是。


  僅僅在梁國轉了一圈,一戰未打,劉敢身邊的軍隊就從一萬人增加到三萬餘眾。


  雖然劉敢也知道,這些新加入的人只是烏合之眾。


  但是,這並不妨礙劉敢擴大實力,所有新加入的人員,無一例外被劉敢就地安置。


  不論男女老少,統統讓他們開始開墾耕地,展開一套早已完善的軍民屯田體系。


  劉敢派老兵在這些屯田之地指導個兩三月,等時間一到,一批又一批的可戰之兵就此誕生。


  而且,這不但保障了兵源的問題,連帶著糧食的問題也一併解決。


  劉敢走一路,收一路,所有流民和老幼人士,一概來者不拒。


  到最後,劉敢差點忘了自己來梁國的目的是為了打仗。


  直到于禁忍不住出兵了,劉敢也就將手頭上的烏合之眾交由屬下處理,劉敢自己則帶著一萬精銳,浩浩蕩蕩地殺奔向于禁。


  當劉敢趕到前線之時,于禁和高順已經開戰,場面上的廝殺相當激烈,屍橫遍野,無傷無數。


  劉敢果斷下令,從側翼包抄于禁大軍,並且親自帶領無雙近衛衝鋒陷陣,直奔于禁大軍中帥旗所在地!


  劉敢想要擒下於禁,因為一旦擒下於禁,就等同於斷掉了曹操的一隻臂膀!


  「凡擒殺于禁者,官升三級,賞千金!」


  劉敢的話音一落,身邊的所有戰士都猶如打了一口雞血,臉上掛著興奮之色,不要命地衝刺而起。


  一時之間,兵戈聲大作,喊殺聲整天!

  熱血,沸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