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轉折
何氏進來瞧見三娘,面上一滯,又望了望堂上這情景心下瞭然。
「余大人安好,民婦這廂有禮了。」何氏沖余縣令福身行了個禮,便屈膝跪下。
余縣令只嗯了一聲,問道:「你那時與我說是府上姨娘下了毒,怎麼她現在卻說自己去的時候傅老太太已經中毒了,這你要作何解釋。」
何氏不焦不躁道:「殺人那可是大罪,她定是想脫罪才這般說的,又沒有人能為她做證。況且那碗毒藥是她喂老太太喝的,她自己不也供認不諱么?」
聽起來的確有理,余縣令又望向秋姨娘想要詢問,卻被三娘搶了先。
「大人,適才我與您說起過,祖母所中之毒乃是雷公藤。這種葯吃下去毒發起碼也得一日之久,就算藥量重些也得半日。我姨娘半夜去的松壽堂,祖母辰時去世,試問短短兩個多時辰怎會到毒發身亡這一步。」
何氏聞言大驚,忙辯駁:「胡說八道,你怎麼就知道那東西是雷公藤?莫不是與你也有關!」
簡直是胡攪蠻纏,還想拉她下水:「府里上上下下都能知道我是辰時之後才到的,您不用往我身上潑髒水。至於我是怎麼知道的還虧得我幼時頑皮,總愛擦傷蹭傷,那雷公藤可用來消炎,所以我識得。」
三娘說這個倒是真的,小時候太頑皮沒讓秋姨娘少操心。
「光靠嘴上說就能斷定了么?你莫不是以為余大人沒腦子,會憑你幾句話就做決斷么?。」
何氏自來都不怎麼會說話,余縣令聽了她這話有些尷尬。
三娘輕笑道:「祖母的遺體不還躺在宅子里呢嗎?大人可派人前去驗屍,是什麼毒一驗便知。」
這倒是個主意,余縣令當即就要遣人去驗屍。
「慢著!」何氏有些驚慌了,她本想著把秋姨娘關進去再找幾個人作作偽證就能把這事圓過去,哪裡想到半路殺出三娘那死丫頭:「余大人,俗話說死者為大,我母親剛離世,頭七都未過呢,這樣恐怕不太好吧……」
呵!何氏想拖時間,她可不會讓她得逞:「嫡母該不會是想拖著把祖母的遺體處理了吧?」
「你…你胡說!」何氏此時有些按耐不住了,她此時才覺得三娘是個難纏的主,讓她跑了簡直就是大錯特錯。
余縣令也看出些端倪,不顧何氏阻攔,派了仵作到傅家驗查。
三娘卻將其攔住:「小女子知道大人英明,可是派人過去不如大家親眼見證為好,不如將祖母的棺槨抬來當場檢驗。」
余縣令皺著眉,覺得傅家這個三小姐要求太多了些,不過想想第一樁命案辦的細緻了也好。
「也罷,去幾個人將棺槨抬過來。」
何氏此時跪在那裡不說話,心裡卻是七上八下的。
此時外頭的雨也停了,衙役們抬著棺槨順著河洝城大街一路到衙門裡頭,引來好些看戲的人,隨著傅老太太棺槨而來的還有傅靜嫻。
棺槨就放在院壩裡頭,仵作拿上工具讓衙役開棺。
門口一下擠了好多看熱鬧的,嘰嘰喳喳的說話,顯得嘈雜。
仵作不受其影響,認認真真的查看,不多時,他便又來到余縣令跟前:「稟大人,這位老婦人腹中腸道與肝臟部分皆有出血現象,確實是死於雷公藤之毒。」
「大人,當晚喊我姨娘去松壽堂的正是我嫡母的人,這擺明了下套坑害我姨娘,請還我姨娘一個公道……」三娘立即出聲,搶得先機。
何氏愣在那裡,無言以對。
而秋姨娘看著三娘滿是疑惑,就好似看一個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三娘觸及她那眼神急忙迴避,救人要緊,往後的事她自會解釋。
「砰!」余縣令拍下驚堂木:「此案尚有疑點,暫不決斷,將何氏與這位姨娘一併收監,明日巳時再審。」
三娘嘆了聲氣,時辰確定有些晚了,只能拖到明日。
「大人!余大人!民婦冤枉啊!冤枉啊……」何氏一聽要將她收監,急忙喊叫起來。
余縣令不耐煩的向衙役擺了擺手,示意他們拖下去。
傅靜嫻從人群里沖了進來,往何氏那邊奔去:「娘!」
何氏看到自己的女兒激動道:「靜嫻,快救娘…救救娘……」
衙役把傅靜嫻推開,硬把何氏帶了下去。
三娘沒去管何氏她們,而是到了秋姨娘身邊,伸手為她理了理髮髻:「姨娘再堅持一下,我一定救您出來……」
秋姨娘拍開她的手:「你不是三娘,你到底是誰?」
她就知道瞞誰都行,就是瞞不過秋姨娘,可她現在還不能說:「姨娘傻了嗎?我不是三娘能是誰?」
秋姨娘仔細看她眉眼五官,確實是三娘不假,可她今日的言行舉止分明又不是三娘。
就在秋姨娘恍惚之時。衙役過來將她帶下去了。
余縣令已然到後堂去了,門外看熱鬧的也走的走,散的散。
三娘剛要離去卻被傅靜嫻叫住:「三娘.……你那日所說,擔下罪就得償命是真是假?」她面上焦慮不安,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你是瞧見你母親方才那副模樣的,若不是償命她用得著這麼驚慌么?」
傅靜嫻聽她淡淡這麼一句,心裡卻是五味雜壇:「就沒有解救之法?」
「本來是有的……只要府里上下咬死說老太太是因為傅老爺之死傷心過度而服毒自殺的,那麼一切可迎刃而解。可惜你母親心狠,非要清光咱們這些障礙,現在落得這樣的結果,是她咎由自取。」
何氏想一石二鳥,可惜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傅靜嫻有自知之明,這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形,說什麼都不頂用,她轉身朝衙門後堂去了。
三娘當她是去給何氏求情,沒管她,自行離去。
次日,河洝城中流言紛紛,說原縣令傅老爺恐是死不瞑目。他前腳剛走,臟糠之妻後腳就勾搭上情郎,還夥同情郎坑害了自家婆婆。
昨日聚在衙門外看熱鬧的人們,正好奇為這事的來龍去脈,今兒有了這等流言,自然就傳得滿城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