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點醒迷障
第154章 點醒迷障
雖然有些心動,但皇上還是沒有直接給皇後答複,沒有說同意也沒有說不同意,不過那折子第二天皇上卻拿走了。
從翊坤宮回到幹清宮,處理完幾件重要的事後,皇上就開始思索皇後的提議。
關於太皇太後身體情況,皇上當然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過趙太醫雖然是太皇太後的心腹也不會輕易向外人吐露太皇太後的身體情況,但作為杏林世家出身的他,自然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給了皇上和皇後好幾次暗示。
暗示太皇太後怕是壽命將近,所以太皇太後要是突然薨了,別遷怒他,他是大夫不是神仙,能從閻王爺那裏搶命。
當然確切太皇太後什麽時候死,趙太醫也說不好,不過從脈象來看太皇太後的身體情況已經到了最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突然去世。
隻是太皇太後一日不死,皇上心裏對她的忌憚就一日不會消除。
封,還是不封?
皇後給出封妃的理由很全麵和正當,雖然其中是摻雜著私心,但總體而言也是為了自己著想。
而且雖然皇後有私心,但她出手打壓的也隻是小赫舍裏氏一人而已,在大局上皇後還是非常周全的,哪怕對赫舍裏氏一族有恨有怨,為了皇太子和他的臉麵,依然提議讓庶妃赫舍裏氏封嬪。
這樣的小心思,皇上並不反感,而且從他內心角度上講,他其實也擔心小赫舍裏氏坐上高位後會學元後那樣,所以對於要不要給小赫舍裏氏高位分,皇上心裏其實也是非常猶豫的,並且偏向於不給小赫舍裏氏高位分。
雖然沒有明說,皇上也從來沒在外人麵前表露出來,更沒有私底下派人去查證,但他心裏是覺得元後當年在世的時候有謀害他子嗣的重大嫌疑。
隻是人都死了,他現在子嗣也多了起來,就沒有再去多計較已經過去了的事情。
至於皇後和太皇太後的交易,皇上剛剛反應過來的時候的確是有幾分惱怒,可冷靜下來後,又釋然了。
皇後如此,皇上才會覺得皇後真實。
所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皇後要是真無半點私心,對自己娘家。
也冷漠無比大公無私,皇上反而會覺得皇後不可信,覺得她冷心冷麵,靠不住,必須要防一手。
這個道理,就和皇上各種加恩佟家,眾人雖然羨慕,可卻沒人跳出來反對一樣。
你連你最親密的家人都鐵麵無私,更何況別人?
官場、皇宮、上層都是講究利益的,沒有利益誰會擁護你支持你,甚至於還有串聯起來推翻你。
誰都不是傻子,有些事情是很顯而易見能讓人看得出來的。
先帝後宮,雖然兩任皇後都是科爾沁出身,可太皇太後還是讓先帝納了鈕祜祿氏、董鄂氏、佟氏、石氏等人,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蒙古吃獨食。
而且所謂的蒙古嬪妃占據了先帝後宮高位分,這個說法也是不對的。
因為除了皇太後、廢後靜妃和董鄂妃外,先帝就沒有冊封過其他嬪妃,其他人包括皇太後的親妹妹在內,在先帝時代都是庶妃身份,談不上誰比誰地位高。
可到了皇上這裏,前麵二十年後宮就隻有科爾沁出身的一位蒙古嬪妃。另外一位,還是今年在皇後的意屬下才被選入後宮的。
老實說,皇上對蒙古嬪妃這事上,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看,從整體大局來說皇上做得有些過,有些矯枉過正。
以前從來沒人提點皇上這事,無論是元後、宗室還是滿朝文武,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滿人,自然是希望滿人上位,後宮都是滿人。
而太皇太後那邊,太皇太後偏心的隻是科爾沁而已,並非整個蒙古,自然也不會提讓皇上納其他部落的蒙古嬪妃的事情。
很多事情,沒有人提出來,就會被人下意識的忽略。
這就導致,現在皇上被皇後一下子點醒後,發現事情和他記憶裏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別說整個蒙古,就是科爾沁也不是鐵板一塊,甚至於在內部之間還相互看不順眼。至於整個蒙古,那更是錯綜複雜。
單看蒙古一個部落,沒一個能威脅到大清,大清完全可以一隻手吊打。
可這代表著蒙古不重要嗎?
並非如此,滿人相對於漢人而言實在是太少了,相比起漢人,滿人更願意相信蒙古人一些,所以無論是統治中原還是預防草原上出現一個“努爾哈赤”或者是“鐵木真”,大清都需要拉攏蒙古、麻痹蒙古、分化蒙古。
和蒙古聯姻對於大清來說很有必要,但這其中也是有說法的。
現在和大清攪得最深的蒙古勢力,無疑當屬科爾沁,尤其是在太皇太後還沒薨逝的情況下。
再加上當年皇上登基的事情,無論如何,大清想要拉攏蒙古,在皇上這一朝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科爾沁。
道理就和之前一樣,你對一手捧你上位的科爾沁都各種打壓不給好處,別人怎麽可能相信你對自己的拉攏,而且還天高皇帝遠的又沒有日日夜夜待在一起彼此之間知根知底,恐怕絕大多數都會好處收了卻會在暗地裏防備。
皇上想清楚這一點後,臉上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來,嘲笑自己這些年來內心其實一直都沒有跨過太皇太後這個女流之輩的坎,一直都沒有走出當年的陰影。
別說太皇太後一直都沒有那心,就算現在有廢了他另立的心思,也不可能成功。
平三藩,讓皇上大勢已成。
太皇太後在平三藩的時候可不止一次說出棄了京城縮回盛京的話,皇上卻一意孤行硬是要削藩。
這事上,皇上的做法並不能說絕對正確,可這個世界就是勝利者有理,皇上勝利了平了三藩,所以其他之前反對的人都是錯誤的。
在現在結果已定的情況下,你讓八旗選擇,你說他們會選擇誰?
當然是選擇讓他們能繼續留在中原享受花花世界美好的皇上了!
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
蒙古從來都不是。
科爾沁更不是!
既然如此,那冊封格根塔娜為妃,自然也可以。
至於其他人,皇上沒什麽意見。
榮嬪、惠嬪、宜嬪和懿嬪有生育之功,而庶妃郭絡羅氏一子一女的確有資格封嬪,庶妃赫舍裏氏那是皇太子的臉麵。
至於小佟氏,皇後都主動了,那皇上還矯情推脫什麽,雖然感情不然佟貴妃,可小佟氏也是皇上的表妹。
就是這排位上,皇上還要在想想。
雖然看上去都一樣,可實際上講還是有些細微的差別。
就像都是嫡女,這嫡長女和嫡次女之間能一樣嗎?這嫡長子和嫡次子之間能一樣嗎?
是不一樣的。
再說還要
定下封號,所以哪怕皇上心裏已經同意了這事,但今年還是沒下聖旨。
當然一些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了此事,畢竟皇上也沒刻意隱瞞這事,挑封號就是禮部的事,既然事情交給了禮部,當然瞞不了。
隻是到底誰能晉封,位分又是什麽,在聖旨沒有下達之前,後宮嬪妃誰都沒有底。
心裏即期盼,可卻又擔憂,倒是安分了不少,讓皇後輕鬆了好多,畢竟過年的時候事情多,最容易被人渾水摸魚。
一直到過完年,出了正月,皇上才讓人頒布了聖旨。
諭禮部、朕恭奉聖祖母太皇太後慈諭。自古帝王、慎簡淑德、備秩宮闈、以襄內政。
曆稽往製、典禮攸隆。庶妃博爾濟吉特氏恭和淑慧、令範克昭,今冊封為宣妃。
懿嬪覺禪氏、榮嬪馬佳氏、宜嬪郭絡羅氏、惠嬪納喇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今進封懿嬪為懿妃、榮嬪為榮妃。宜嬪為宜妃、惠嬪為惠妃。
庶妃佟氏、庶妃郭絡羅氏、庶妃赫舍裏氏秉質柔嘉、恪勤內職,今冊封佟氏為德嬪、郭絡羅氏為瑜嬪、赫舍裏氏為僖嬪。爾部即選擇吉期。開列儀注。具奏。
至於底下貴人、常在、答應之類的,便隻是口諭了。
聖旨一下,自然是有喜有悲,可總體上講後宮大多都是歡喜的,畢竟除了個別幾人外,人人都沒有落下。
哪怕不是封妃封嬪,可貴人常在無論是身份上名分上還是待遇上都比庶妃強。
自己能封妃,雲果自然是大喜,可大喜後便是大驚。
上輩子皇上定下的是四妃六嬪,可這輩子這都五妃了,而且她一直以為沒有半點威脅的庶妃博爾濟吉特氏竟然也封妃了不說,還是五妃之首。
這……
這也太迷幻了。
是你嗎?皇後。
肯定是你!肯定是你搞的鬼,也隻有你才能插手這事。
雲果心緒萬千。
不過隨後嘴角一揚,這事對於她而言也不是一件壞事。
科爾沁是五妃之首,佟氏一貴妃一嬪,郭絡羅氏一妃一嬪。
想來,絕大多數人都會將注意力放在她們身上,自己母子四人又安全了不少。
最讓雲果高興的,惠妃果然不出乎她意料是五妃之尾,哈哈哈,要不是場合不對,雲果真想仰天大
笑。
作為大阿哥的額捏,惠妃是五妃之尾。
哈哈哈……
也不知道惠妃會不會氣炸!
雲果可是知道惠妃上輩子有多得意自己是四妃之首。
作者有話要說:PS:不管別人怎麽想,反正我是覺得康熙在蒙古嬪妃這事上做得有點過,尤其是對比他對佟家的態度。
感覺是小時候有心理陰影,後麵又沒人站出來和康熙說清楚,於是……
=
不是說康熙一定必須要冊封蒙古嬪妃,而是這是最簡單的拉攏蒙古的辦法。
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曆史上康熙下嫁再多公主有如何?也隻有那麽一兩個達到了效果,其他都早逝了,但就那麽一兩個牛叉的公主和康熙感情也不怎麽樣,大事上還是偏夫家。
=
乾隆在這方麵就做得大家彼此都有臉麵,納進來,心裏忌憚,就供著,不讓你居最高位摸不著宮權,不讓你生下孩子就行了。
=
冊封的聖旨來源於《康熙朝實錄》《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