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農門長嫂當家紀事> 第二百四十章石碑

第二百四十章石碑

  慈安堂選了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靠群山,離幾處鄉裏最近,考慮到方便搬遷,也是適合老人家居住。開工時風風火火的,常有路過的鄉民隨時過來瞧上一眼,可以說這地方是在眾人眼皮子底下立起來的,隻看得到外邊一排長長的院牆,有富人家兩進兩出的宅子這般大,外頭兩座石獅子鎮著,院門修得古樸未顯華麗,上頭匾額是知行親手所題“慈安堂”三個大字,隻還沒見過裏邊如何。


  鄉裏的大工程,又是天底下頭一樁,鞭炮掛起之日早早地就圍滿了人。


  不論是有沒有空的,都前前後後地趕了過來,看著兩縣一部分官差已經開出一條路,附近鄉裏要住進慈安堂的老人家大都大開著門口,門口又圍著一些鄉鄰,個個麵上一派喜色。


  老人家不方便動手,到時若隻靠著這些官差大有忙不過來的架勢。


  眾人一合計,索性一道幫起了忙,也加入了收拾的行列裏。


  更別說那些後來的地主老爺們,早就得了消息,帶著一眾家丁管事從家裏匆匆趕來。


  這下人可就多了。


  這些家丁早就在家被狠狠敲打過,通通擺出了一副好麵孔,就是有幾個仗著主家在外沒個好臉色的,此刻也盡是一派親近的模樣,一口一個大娘大爺地喊著。


  待祁佑一家子坐著馬車到時,周邊路上堆著整整齊齊的行李,老人家邊上都有人或是攙扶或是一道說笑。從兩縣裏趕過來看熱鬧的鄉民把周圍圍得水泄不通,可官差們開出來的這一條道卻是開闊的,等有人大喊了一聲“縣令大人來了!”後,慈安堂前圍堵的人群便讓出一條路來。


  稱得上秩序井然。


  “這清早,還以為咱們來得夠早了,沒成想鄉親們更早。”


  兩夫妻帶著幾個孩子坐在一駕馬車上,拉開簾子四處看了看。


  到此時,知行才大鬆一口氣:“春種已過,鄉親們難得有空閑,又是這樣大的事兒,他們也不願錯過。”


  春歸攬過知敏,又看看幾個眼裏泛著新奇的孩子,嘴角微微勾著。


  這些孩子也是好不容易放個月假,本想好好休息一陣,春歸卻覺得今兒是個難得的時候。言傳不如身教,這群小子裏小寶跟誌遠大有走仕途的架勢,待那時他們這幫大人總不能時時在旁指導,不如趁還小的時候,耳濡目染,親身地參與到祁佑跟知行的政績中來。


  這是極為難得的機會,同蔡氏一說,她便反應過來。


  哪怕日後不做官,也希望正直與善良能刻在這些孩子的骨子裏。


  人群剛開始還鬧哄哄的,待兩駕馬車行到岔路口,已經寥寥無聲,個個爭著看向馬車。


  “誒!怎麽有兩駕馬車?除了大人還有誰過來啊?”


  路兩邊的人看到後邊還跟著一駕馬車,不由得問道。


  “不知道啊,且看著吧!”


  慈安堂前,隨著兩駕馬車一前一後停下,頭一輛車上下來了祁佑知行眾人,一眾鄉民連忙笑著喊道,同春歸也打起了招呼。


  都是鄉裏鄉親,多是見過的麵孔,春歸跟如意也覺著分外親近。


  隻叫眾人疑惑的是,後一駕馬車卻又慢悠悠地行到慈安堂右側牆根邊上,隻下來了趕車的一個官差,裏頭卻是沒個人影。


  不等眾人開口詢問,兩個聞訊趕來的官差朝知行跟祁佑說了前頭的情狀,一幹鄉鄰與富戶們叫來的家丁管事已經早早地準備幫忙,如此也省了官差們的力氣。祁佑點了點頭,叫過那趕車的官差,囑咐一陣後,一人沿著大路跑了幾步,朝岔路口站立的一幹官差打了個手勢。


  手勢一落,就見幾個鄉裏的預備幫忙的鄉親與家丁管事們立刻動起了手,將邊上老人家的行李抬起朝慈安堂走來,另有兩個婦人攙扶著老人家跟在後頭。


  剩下兩個官差卻是轉頭走向另一駕馬車,掀開簾子跳了上去,不知在裏邊抬什麽東西。


  剩下來圍觀的百姓們紛紛看過去,等了好一會兒,才看到兩人從車上抬下來一塊半丈高的石碑,吭哧吭哧地運到了邊上,靠在了牆根上。


  “這是什麽東西?”


  “謔!好大一塊石頭,難不成是鎮宅的?”


  “鎮什麽宅?這地方好風水,又有這兩座石獅子立著,哪裏要一塊石頭來鎮宅子了。”


  可任他們怎麽琢磨,也沒見兩個大人說出這塊石碑的用處。


  此刻大人們正瞧著前邊陸陸續續過來的扛著行李的鄉民們,個個手拎肩挑,時不時望望跟在後頭的老人家。


  “來了來了!”


  “哎喲,不看不知道,這一看,咱們這縣裏竟有這麽多孤寡老人家。”


  “哪裏是不知道,除了兩個大人還有誰在意啊,咱們這些鄉裏鄉親的,自己的小家都顧不上了,哪有閑心去照料旁的長輩。”


  “細細想想,咱們都有老的時候,誰能知曉臨老能出個什麽三災五難的,可如今我卻是不怕的,有兩個大人在,咱們兩縣好日子長久著呢!”


  “你們瞧瞧,那幫富戶如今這殷勤的好麵孔,又接地氣兒又好說話的,這宅子還有他們一份功勞,可放從前,有見他們這般模樣嗎?要我說啊,還是咱們大人會打算。”


  鄉裏人眼睛都擦得雪亮,心裏真正惦記著的還是祁佑跟知行兩人。


  幾個孩子貼在春歸幾人身側,不時聽著眾人細碎的交談聲,若有所思地對望一眼。


  前邊人快到時,看顧著石碑的兩個官差便小跑到慈安堂前,將大門敞開,裏邊立刻出來了一個婦人,朝眾人笑著,拿起門後邊的掃把,將大門口掃得一幹二淨。


  “這不是石頭媳婦兒嘛!”


  人群裏早有人認出了她。


  “石頭沒了後,這閨女帶著孩子供養公婆,是個性子和軟的,前兒是聽她婆婆說起過,沒想到還真來了!”


  慈安堂裏不時傳出些許聲響,想來一早就有人進去候著了,簡單瞧上一眼都能看到裏邊幹淨整潔的模樣。


  見眾人都躍躍欲試地想進裏邊看一眼,祁佑朝人群拱了拱手,溫聲道:“鄉親們稍等,等老人家安置完畢後再請鄉親們到裏麵一看。”


  “誒!好好,咱們不添亂,不添亂。”


  眾人紛紛應道。


  如此等到一眾鄉民浩浩蕩蕩地一路扛著行李過來,眾人也早早地避開,顯得整條路又寬闊了些。


  跟在一旁的二十來個富戶平日裏出入都是馬車不離身,如今卻實實在在跟著走了這一長段的路,身邊的管事家丁全數派出去,個個身上大包小包。


  走到後雖顯疲累,可一看到知行跟祁佑兩個,又立刻來了精神,拱著手朝兩人行禮。


  今日這陣仗,知行也不吝誇讚:“還是老爺子們想得周全,多虧了你們帶來的人手,不然光靠著咱們也不知要忙到什麽時候了。”


  “哪裏哪裏,全靠兩個大人運籌帷幄!”


  知行跟祁佑都沒空使這來回周旋的勁頭,如此便也不回話了。


  兩人直接跨進了大門,先將這七十六名老人家引了進來。


  二進二出的宅院,裏邊的構造卻同尋常人家住的院子不同,而是跟京都裏慈幼堂差不多。


  拋開前頭遮蔽的長廊,共有矮房四列,一列足十間,每間可住兩人,兩列之間以樹木空院隔開,前邊引著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的老爺子住下,後邊都是歲數頗大的婆婆。


  早先放出消息,早有平日裏交情頗深的老人家約著一塊兒住著,這會兒就方便多了,放下行李便可入住。


  房間裏幹淨整潔,大窗一開照得透亮。


  床鋪都是又大又寬,上頭鋪了一層軟乎的褥子。


  小桌,板凳,躺椅,樣樣齊全。


  最中間的空院子足足占了四分之一,院子裏一圈四季金桂環繞,整座宅子溢滿了撲鼻的香氣,裏邊整套的石桌石凳布滿,各處可見菜地草皮。院子一側是四間廚房和留給幫工們落腳的房間。


  招進來的二十來位婦人都是幾處鄉裏的熟麵孔,正從前後四列屋子裏出來,個個手裏拿著抹布掃把,顯然是剛清掃完畢。


  瞧見了這滿院子的人也不陌生,歡歡喜喜地喊著大爺大娘。


  再細細聞著,已經有香味兒從幾間廚房裏傳出來。


  前頭的婦人解釋道:“廚房裏正做點心呢,怕這大早上的大爺大娘們沒吃多上,待會兒墊墊肚子。”


  這樣清爽的屋子,貼心又妥當的安置,周圍又都是相熟的鄉裏鄉親。


  早有忍不住的老人家眼角濕潤,用袖口掩著麵哭了起來。


  眼尖的婦人連忙迎上去安慰道:“大娘可別哭,大好的日子,以後啊有咱們陪著你們呢!”


  “唉!唉!大娘不哭!”


  正是熱鬧之際,廚房裏又趁勢將做好的糕點端了出來。


  這都是郭家鋪子裏退下來的老手,做出來的點心哪能不好吃。


  老人家們被扶著坐到石凳上,乘著樹底下的陰涼,大早上一口香香軟軟的糕點落肚,再沒有比今日更舒暢的。


  後頭跟進來的鄉親們一瞧這副景象,心裏又是歡喜又是羨慕。


  “等咱們老了不知能不能住進這裏啊!”


  身旁有人笑罵道:“你底下三個兒子呢,住這兒做什麽!”


  隻是笑罵完,這人心裏也生出了一絲羨慕。


  到老了能結伴住上這麽一個地兒哪有不好的。


  點心還是多的,婦人們此刻就幫起手來,端著盤子叫鄉親們也嚐了嚐。


  一時之間這滿院的熱鬧引得人都不想出門了。


  祁佑跟知行一合計,叫了人將門口的石碑抬了進來。


  待到眾人跟前一放,場麵才稍稍平靜了些。


  二十幾號富戶們正露著笑同鄉親們打招呼,一見這石碑,也不知怎的,心頭忽的一頓。


  待到那石碑刻了字的一麵顯露在眾人眼前,眾人的笑聲,說話聲才徹底消了。


  再看跟前那二十幾號富戶,個個睜大了眼,好似做夢似的,愣愣地看著上頭自個兒的名字。


  有的揉了揉眼睛,有的幹脆掐了一把胳膊,等確認無誤後,一陣狂喜湧上心頭。


  顫著聲兒:“大……大人……這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