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皇后高晞月
翊坤宮,皇后高晞月端坐榻上,正有一口沒一口地端著茶盅喝茶。伸出的手指微豐,一截鑲著各色寶石的赤金鐲子滑落手背。她略抬一抬手,滑落的袖口處用金錢綉著繁複的圖案。身著一襲火紅色深衣、領口用金色的絲線綉著牡丹紋,裙裾亦用同色金線綉著祥雲圖,上點寶石。鴨蛋臉面上一雙犀利鳳眼看不出情緒。
皇后高晞月,出於蜀州望族高家,乃是先帝指定的太子妃。當年其祖父高大將軍從龍有功,被封為安國公,其嫡長孫女高晞月許配與當朝太子朱罡為妃。太子即位后,位居東宮皇后。太子原有的兩位側妃也分別封為淑妃與德妃,位列四妃之位。
高晞月此刻面含愁意。自三皇子斷腿后,她就沒有真正地舒心過。這偌大的後宮中,除了她所出的三皇子以外,還有德妃所出的大皇子、淑妃所出的二皇子、良美人所出的四皇子。
去年年初那場圍場狩獵中,大皇子殞命,三皇子斷了一條腿。她的一顆心終日煎熬著,在滾油中滾了無數遍,她自詡平生並不曾做天怒人怨之事,為何此等大難落在她的三皇子身上?消息傳來時,她第一個念頭就是有人在作祟。是誰,要害她?要害她的皇兒?她來回查了無數遍,均未果。
她挨個的懷疑,排查,那段時間,看誰都有問題。直到父親叫母親捎來一段話,她才停下來。一個月後看到德妃,她才真正平靜下來!或許相比德妃,她該慶幸罷?好歹人還在。看著形如枯槁的德妃,她聊以***罷了,不就斷了一條腿,晟兒還在。雖心有不甘,可也只得認命!
是的,儲位已經無緣了。如果生在普通人家,或許無礙。但泱泱大溍國,豈容一個身有殘疾的皇子繼承大寶。
想到德妃,她嘆息一聲。當年德妃在生大皇子時,難產大出血,太醫搶救了一天一夜,命是保住了。但從此再不能生育。大皇子隕了,徳妃七日七夜緊閉宮門,再出現在她面前時,往日豐膄的她竟瘦成了一個紙人兒,似乎風一吹就能飛走。
成帝憐她失子,這一年來,月月往她宮中跑。可一個註定不能生育的後宮女子……
收回思緒,她嘆了一口氣,手一抬,一旁伺候的高姑姑趕緊上前,攙
著她步下台階。「晟兒呢?」她目不斜視緩步前行。
「回娘娘,這會子三皇子應該在書房呢。」高姑姑恭敬地回話。歇了一下,又笑著說:「娘娘可要過去瞧瞧?」朱晟自斷了腿,哪兒都不願意去,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書房。
「也好,去瞧瞧吧!」她淡淡地吩咐。外面小太監備好軟轎,候在門外。一行人浩浩蕩蕩去往皇子住所。
遠遠地隔著門窗,三皇子朱晟正憑窗苦讀。相比母后,朱晟在得知左腿巳無力回天后,只說要一個人靜一靜,把自己關在房裡整整一日,任憑高皇后在外面拍爛了門,也不出來。第二日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他打開了門,出來時依舊是那個少年,只不過眼裡多了些其它的東西。
高晞月站在廊下注視著兒子,心內五味雜陳,本是嫡皇子,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只等弱冠之年封為太子,可如今.……
她怔怔地立在廊下,忽不想進去,示意隨從噤聲,悄悄地轉身返回。身後,正苦讀的朱晟緩緩放下書,看著母親離去的地方也發起了呆.……
回到翊坤宮門口,太監報說成帝來了。急步上了殿前台階,御前總管朱德海屈身行禮:「皇後娘娘!」高晞月止住步子,問:「德公公,近來可好?」朱德海滿面堆笑,口稱:「謝娘娘挂念,老奴尚好。」
高晞月抬腳跨進正殿門,一眼瞥見成帝背著手,正端詳著牆上的一幅牡丹圖,聽到聲音,並未轉頭,說:「月兒的畫又有進步了!」
高晞月屏退侍女,上前一步,輕輕地靠在成帝的臂上,輕聲說:「好久沒畫了,手生了。」自朱晟出事後,她有好幾個月沒有拿過畫筆,這還是剛前兩天,一時興起畫的。成帝一窒,沉聲說:「晟兒還好吧!」
高晞月暗悔,逐笑著說:「好著呢!妾身剛去看的他,正用功讀書呢。」
成帝晤了一聲,抬步走向一旁的几案,端起茶盅喝了口茶,說:「這茶不錯。」
高晞月眼神暗了一下,抬手抿了抿光滑的鬢角,笑著說:「這是前兒父親託人帶進來的,說是今年茶山上新採的頭遭茶,我喝著也覺得爽口呢!」
成帝也笑著:「是么?太傅還是這般有雅興。」
高晞月的父親,是成帝太子時的老師,成帝繼位后,他深居簡出,很少過問政事。因著幼年就教導成帝,成帝很是敬重他。
晞月想起父親的告誡,逐不再提,陪著成帝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話家常,高姑姑候在門外,兩人看著就像一對尋常的夫妻,隨意地聊著。有宮女端上點心來,高姑姑親手接過來,候著帝后說話的空隙送了進去。
成帝看了一眼點心盤子,笑著說:「月兒這裡的點心總是甚得朕意!」晞月嘉許地笑看了一眼高姑姑,伸手拈起一塊:「皇上快嘗嘗。」
高姑姑是高晞月陪嫁的大丫鬟,從太子府就一直跟著她,做得一手好點心。侍候晞月盡心儘力,忠心耿耿,到了年齡本應放出去嫁人,但她不願離開,高晞月就留她在身邊做了管事姑姑,特賜姓高。
帝后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就到了晚膳的時辰。高姑姑進去請示是否擺膳。高晞月抬眼看向成帝。
成帝起身,溫聲:「不了,朕還有事,下次在來陪月兒說話。」說著抬腿往外走,高晞月忙起身送到殿外,李德海早候在門外,向她欠了欠身,轉身跟著成帝去了。
高晞月迴轉,對高姑姑說:「吩咐廚房加兩道晟兒喜歡吃的菜。給他送去。」高姑姑應下,自去吩咐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