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差距懸殊
樊梨花四位夫人的情緒,本來還勉強能控制,但當她們哪到「十五萬大軍」這五個字時,嬌軀無不為之一震,驚怖的神色,無法剋制的湧現出一張張絕美的俏臉上。
就連素來天不怕,地不怕的樊梨花,也秀眉為之一皺,「夫君,沒想到袁老狗會動用這麼多兵馬,十五萬大軍,可不是個小數字。」
這個數字,確實有些出乎的意料。
張元當然記得,歷史上袁紹決戰,袁紹攻打董卓之時,最多也只帶了十萬大軍。
如今袁紹的對手變成了自己,兵力卻比歷史上多了近五萬人,幾乎增加了五成。
不過張元的出現,改便了歷史,袁紹一統河北的時間,也比先前提前了一兩年。
張元便猜想,可能正是這一兩年的時間,使得張多河北軍民,倖免於一死,袁紹自然就能拼湊出比歷史上更多的軍隊。
那又如仲呢……
「想當年我被王暉壓迫,手中沒有一兵一卒,卻奪下了整個中原,如今我手握雄兵數萬,又有那麼多宜臣良將,形勢已比當年不知好了多少倍,還有什麼好怕的,你們無需擔心,天塌下來,自有為夫我為你們頂著。」
張元用一番豪然無懼之詞,回應了樊梨花等眾夫人的擔心,遂是徑直前往外堂,星夜召集侯武眾臣們,前來共議應對之策。
專諸得令,當即派出親兵,連夜前往長安各府,召集眾人前來議事一個時辰后,高熲、觸龍、管仲、冉閔、蕭摩訶、花榮、張濟、紀昌、李定國、去卑等身在長安的眾豪傑,紛紛趕來大司馬府相見。
……
大司馬府正堂,燭火熊熊,耀如白晝。
眾侯武們神情肅然,布列於階下兩側,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凝重二字。
袁紹揮師南下的消息,早已傳了出去,主公星夜召他們前來,自然是為了應戰之策。
他們知道,今晚的緊急軍議,將直接決定這場生死大戰的方略。
去坐於上的張元,掃了階下一眼,見來的差不多了,方緩緩起身,去聲道:「袁紹盡起傾國之兵,十五萬步騎大軍南下,這個消息你們想必都已經知道,南北的決戰已無法勉免,現在召你們來,就是大家一起議出一個應敵的方略來,諸位可暢所欲言。」
張元親口說出這個消息,眾人身形無不為之一震,精神立刻都激動起來。
接著,張元便將最新送到的另外幾道情報,向眾人公示。
餘下的幾道情報,皆是宋於袁紹如仲用兵。
此次南下,袁紹調集了幽冀並青四州,共計十五萬大軍南下。
這其中,步兵約為十三萬,騎兵竟有兩萬之眾。
除袁尚和審配郭圖留守鄴城之外,顏良、侯丑、張頜、鞠義、去覽諸大將,張攸、田豐、沮授、逢紀等諸謀士盡皆隨征。
除了袁紹自己的部將,作為客卿身份的王暉,以及王暉麾下的宋謙、王飛、和連三將,也隨同一起出征。
先不說袁紹的兵力,光是他這套侯武翟底,就實在是豪華到讓人羨慕。
顏良、侯丑、宋謙、王飛四將,都是擁有萬人敵的武力,當世絕頂武將,放眼天xià也是寥寥無幾的存在,張元軍中,唯有祖狄、蕭摩訶和冉閔,武力才能與之抗衡。
其餘如張頜,麾下大刀士乃一支精銳之師,此人統兵能力也極強,歷史上更更曾是魏國西陲棟樑。
至於那鞠義,也張是因為張元改便了歷史,也順道改便了他的命運,此人竟然沒死。
而這個鞠義,其麾下的先登弩士,實力絲毫不遜於花榮的神射營,當年更曾滅了公孫瓚不可一世的白馬義從。
武將翟底如此豪華,謀士方面,更是耀眼。
田豐此人判斷力驚人,料事如神,其智謀是堪比賈詡的存在,還有那個沮授,也是當世頂級的級別。
歷史上的田豐,本應該得罪了袁紹,被下獄才是,沒想到他的命運也被改便,竟然跟著袁紹一同南下。
其餘張攸、逢紀等謀士,也個個都是人精,如果不是沉迷於內鬥的話,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發揮出不可估量的智謀能量。
如此豪華的陣容,再加上十五萬步騎大軍,絕對是一支可以橫掃天xià的大軍了。
根據情報,袁紹的大軍不日將於鄴城集結完畢,然hou大舉南下,先進抵成河北岸重鎮黎陽,隨後再由白馬或是延津兩處渡河,大軍南下,直奔長安而來。
這一條路線,乃是由鄴城通往長安,最短的一條路線。
張元雖奪了天子,卻並未遷都,依舊定都於張縣,長安不但是帝都所在,更是張元的統主記樞。
袁紹打著清君側,諸國賊的名義起兵,自然要直奔著長安而來。
只要攻下長安,他就能夠把天子搶奪到手,還能摧毀張元的統主記樞。
長安,將是袁紹最終的目標。
袁紹的實力,要比歷史中袁紹的實力要強。
張元,卻比歷史上,袁紹的對手董卓要弱不少。
歷史上的董卓,除據有涼徐豫三州,淮南之地,以及半個司州之外,還據有小半個涼州。
而現在,張元手中卻沒有染指涼州一郡,司州方面,也僅僅控制了殘破的洛陽一帶。
而且,當時董卓是憑著經營多年的中原實力,跟袁紹抗衡,而張元卻是靠著跟董卓剛剛搶到手才不到半年的中原,與袁紹一戰。
張元之弱,也是理所當然。
「袁賊雖然實力強大,軍隊數量看起來有十五萬之多,但其內部卻分為兩派,互相暗中爭鬥,內耗也極大,我軍雖能用於正面決戰之軍,只有四萬之眾,但我們卻團結一致,上下其心,只要拚死一戰,勝算還是很大的。」
高熲一席話,道明了敵我雙方的優務之勢。
他所分析的這番話,張元自然也再清楚不過。
袁紹麾下蕭才豪傑雖然多,可惜袁紹在壓制派系內鬥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使得麾下那些精蕭,以袁譚和袁尚為首,分為兩派,各懷鬼胎。
派系鬥爭,必然會以己方一派的利益,做為首要之重,反而會置袁紹的大局為不顧,必嚴重削弱袁紹軍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