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放棄(假期求票)
“公子您決定就好,這些鬼物要醒過來了,老馬也要走了,這是召喚我的符篆,您下次隻要燃燒這個符篆,我就會知道,趕過來與您引路。”
說著,這牛頭怪拿出了一枚符篆,上麵依稀編織著馬天成三個字,顯然就是這家夥的真名了。
這家夥竟然拿出了書寫有他真名的符篆顯然是有心與自己交好了,因此,他也不客氣,收下了,道:“多謝馬大哥!”
“不敢不敢,我要走了,你們也趕快走吧,慢則有變。“說完,他雙手又一撕,將空間撕出了一個大洞,然後邁了過去。
等他過去後,這空間迅速消弭,電光火石之間,陳天隻看清對麵是一個繁華的大城,裏麵無數鬼物走來走去,都是清醒有理智的存在,不像這裏的鬼物,渾渾噩噩的,如果沒人驅使,隻會一直遊蕩或者沉眠。
待他走後,陳天迅速拿起鬼門關,將渾身修為轉換為《鬼王經》,然後源源不斷地輸入這鬼門關中。
在祭煉的過程中,他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一些信息,這鬼門關是天然形成的,是一處地方的陰氣過盛,慢慢淤積,就會形成這樣一處所在。
自從後土大帝演化幽冥以來,任何一處的幽冥世界理論上都是相連的,除非被特意隔開。
不過也正是因為是天然造化形成的東西,這東西裏麵蘊含的是有關幽冥的法則,卻不像人類的法寶禁製那樣齊全,可以被煉化使用,可是卻不能歸某一個人永遠占有,誰搶到就能用上。
它也沒什麽別的功能,就是一個門戶,連接幽冥和人世間的門戶,平時人死其實不會用到,直接通過天地間的感應被拉入幽冥,隻有某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有大規模亡魂需要驅逐、收納才會用。
而鬼眼他們這一派,其實以前一直用這東西當做一個避難所,當被外界追殺,無處可逃時就躲入這裏麵,延續傳承,等天下大亂又會出來興風作浪。
平時,陰司也不會管,畢竟有人看著,不讓一些凡間修士去陰司鬧事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暗地裏得一些方便,陰司管他幹嘛?
至於他們大規模屠殺凡人這種事,除非真的天怒人怨,否則自己做業早晚也是自己承擔,陰司更不會在乎,世間哪裏不死人?
得到了這信息以後,陳天也不多說,直接將他張開,重新打開門戶,往對麵一看,那邊已經是亂戰一團了,紫荊關被兩麵夾擊。
正麵當然是明廷組織的真君們,背麵卻是武陵軍,要在幾天以前,發現這裏有問題以後,他就讓黃芪直接將青島的武陵軍直接北上,在直沽口登錄,然後直接捅了他們一刀。
而對麵的鬼道元神,目前並沒有防備這邊的情況,畢竟他們被扔入了幽冥世界中,不死也要脫層皮,哪會這麽快就出來了,而且出來的地點不一定在哪裏。
哪知道陳天他們解決問題的速度這樣快,在他們還沒做出反應的情況下,幾位元神真君跨界而出,直接出現在紫荊關的內部。
這下就容易了,幾位元神真君首先集火解決了鬼眼,他盡管神通了得,卻被突然而來的打擊打的無還手之力,法寶、神通、法術都來不及釋放。
隻有被動的法寶、法衣之類的阻擋了一下,給他爭取了一點喘息的時間,可是這麽短的時間,他身上的法寶一一被毀,他隻來得及釋放了一個替死類法術就被淹沒了。
他那替死法術讓他在旁邊幽魂身上重生,可是接下來又被古越真君一劍了結,神魂再次要出竅遁走時,直接被一連串雷霆和劍光剿滅。
其他鬼道真君本就不想再堅守,隻是因為鬼眼強壓,加上這裏環境被改造成適合鬼修施展,沒讓武陵軍的煞氣衝垮陣法。
可即便如此,兩麵受敵,又知道周圍短期內沒有支援的處境也讓他們極為不情願,心知這裏的陷落隻是時間問題。
如今,鬼眼一死,這些家夥頓時就如鳥獸散,陳天他們也不客氣,每人追著一位真君就開始下手,而且外麵還有那麽多正道真君攔截,此戰過後,這些邪道修士應該沒有幾個能留下來。
結果果然如此,陳天追著一位邪修,這是一位魔道修士,其遁法速度緩慢,但是術法詭異,不過陳天有雷霆在手,一道道雷霆劈下來,他再詭異的法術也沒作用,最後將其直接劈成了焦炭。
這一戰,直到三天之後才完結,鬼修能逃走的,不過兩三位,不過就不知道那些死了的有沒有化身在外麵,不過即便如此,邪修鬼道也是傷亡慘重,元氣大傷。
此戰過後,明廷並沒有趁勢進軍,反而摧毀了紫荊關,淨化了這片土地之後就退了出去,反倒讓李檀趁機接收了這裏,重新築關,準備進軍幽燕。
自從這場鬥法完了之後,陳天就回辰漏觀閉關了,隻是給了黃芪幾點建議,讓他不要急著收複中原,而應該先安撫新占下的黃河以南,恢複生產,培養官員,待準備完全後再繼續進軍。
他回辰漏觀主要有兩件事,一是修複太玄珠,繼續完善這裏麵的禁製。二是推演完整的諸天星辰陣,準備將整個神州大地,東至大海,南到交趾,西越流沙,北涉北海之內的廣大地域都覆蓋到這個陣法範圍內。
而且對應的星辰不止七曜、四象、三垣,而需要覆蓋諸天星辰,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讓諸天星辰的星力都能被接引而來,補充天地元氣。
同時,也讓整個神州的地脈都納入這個係統,梳理地氣,調節地脈,盡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
他相信,如果真的布置完成,靈氣消退的趨勢應該可以得到製止,甚至扭轉,修行可以大興於世,也就是人人有修行的可能。
這才是他建立明廷,推廣修行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抵抗蒙兀人的殺戮,更是為了阻止靈氣衰退,締造一個修行盛世,讓修行不再是傳說中的事物。
這才是真正的扭轉造化,再造乾坤。
而此時,蘇越卻並沒有返回桃園,他自從淮河之戰起就被調入軍中效力,一路卻沒多少出手的機會,此時卻被黃芪給帶著黃夏去拜訪昆侖、樓觀道,以感謝他們在大戰中的付出。
這是一場外交性質的拜訪,主要是小輩間拉拉關係,同時落實雙方在戰前達成的共識。
臨走前,陳天已經告訴蘇越從昆侖得到的夔獸的信息,讓他自己想辦法去捕殺,然後煉製他的本命法寶,他不會插手此事。
蘇越這次也想去找昆侖的修士了解一下夔獸更多的信息,畢竟這種天生雷屬性異獸,肯定極難捕獲。
不過,他也早有意要去東海闖蕩了,畢竟老是在陸地上混,實在是沒什麽收獲,還是去無盡之波的東海闖蕩一番。
蘇夢蝶、趙巧稚、鐵牛也沒什麽意見,他們也想去海外見識一下,特別是金丹遍地走的三仙山,他們可是早聞大名了。
且不說這邊如何,明廷接連取得勝利後卻沒有繼續進軍,讓李檀和忽必烈都鬆了一口氣,畢竟還有時間讓他喘息一番,至少有時間重建金帳軍。
但是郝經等人卻極為擔憂,明廷的停止進軍不意味著徹底和平,尤其是黃河以北,根本無險可守,蒙兀人如何能守住這大片地域。
因此,他們懇請忽必烈直接放棄黃河以北,將其交給李檀,讓李檀暫時對付明廷,而蒙元退守幽燕地區,借助地利、完善海防,隻要能守住幽燕地區,未嚐沒有再一次統一中原的機會。
忽必烈極為猶豫,這個策略從根本上來說,是正確的,可是他此時卻不敢怎麽做。
淮河之戰已經失敗了,如果他再直接讓出河北,不說天下人心如何,蒙兀人能答應嗎?他們想要一個接連失敗的人當他們的大汗嗎?
要知道,他繼承大汗之位後,雖然通過與阿裏不哥的戰爭將反對他的諸王削去了大半勢力,可是朋友不滿的人存在更何況他接連失敗,有更多受了損失的蒙兀貴族開始觀望。
更致命的是,這次戰爭,損傷最大的兩隻人馬,一個是漢地糾結起來的漢軍,一個是金帳軍,都是損失慘重,可是這也是最支持他的兩股勢力,其他蒙兀貴族雖然也損失慘重,可是相對而言,他們的實力差距縮小了。
他扔在權衡,是壯士斷腕,拋去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而鞏固幽燕呢,還是支持一下,看有沒有轉機。
可是,當李檀方麵也在蠢蠢欲動,不斷摩擦的時候,他就必須要做出決定了。
最終,他首先帶著重新整合的金帳軍坐鎮和林,一連滅了好幾個不服他的王公,震懾異己,又強令他們奉上物資供奉,測試他們的忠心程度。
當這一切做完的時候,他就開始安排所有人開始從黃河以北撤離,隻保留了數處重要的軍事設施,讓他能隨時從這些地方進軍。
不過在撤離之前,他還下令,大肆搶劫了一番,金銀、糧食、布帛,有什麽搶什麽,最後留下一片殘破的地區,撤往了塞外。
當他開始撤離的時候,李檀也想攔截忽必烈帶著物資的軍隊,可是當被教訓了幾次之後,他便龜縮了起來。
等忽必烈撤退以後,李檀接收了這所有地方,但他也無力大規模賑濟百姓,造成黃河以北流民遍地,盜賊四起,處處是烽煙。
不過,他轉眼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青島的張世傑替他籌集百萬斤糧食,用於償還明廷占據青島和邳州的代價。
對此,張世傑嗤之以鼻,隻是加強了戒備。
果然,李檀幾次帶兵來犯,卻對青島天險和精兵莫之奈何,隻能封鎖邊境,截斷進入青島的流民路線,以此泄憤。
不過這也觸犯了許多人的利益,尤其是河北的一些豪強,他們也看出來了,明廷統一天下隻是時間問題,不論是忽必烈的蒙元還是李檀的偽魯政權,都撐不過幾年了。
因此,他們一麵與青島接觸,好在統一之時有個進身之階,另一方麵也是覬覦青島能帶來的大宗物資,包括良稻種子,棉布、棉花等,這些都是現在北方急需的東西。
而這條商道也給明廷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各種藥草、金銀、人口、特產從這裏運回南方,極大的繁榮了市麵。
大戰過後,整個南北都一片凋敝,黃河以南的河南不說,就連武陵府都是戶戶掛白,家家帶孝。
黃芪親自回了一趟武陵府,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村寨,到每個公祭現場致哀。
每個大的寨子中都會舉行公祭,由當地的鎮守修士舉行超度儀式,並建立烈士陵園,埋葬戰死者的骨灰,每年都會派人治祭。
黃芪每到一地,都會親自致哀,給親屬發放撫恤,對因為父兄戰死而孤苦無依的幼兒女子,承諾由官府扶養。
對因丈夫戰死而剩下妻兒的家庭,頒布了《婦女保護法》,承諾丈夫的財產應由妻女繼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占有,有之,輕則流放,重則斬首。
最後,則是發放各種撫恤,包括財物、田土、住宅,甚至可以由官府代為耕種,每年隻要領取收益就可以了。
這些措施,極大地緩解了武陵府暗暗湧起的潛流,尤其是那些受到照護的家庭都成為當地的標杆,有任何好事,官府都會優先考慮他們。
因此,武陵府反倒湧起了一股戰爭熱潮,每個人都想通過戰爭再撈一筆,反正無論如何都有官府托底。
對此,明廷自然也樂得如此,繼續在當地征兵,準備將來用之於北方的戰事。
武陵府之外的祭祀就顯得簡單的多,隻是由閣臣代為致祭,發放一筆撫恤就是了,而且這撫恤多是以土地的形式發放,不過,對戰死者妻兒的保護,一視同仁。
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恢複生產,因此,各位閣臣也不在金陵待了,帶上種子趕往各地,恢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