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踢開永樂> 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

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

  金純還在震驚允熥對於自己創下的講武堂制度進行大規模變革這件事情,而跟著允熥有幾年了的景清早就見怪不怪了,認真思索起來。


  過了一會景清說道:「殿下,那畢業生的前程怎麼安排?以前都是地方推薦上來,這些年地方上和京城的都司衙門還有衛所也形成了優先提拔講武堂學生的慣例。」


  「但是以後指揮僉事以上的可襲世職的子弟均可入講武堂,則各地必然在提拔的時候偏向這些子弟。」


  「大明四百多個衛所,世襲的子弟眾多,就算一半是出類拔萃的,也是很多了;難以考上更為高一級軍校的學生恐怕在讀完講武堂之後的前程難以有多少改變,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認為上學未必有用。」


  「若是要改變這一情況,卻又不是三五年之中可以改的,軍中派系眾多,陛下又不是懿文,年紀,還輕些,急切難改。」


  允熥聽了景清的話,覺得有道理。大明雖然正式立國才三十一年,但是軍中提拔也有了自己的規則;朱元璋後期同意設立了講武堂,但是也只是當成一個軍官培訓班而已,朱元璋對於自己設立的制度可是很有自信的,不會輕易改變。


  現在允熥可沒有朱元璋的那個威望,不可能一聲號令就說改什麼就改什麼,除非是給官員漲工資;所以只能慢慢改變。所以他的軍校改制策略就不太好了。


  允熥問道:「景卿,你覺得該如何?」


  景清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將指揮僉事以上的將襲職子弟入講武堂讀書,但是不與之前的各地共舉薦三百人入學混淆,即這些指揮僉事以上的將襲職子弟入學只是替代了之前的襲職考核,並不是就與那些真正通過推薦而來的講武堂學生一樣了。」


  「為了明確示以區分,還是把他們的入學學習年份改為一年,考試合格即可回去襲職,不合格繼續學習。」


  「而原來的三百人推薦入學不變,指揮僉事以上的將襲職子弟也可以繼續獲得推薦。同樣,若是推薦入學可畢業,之後也可襲職。」


  「此外,對於陛下所說設立更為高一級的軍校,臣覺得還是緩一些為好。」


  好吧,允熥的意見被大大的修改了一番,不過允熥思考之下覺得景清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好在這是私下裡徵求意見,所以允熥可以不在意的更改自己的想法,反正別人也不知道。


  但是允熥說道:「朕欲設立更為高一級的軍校,也是為了選拔更為厲害武將人才,充為班底;畢竟現在講武堂三百人一屆,朕看顧不過來。」


  景清正在思考,但是這時剛才一直在當看客的金純說道:「陛下,陛下身邊有中書舍人,有翰林院的翰林,這都是文官;陛下何不以講武堂最優秀的學生二三十人,與中書舍人一樣充為內閣侍從?」


  聽了金純的建議,允熥馬上眼睛亮了,說道:「卿所言極是!」


  他思維出現盲區了,因為後世的不同等級的上學制度,在小學之後有中學,中學之後有大學,大學之後有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之後還有博士。


  所以允熥下意識的搞得就是繼續上學,忘了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弄到身邊當侍從或者參謀。


  三人又進行了一些完善,把這件改革的事情弄得妥善了,然後允熥吩咐道:「你們不要對外聲張,等我回去正式下達命令之後再說。」


  景清與金純答道:「是,陛下。」


  允熥隨即打道回府。半路上允熥還想著:「自己還是有些思維被局限了,很多事情這個時代的人其實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自己那貼近現代思維的想法未必就是適合現在的,以後還要多多思考才行。」


  允熥如此自省了一番。


  允熥看著天色還早,決定下車步行回去。當然,安保自然也不會放鬆的。


  這一溜達,就到了上元縣的縣衙附近。


  今日是十一月十六日,正是每月的放告日之一,現在天還沒黑,所以趕來縣衙告狀的人不少。


  允熥臨時決定看看這位他忘記了名字叫做什麼的知縣怎麼審案,所以要擠進人堆之中觀看。


  允熥覺得在宮中每日都是看下邊的人的報告,民間實情如何已經不太了解了,所以決定看看大明首都的最底層的主官怎麼樣。


  今日到了現在圍觀的百姓也不多了,侍衛護衛著允熥來到縣衙之外,然後他看到了有一個百姓正在被打板子。


  允熥一開始並未重視這件事情。縣官打百姓的板子太常見了,基本上官府因罪抓人,不管是不是這個被抓的人乾的,被抓的人都不會承認的。而這個時候的物證採集很難,沒有那麼多高科技手段,更沒有攝像頭之類的,只能靠人的推導,然後就是口供了。


  而拿到口供在某些時候只能靠著刑罰了,所以用刑很常見。


  允熥知道刑訊逼供造成冤案的可能不小,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只能聽之任之了。


  允熥隨口問一旁看刑訊的百姓說道:「老伯,這個人為啥被打?是盜竊被人抓住了?還是無事生非的破皮?總不會是偷人家老婆吧?旁邊可沒有其他人。」


  那被稱為老伯的人說道:「哎,哪裡是小哥說的那樣,這人是要狀告當朝的禮部主事,叫做曹什麼的。」


  「按照太祖爺定下的律法,狀告當朝官員,先打三十板子,若是仍然鐵心要告,官府才受理呢!」


  允熥頓時驚訝的說道:「太祖爺定下的律法哪有這一條?《大明律》只是規定,若是百姓誣告官員,除了百姓之間互相誣告的懲處之外,另外再加打三十板子。」


  「太祖爺勤政愛民,怎麼會在《大明律》之中定下這樣的規定?」


  其實想想也就知道了,朱元璋是如此的不放心自己的官員,怎麼會不允許百姓狀告官員呢。


  這名老伯一愣,說道:「《大明律》上是這樣寫的?但是剛才知縣老爺就是說民告官先打三十板子的。」


  允熥抬頭看向這名官員,只見他也是長得頗為俊朗,一表人才,再聽他說話,也是表面上有理有據,但是怎麼就是這麼一個混蛋呢!


  允熥當時就有馬上表明身份,拿下這名縣官的衝動。但是允熥到底是一名有著幾年經驗的人了,知道像後世的電視劇上演的那樣表現,是很帶勁,也會博得在場的百姓的歡迎,但是卻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不過允熥也是一位才二十歲的年輕人,又是大明的皇帝,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忍住自己想當庭發作的脾氣,轉身回到馬車上,然後下令侍衛駕車返回皇宮。


  上元縣現在的知縣劉昱全審完了這個案子,滿意的笑了笑:『這個百姓總算是被嚇住了,不在狀告了,也不枉我違背律法。要是他繼續要告狀,那我可不好辦了。』


  『晚上下班了一定要將此事告知曹子庄,告訴他有人狀告他,讓我擋回去了,讓他好好謝謝我。』


  然後劉昱全抬起頭來,看著外邊正在旁觀的百姓,心中暗想:『剛才我怎麼覺得有人在用十分憤恨的眼光看著我,是我感覺錯了嗎?』


  允熥返回乾清宮,此時乾清宮已經空了。四輔官都已經正常下班了,而中書舍人雖然晚上有人值班,但是也不在乾清宮,而是在離著奉天殿不遠的地方。


  允熥無人可以說話,又查了查資料之後,帶著一肚子氣來到了坤寧宮。


  熙瑤出來迎接允熥,一眼就看出了允熥有些生氣。她把允熥迎進屋子裡,小心翼翼的請示了之後讓御膳房擺飯。然後熙瑤又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今日這是怎麼了?是臣妾有不周的地方嗎?」


  允熥今日生氣倒不全是因為上元知縣劉昱全歪曲律法、胡亂判案,而是因為他竟然在京城就敢這樣干,更是因為允熥已經查過了檔案,劉昱全已經在京城當了一年多的知縣了,竟然沒有人舉報他胡亂判案,任由他在天子腳下胡作非為。


  允熥才不會相信這是劉昱全第一次胡亂判案呢,所以他對於都察院與應天府十分不滿,覺得他們正事不幹,也有貪贓枉法之嫌。


  連天子腳下都這樣了,那地方上還好的了嗎!

  現在允熥聽熙瑤問起了,說道:「不是因為你做錯了,而是外朝之事。」


  然後允熥忍不住與熙瑤說起了這件事情,最後說道:「都察院是幹什麼吃的,成天只會盯著朝堂之上那點小事,連近在咫尺的枉法都沒有注意到!」允熥直接把矛頭對準了都察院,誰讓都察院的御史整天閑著沒事只會挑允熥的刺兒!

  熙瑤也暗暗驚訝。她以為京城的官員,打打擦邊球還正常,但是公開歪讀律法,也是太過了。


  不過熙瑤還是勸慰道:「陛下,雖然這上元知縣可惡,但是陛下是天下人的皇上,不值得為了這件事情氣壞了身子。明日上朝,陛下懲處了這名官員,再警示百官便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