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理政奇才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張元有系統外掛,就算他現在把所有能召喚的英雄,統統都召出來,他卻變不出百姓丁口,召不出糧食來,空有一幫子人才,沒兵沒糧,照樣也得被袁紹給輾壓了。
「袁紹一統河北,不日必會舉兵南下,我們為今之計,應當儘可能的穩定中原人心,恢復經濟,屯集糧草,方才有實力跟袁紹決戰。」高熲酒也不喝了,一臉正色道。
張元微微點頭,深以為然。
當務之急,自然是把中原從戰亂中恢復過來,讓各級官吏招攬流民,勸農歸田發展經濟,只有達到政通人口的境界,才能憑著這點家底,跟強大的袁紹一戰。
「只是,酒鬼我善於用謀,治政卻不是我善長,大司馬的麾下,似乎也很缺理政之才。」高熲慚愧道。
「而且。」頓了一頓,高熲又道:「不光是缺治政之才,想要在短時間內,把中原治理的政通人和,可以跟袁紹一戰,需要的還不只是理政之才,還得是一員精通理政的曠世奇才不可。」
精通理政的曠世奇才……
張元神色微微一震,給他這麼一提醒,驀然間想到了什麼,心中暗忖:「既然如此,那我召一員政治能力超強的英雄,為我迅速的收拾了中原這副爛攤子不就完了么。」
眼珠子轉了幾轉,張元已有了主意,遂是集中意念,喚醒了沉睡中的系統精光。
「別睡了,又該工作了,把我現有的仁愛點,全都轉化成殘暴點,我要召喚一名理政奇才,把我能召喚的英雄名單,統統我調出來。」
「嘀……系統已轉換完畢,扣除轉換消耗點,宿主現有殘暴點100,可召喚英雄名單已調出。」
張元的腦路里,立刻出現了一長串的名單,什麼商鞅、李悝、吳起、冉光,古之治理的名臣,皆都列在了眼前。
張元上下掃了幾眼,腦子轉的飛快,權衡著利弊,最終,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個顯眼的名字上:
管仲,輔佐齊桓公「春秋首霸」,統帥60,武力57,智謀80,政治100,初始宜誠度20。
「100的政治值啊,乖乖,真是了不得,我還是頭一次能召單項值滿一百的英雄,這個大名鼎鼎的管仲,還真是牛到不行啊……」
看著那「100」的數值,張元就兩眼放光,興奮的差點就跳了起來。
大名鼎鼎的管仲,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張元當然知道,他那100點的政治點,絕對符合。
其實以張元現在的殘暴值,他也可以召喚別的英雄,比如商鞅的政治能力,也是滿百的。
不過,張元考慮來考慮去,還是決定召喚管仲。
商鞅實施變法,使秦國強盛,為秦國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
若論才華和影響力,商鞅甚至還要略勝於管仲。
可惜的是,商鞅變法,見效太慢,用了張多年才使秦國強大起來,張元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可等不起。
管仲就不同了,管仲短時間之內,就以自己的不世才華,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成了齊桓公奪取天下的堅強後盾。
由此可見,管仲治政,優點就是見效快。
張元既然最缺的就是時間,當然首選就是管仲。
「開始召喚吧。」張元又用意念下令。
「現在開始召喚英雄,10……9……8……7……」
「來人啊,把集賢館的一個叫管仲,給我傳他前來。」張元也不猶豫,當即下令
片刻后,一名三十多歲的侯生,被召至了堂前,依舊跪在了張元的跟前。
張元遂將手按於他的頭頂,鄭重其事道:「本司馬跟袁紹決戰在即,麾下正缺一員理政奇才,我知你才華絕艷,深藏不露,今特為你改名為『管仲』,望你如管仲一般,為我治理後方,助我成就霸業。」
此言一出,左右眾人身形皆是一震,都知道,自家主公這又是挖出了一員奇才,要委以重任。
眾人驚訝的是,張元竟如此看重此人,竟為他改名為為管仲
張元抬手示意他起來。
那名侯士,緩緩的站了起來。
原來熲熲淡淡的氣質,驟然間已經改變,那雙眼中,流轉著蒼桑與深坑,彷彿看破了世事,對這個天下運轉的規律,瞭然於胸一般。
「管仲拜見大司馬,承蒙大司馬信任,仲願為大司馬赴滔蹈火,再所不惜。」管仲向著他一拱手,從容淡然道。
這個氣勢,果然是管仲。
張元拂手一笑,「赴湯蹈火,那是李定國他們這些武將的事,我要任命你為尚書令,替我打理諸州政事,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撫定士民之心,恢復經濟,你能做到嗎。」
張元這任命一出口,不光是冉閔等武將,縱然是高熲這樣的謀臣侯士,臉色也是一變,無不面露驚色。
尚書令雖管職不大,卻掌握著實權,自張元這個大司馬之下,朝廷政務,諸州的事宜,統統都可以由尚書令代管。
這也就是說,張元一道命令,便把這個剛剛改名為的管仲,提拔成了侯吏之首。
這份信任,這份用人的氣魄,如仲能不叫眾人吃驚。
管仲卻無絲毫受寵若驚之色,彷彿對張元的這份器重,乃是順理成章之事,只一拱手,淡淡道:「誠蒙大司馬信任,仲必竭盡全力。」
「很好。」張元點點頭,卻又問道:「你說吧,你用多長時間,能把中原諸州經營到可養活我數萬大軍,跟袁紹一戰。」
管仲想了一想,豎起了一根指頭,「仲保證,最多一年,就可以達到大司馬的要求。」
「太慢了。」張元一搖頭,舉起了手掌,「一年太長,袁紹不會給我這麼長時間,我只能給你五個月,最多五個月。」
「五個月……」管仲眉頭微微一皺,面露幾分為難。
要知道,當年曹操奪取中原之後,可是花了整整三年左右的時間,才把中原的經濟,恢復到張李戰爭前的水熲,那還是有眾多的治政能手在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