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八月(求訂閱推薦)
好萊塢傳奇導演最新章節
《我,機器人》票房破億的原因縱然是有抓住時機的加成,但其本身的質量也是非常不錯。
導演找的是澳大利亞導演圈成績不錯的亞曆克斯-普羅亞斯。
這貨從小在埃及長大,是希臘人,後來才移民定居悉尼。
代表作有《烏鴉》、《極光追殺令》。都是科幻電影。
男主角找的當紅影星威爾-史密斯,老戲骨詹姆斯-克倫威爾,女主布麗姬-穆娜搭檔。
講的是未來科技時代,在三則的約束下,這些高度發達的智能機械誕生思想之後,人和機器如何共處,人類自身是否比機器更值得信賴的故事。
事實證明,威爾-史密斯的票房號召力還是那麽的強大。
對比一下同時開始爆紅的約翰尼-德普或者托比-馬奎爾,威爾-史密斯出演的電影,大多沒有那麽高的作品知名度,票房聲勢卻是不弱。
甚至在某些人看來,約翰尼-德普和托比-馬奎爾是占了電影題材本身的光。《蜘蛛俠》更是漫畫的知名度爆棚,《加勒比海盜》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續集的榮光加持。當然,船長確實有這樣的魅力。
而威爾-史密斯呢,《絕地戰警》、《獨立日》、《黑衣人》.……
一部賽一部的沒那麽多外在的原因。
且,《我,機器人》在營銷、宣傳這一塊做的很到位。
雖然有些匆促,但不得不佩服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行動力,就算提前定檔,照樣攬獲觀眾的支持。
電影質量過硬,沒有競爭對手爭取市場,靠著這兩手,又是本身就吃特效的科幻片,視覺享受拉滿,劇情展開細膩,故事線清晰,還有一定的內涵,怎麽能不火爆。
這個暑期檔,觀眾能在電影院看到一部結構完整、水準線之上的商業電影幾乎是一種奢念.……
尤其是經過《範海辛》、《特洛伊》、《貓女》等電影的摧殘,觀眾渴求好的作品久矣。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
針對威爾-史密斯的口碑,進行的一連串宣傳被媒體炒作的不錯。
說唱歌手出道,轉型演員票房又好,加之日漸旺盛的黑人電影市場。
某種程度上來說,威爾-史密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放到過去,能有黑人演員擔任主演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非裔族群這一塊也確實要被市場重視起來。
據統計,非裔觀眾去支持《我,機器人》的比例遠比其他商業電影來的要高,哪怕《蜘蛛俠2》累計票房要比《我,機器人》多得多,但非裔觀眾這一塊,還是《我,機器人》勝了。
一堆非裔觀眾專門奔著威爾-史密斯而去影院支持。
當然,好的時機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相信二十世紀福克斯會非常感謝華納的配合。
……
八月初,《白日夢想家》的拍攝還在繼續。
冰島一號公路。
劇組駐地。
幾棟臨時搭建的小木屋的屋頂上都架著燈光設備,把前麵的公路照的有種橘黃色的美感。
幾隻搖臂支撐著攝影機,沿著公路架設的長長軌道,也放有一台攝像機。
托馬斯正在一旁指揮著攝影組的人尋找合適的構圖視角。
“燈光對準的位置不對,再偏右一點,亮度也調低。”萊曼在下麵衝著燈光組的人喊道。
金-凱瑞換了裝扮出來,手上拿著一個速滑長板。
等會,他要在一號公路上,從一個坡頂,滑著滑板速降。
這段隻有不到3分鍾的鏡頭,卻是需要劇組準備了好幾天。
幾隻巨大的滑輪組從屋子一路延伸到公路旁,搖臂掛著的攝像機也準備就位。
那邊燈光組再把燈光重新調好,萊曼感覺差不多了,便拿起擴音器喊道:“各部門注意。”
一邊喊,一邊等著各部門的負責人的手勢。
全都弄清楚之後,萊曼才站回到導演攝像機後麵。
擔任場記的劇組人員也拿著場記板往鏡頭前一伸,“《白日夢想家》第76場,第一鏡,a。”
不遠處,金-凱瑞在手掌處綁上兩塊石頭。
跨上滑板,便順著坡度下滑。
要轉彎,或者減速,就蹲下身子,把手掌放到地麵,靠著石頭的摩擦力完成自己想要的動作。
為了練好這個,他已經準備了好幾天。
其實滑板的速度並不快,也沒啥危險,但練好的話,會更加有美感。
鏡頭就順著兩邊推移,搖臂上的機位則是拍攝周圍的風景和天上的白雲的。
後麵找尋攝影師的劇情,說是一部旅行電影也更具體形象一些。
就是讓觀眾跟著沃爾特-米蒂的腳步,領略很多看不到的美妙鏡頭。
如鯨魚噴水,海鳥遮天蔽日的飛翔,火山,溫泉,乃至於渺渺冰川。
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放在鏡頭下,也是那樣的令人向往。
長鏡頭內,金-凱瑞速滑的身姿,臉上輕鬆的笑容,也能看出來他在享受這一切。
正如沃爾特-米蒂離開小鎮,去到一個又一個隻能想象的美麗景點時,他也在享受旅途的一切。
這段公路戲,鏡頭一鏡下來的橫移,聯係著藍天、白雲,一個人獨處時的悠閑。
廣角長鏡頭的使用,能很好的讓觀眾跟隨著鏡頭,慢慢的集中注意力,也能讓畫麵更寫實、更有厚重感。
“哢,下一鏡。”
待到金-凱瑞滑行的身影快要離開鏡頭的視角容度,萊曼果斷喊停。
休息了一會後,金-凱瑞繼續踩上滑板,鏡頭也挪移到更合適的位置,參與拍攝。
“《白日夢想家》第76場,第二鏡,a。”
……
事實證明,萊曼的眼光沒有看錯。
金-凱瑞自進入劇組之後,整個人的表現,讓他非常滿意。
無論是一本正經的搞笑,還是收斂情緒的嚴肅,始終有那股子小市民的意味在。
特別是幻想的時候,麵部肌肉的控製,讓人真的以為是沉浸在幻想裏。
對於自己選角的眼光,萊曼要給自己一個讚。
甚至於托馬斯在現場掌鏡的時候,萊曼也開始有意的讓他多多觀摩這樣拍,對於鏡頭的設計有什麽好處。
循序漸進的,慢慢滲透的,想讓托馬斯能做到獨立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