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農門長嫂當家紀事> 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這時節本就是豐收季,家裏院子裏種的瓜果都是李奶奶自個兒精心照看的,這趟上來幹脆都摘了個遍,裝在一個大竹筐裏,李老爹連夜拎著幾袋子稻穀,花了足價的銀子舂米,又親自去蔡家村報了喜。


  第二日兩個老人.大包小包的,起大早催著二孫子趕驢車上來了。


  幸虧春歸這開鋪子本就起得早,李誌高將兩個老人放下,自去鎮郊搬運牛奶,李老爹拍了門才覺著好似來得早了些,可門已經拍了也隻好繼續拍了幾下。


  耿榮很快便開了門,一見兩人連忙笑著喊人:“爺爺奶奶來啦!可是來看蔡嫂子!她還沒起呢,春姐叫她多睡睡。”


  李老爹都笑得合不攏嘴了:“是該多睡是該多睡,我跟你奶奶來得太早了些。”


  耿榮一手一個將人扶進來,隨意一瞧,便瞧見了後頭幾袋子東西。他趕緊又幫著拎了起來,來回兩三趟三人才將東西搬完。


  春歸從裏間出來,也被這占了好一塊地的米麵雞鴨瓜果嚇了一跳。


  她笑著迎上去:“我昨兒還說不是今日就是明日,李爺爺跟奶奶肯定會過來!”


  “有了這好事兒我可不得上來嗎!丫頭,待阿珍醒了,帶你奶奶過去瞧瞧!我把這米麵歸置歸置,待會兒下廚給你們做一桌子好吃的!”


  李老爹一手拎著米麵一手抓了隻雞就往廚房趕,走了幾步又回頭道:“老大該醒了吧,這媳婦兒頭三月最要緊,手頭上那小工做完了可得停一停,陪足三月才行!”


  一番話說得院子裏的人哭笑不得,連剛來的柳家旺夫婦倆都聽得直羨慕。


  “咱們李爺爺可真是,這幾年最高興的時候了!”


  柳家旺:“可不是!怕是過幾日就要發喜糖了!”


  蔡氏前幾年從未想過她還能有今日這福分,一早醒來,李奶奶就坐在床頭慈祥地看著她,床邊已經放了一碗溫熱的雞湯麵,足足的油水漂了一層,鋪了滿滿的一層雞肉,下頭的麵一看就筋道。


  她趕緊起了身,又被李奶奶扶著躺下,笑眯眯道:“你再躺會兒,雞湯麵再涼一些起來吃。”


  蔡氏紅著臉:“奶奶可別慣著我,我都懷過小寶了,沒這麽嬌氣。”


  “懷了孩子怎的叫嬌氣了,你就管躺著,奶奶樂意伺候你。”李奶奶給她掖了掖被子:“雖說是夏日,可被子還是不能亂踢,頭三月最是要緊,老大自小睡相就差,我估摸著要不分房睡吧!”


  “你爺爺啊在房門在等著呢,昨兒連夜去跟你娘報喜去了,要不了幾日,你娘也該上來瞧上一瞧了!”


  蔡氏一聽連忙起身:“爺爺在外頭?那我可得起了,怎好叫他等著!”


  “哎喲,不急的不急的!”李奶奶慌忙將枕頭疊起給她靠著:“你爺爺啊樂意等!”


  “從昨兒聽到消息嘴巴就沒合攏過,逢人就說,等下還得上點心鋪子買點糖分一分呢!”


  蔡氏又是歡喜又是不安,這樣的偏疼怕是親爺爺親奶奶都做不到的,她卻在生了小寶後還能有這一番境遇。


  在李奶奶的要求下她還是先吃完了那碗香噴噴的湯麵。


  蔡氏她娘是下午緊趕慢趕地趕過來的,饒是親娘帶的東西也有限,瞧見自家閨女被人這麽愛護著,眼角早就濕潤了。她擦了擦眼睛,握著春歸的手不住地道謝。她怎能清楚這姑娘待自家孩子的好,若沒有她,她閨女難有這樣的好日子。


  春歸搭著她的手也道著喜:“大娘又要做祖母了,到時可別忘了咱們這些孩子啊,這一個兩個的都等著吃大娘親手做的紅皮雞蛋呢!”


  幾個孩子聽了也配合地討要,一個比一個機靈討巧。


  蔡大娘看著心裏沒有不愛的,疼都疼不過來,連忙將孩子攬過來:“有!都有!大娘還給包個厚厚的紅包給咱們誌遠小寶做零花錢!”


  兩家人足足待了一整天,臨走李老爹還揪著李誌存的耳朵一通告誡,叫他若不把他媳婦兒照顧好就別進家門了,神情認真得旁人看了都要嚇一跳。蔡大娘深知夫妻之道,一個護了自家閨女,她這個做丈母娘的就得護著那女婿,她當即便一口一個好女婿,自家閨女有福氣!兩家人有來有往的,端的一副一家和諧的模樣。


  這日後蔡氏便進入了養胎的日常,而小涼山第一趟番薯季正式開啟。


  九月中,恰逢科考頭一日,小涼山家家戶戶起了個早,對準家門口或是田間的幾塊地揮動了鐵鍬。


  春歸前一日雇了大批的人手,第二日留了蔡氏在家,帶著幾個孩子和耿榮柳仁一道回去,柳仁對出來後頭一趟回去頗為重視,拿了月錢買了一套嶄新的棉布上下衣,在一早穿了出來,沒有一絲褶皺。


  耿榮笑稱他是衣錦還鄉,他也不作聲,隻抿著嘴笑。又哪是衣錦還鄉能比的,再沒有比如今更安穩的日子了。


  馬車是前兒就定好的,照例備了些禮,趁著日頭還沒高高掛起,一家子便上了馬車。後頭跟著好幾輛驢車,人手個個都精壯能幹,妥妥地跟在後頭。


  今日不比從前,遠遠地在山路間就聽到了村裏有說有笑的聲兒。幾個孩子爭先恐後拉開簾子瞧,山間地頭或是家門口都站滿了人,一家子齊齊出動,一人一把鐵鍬正往裏挖著,邊上是一大堆的番薯,個個足有兩個拳頭大。


  抬頭見一隊車緩緩地過來,不用人說也知道定是春歸了!靠近村口的幾戶人家忙迎上去,小跑著便到了馬車前,趕車的耿榮和柳仁忙停了車子,喜氣洋洋地朝人打著招呼。


  “叔兒!嬸兒!咱們帶的人手可夠!這三五輛的驢車可裝得下!”


  “哎喲!裝得下裝得下!裝不下咱們家那驢車也一道上去!”


  春歸牽著幾個小的出來,笑道:“那可說定了,到時就勞煩叔兒的驢車了!”


  那老叔一聽跟得了天大的好事兒似的:“說定了說定了!瞧見了嗎,車子就在院兒裏放著呢!就等你開口了!”


  一行人走過去,春歸見後頭村裏一眾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也端坐在院子裏,指揮著幾個小輩。各家各戶麵上喜笑顏開,小孩子手裏抱著番薯不撒手,大人們便笑邊數著。還有的聽著春歸之前教過的,將一些小個的番薯連藤蔓一道留下,預備著做下一季的種子。


  還別說,這一地確實能長出來不少,能長好就行,拿著銀子也不虧心。


  見春歸過來,這回連幾個長輩都起了身。許久未見的裏正他爹精神頭依舊足足的,拿著煙鬥笑眯眯地瞧著她,村長也拄著拐杖一家一家地看過來,就這麽看到了村頭,幾個老人家滿懷欣慰地望著村裏這副盛景,再看看眼前的春歸,早已有一肚子說不出的感激。


  春歸一個個叫過去,再領著孩子,耿榮一道認人。這些長輩因年歲的緣故,大都不愛出來了,經了去年一場大旱,好些身體也不太健朗,今兒卻齊齊地出了家門,可見心裏有多看重今日這事兒。


  春歸已經來得夠早了,可村子裏今兒起得更早,她走過來的功夫,家家戶戶早已挖得差不多了,又有許多長輩在,春歸也不願多耽擱,轉頭就叫阿榮上車拿了一個匣子過來。


  上回那個匣子裝的是滿滿的契約,一張張都是村裏的希望,而今兒裝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上皆是掩不住的激動。


  今兒這匣子裝的自然是銀子,一錠一兩或是二兩三兩,打開來滿滿的一匣,大的小的擠在一起,看得一群鄉民又是高興又是抹眼睛。


  春歸忙道:“叔嬸們挖完了番薯便到這兒來找阿仁核對名單,若無誤,就到阿榮這兒拿銀子!”


  順著春歸的手看過去,那頭穿著體麵的柳仁正拿著一張紙和一支筆,在村口的木桌木椅前坐下,溫和地朝眾人點著頭。


  瞧見柳仁如今跟從前比似換了個模樣,一群人又是訝異又是羨慕,想到春歸說的話,又忙不迭地過去排了隊。


  頭一個是個青年,替自家的老爹過來:“阿榮,我家是一畝,你瞧!除了留作下一季的種子,全數都收起來擺地上呢!都快成一座小山了!”


  耿榮遠遠看去,點了點頭,在名單上劃下一筆,旁的阿榮立刻給了一兩。


  青年拿到手裏,眼睛都發了亮光,連忙跑到自家爹娘身旁,一家子你摸一下我碰一下,最後由自家老娘小心翼翼地放進了布袋裏。


  後麵排著隊的看得更是興奮。


  遠在村尾的便由請過來的小工跑到那處去看,核對無誤後再放銀子。


  一個婦人拿到銀子後邊用袖口擦掉掉下來的眼淚,一邊笑著:“不怕你們笑話,自去年大旱到如今,咱們家還沒掙夠一兩銀子呢!”可今兒她們家種了整整三塊的番薯地,就是實打實的三兩!

  叫她如何不想好好哭一場。


  那頭發放銀子的耿榮看著一個個淳樸的鄉民得了銀子,有哭的,有笑的,對春歸千恩萬謝後,仿佛對往後的日子有了天大的希冀,整個村子已沒有任何一絲之前聽到阿仁說的大旱時候的死氣。他看在眼裏,對那日自個兒同春歸說的話也產生了一絲悔意。


  那些小怨小恨,在這樣的情形下似乎早已不值一提。


  一個一個放完銀子已經是正午,家家戶戶得了銀子立刻轉頭寶貝似的藏進家裏,又忙不迭地跑出來跟請來的小工一道裝著番薯,身上似有幹不完的勁頭,有全村人幫忙,很快便裝滿了五大車。


  裝到一半時李老爹見遠遠不夠,早就叫誌高將家裏的驢車趕過來,之前說要借驢車的那位大叔更是熱情地將車子送來,說著要幫春歸把滿滿一車的番薯給送上去!

  春歸也不拂了好意,笑著給應下了。


  待到正午過後,一村人在日頭的炙烤下也沒有困倦之意,硬是要留春歸幾個吃飯。


  春歸笑著看過眾人:“嬸子們,飯就不必了,家裏蔡姐姐可等著我呢,她如今有了身子,咱們家幾個小的一日都離不得,說要看著小弟弟小妹妹長大呢!”


  今日本就是過來看看熱鬧,看過了也急著回去。


  說到蔡氏,婦人們沒有一個不羨慕的:“既是這樣,咱們也不好留了。”


  春歸笑笑:“日後有吃飯的時候,各位嬸子可要留著家裏的米麵,咱們家幾個小崽子飯量可都大得很!”


  “那是!嬸子們都留著!拿了今日這銀子,頭一件事就是把家裏的米缸給裝滿了!再去隔壁甜水村割兩條梅花肉掛房梁!”


  “哎喲可別說了,我都好幾月沒吃肉了!今兒大家夥一道去甜水村買下那屠夫半隻豬腿解解饞才行!”


  你一說我一說,倒是把去甜水村買肉的事兒給定下了!


  春歸看著眾人歡欣鼓舞的模樣,同幾個要好的長輩笑著點了頭,便要回去了。


  這幾車子的番薯也該好好存放,等郭如意從京都下來再做打算。


  如此,滿村的人又真心實意地隻把馬車送到山路那一頭,直到看不見了才轉頭回來,又急匆匆地回家拿了半吊子錢,結著伴去了甜水村。


  可想而知今兒甜水村的老屠夫家裏可比過年還熱鬧。


  而剩下得了銀錢也不舍得吃的婦人則一道說著話,侃天侃地地說了一會兒後順道一瞧村子另一邊緊閉的一戶人家,不由得感歎道:


  “都是懷孩子,李蘭可比不得阿珍的好福氣!她啊,苦日子在後頭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