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一人突圍(求訂閱)
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立在督官狼顧馬下的太子殿下,這一刻元空覺得自己似乎理解了王明霽老師口中的那句:一劍能擋百萬師。
並不是真正的一人就能打過百萬人,而是勢,現在柳夜興將軍身上那股勢就讓元空覺得能擋百萬師之鋒芒。
被震撼的同時,太子殿下還有些慶幸。南疆竟有這樣的人物,還好最後也難逃一死,死於內鬥。若是此人不死,將來大漢與南疆的戰場上不知大漢要死多少人。
大帝楊孤盡確實了解柳夜興,但是他也沒料到柳夜興這刻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心裡默然想道:「若是真能從這十萬人中突圍出去,朕就是放你出去又何妨。」這話沒說出口,只有自己知道。
正在想著這些的同時,柳夜興已是沖向了早就看好的一處,既然是突圍自然選擇一個最薄弱的點。
大帝站在高處一聲令下,頓時十萬士兵取下背後之弓,馬上之箭,瞄準那中間一騎,箭矢如雨下,密密麻麻來自四面八方,避無可避。
避無可避也無需避,一把白色劍柄的寶劍在將軍手裡,竟然舞的光影紛飛,似連夜色都無法遮蔽它的光輝。
夜色都無法滲透進將軍的劍影中,更別說箭矢了,無數的箭矢在靠近將軍之前就不是斷成兩截掉落在地,就是被原路磕飛。
第一波的數萬支箭矢就這樣成功的被將軍擋了下來,不僅是柳青沒受到絲毫傷害,胯下戰馬竟也是毫髮無損。
可箭是擋下來了,胯下戰馬卻未衝出多遠,這樣下去等到衝進包圍圈之時,哪裡還有餘力突圍。
這樣想著,箭是卻不會容將軍細想第二波緊跟著就來了,將軍當機立斷拉著族長,翻身下馬,猛衝幾步。
將柳青護在身前,寶劍在前繼續光影紛飛,以後背擋下從後面而來的箭矢。
不斷的前沖,前方的箭矢不斷的被將軍擋下,柳青未受一絲傷害。可後背的甲胄哪裡抵擋的住這無數箭矢,利箭不斷的射穿甲胄,插在將軍的背上,像是一隻刺蝟。
將軍依然在向前沖著,後背的箭矢穿透甲胄之後就無法再進分毫,先天二境樊籠境。柳夜興這一身樊籠自然不及蔣霜天,可也不是一般弓箭可破的。剛不可久,就是樊籠境這樣一直下去,玄元耗盡沒了玄元支撐的樊籠就是空殼罷了,死亡也是遲早之事。
「大帝要不要臣?」須藍魔看著前方扎的像個刺蝟一樣依然驍勇的柳夜興,出聲對著大帝問道。
「不用了。若是護著一人還能從朕這十萬人馬中安全衝出,算將軍本事。」楊孤盡皺眉看著前方淡然說道。
很快將軍就接近了包圍圈不足一箭之地,大帝手下的南疆騎兵,收好弓箭,一片海浪般的人馬,竟是主動迎向中間那一人。
反手寶劍入鞘,右手提起柳青,將軍踏地騰空一躍,就要主動落下那人群中。
所有人或長刀或槍直刺天空,就等著將軍自己下來,就是無法刺穿也定要給他造成一定的損傷。
面對兵器林立向天,將軍反倒是空中轉身,提起柳青在上,以背部向地。就在快要接近下方之時,柳夜興一聲怒吼,上身甲胄四裂飛散,背部插著的箭矢倒射而出,竟以羽箭之尾射殺下方無數,清理出一片空地。
背部正好落在空出的一匹馬上,雙腿緊夾馬腹,挺身而起,伸手一拉韁繩,護住身前柳青,上身赤裸露出古銅色的皮膚與一身精健的肌肉向後猛衝而去。
太子殿下瞪大雙眼看著這一幕,心裡想的脫口而出:「護一人突圍十萬人馬,真箇要讓他成功不成。」
督官狼一般的眼睛微微眯起,搖了搖頭輕聲說道:「將軍他若是突破樊籠,進入先天三境歸真境,氣脈溝通天地,玄元與外交流。或許可以,至於現在嘛。」話未說盡,其意顯然。
再次拔出腰間之劍,很快將軍就與眾將士短兵相接,除了護住柳青以外,其他攻向自己的攻擊,將軍都不管不顧。
開始是一面倒的屠殺,不斷的刺死來人,斬斷兵器,然而將軍胯下的馬匹卻像是陷入泥沼,寸步不前。
很快馬就被一眾南蠻兵刺死,將軍舍馬步戰,左手抓起前方就要踏下的馬前蹄,用力一揮連馬帶人給扔了出去,撞到一片。
騎兵精與衝鋒穿刺,與人纏鬥自然不是強項,更別說是圍剿高手,這一戰只將軍一人就令的楊孤盡手下無論人馬都損失慘重。
開始將軍那騰空一躍是聰明的,很好的抵消了這騎兵的衝鋒優勢。
優勢也是有的,南疆特有的小坡馬青黑色的皮膚可以用堅硬來說,能防禦這南疆大部分毒蟲毒蛇的撕咬,柳夜興殺起來自然也更加的費力。
廝殺,馬匹的哀嚎,人員不斷倒下。最終將軍也沒能帶柳青突圍而出,玄元耗盡樊籠被破,不知被哪一個普通的士兵一刀捅穿了心臟,將軍一死柳青自然也無法倖存。
其實將軍一開始就知道自己一人絕無成功的可能,不然回答族長話的時候也不會用那犧牲二字。
柳青死前抱住將軍快要倒下的身體,在其耳畔輕聲說了一句:「將軍這是何必呢。」不是疑問,就是簡單的陳述這樣一句話,是何必也不是何苦,因為將軍不苦。
『策謀師』楊盡善覺得柳青還不如敵人了解自己的部下,可就連大帝最初也不知道柳夜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就在剛才柳青懂了,算是死前的明悟嗎?做個明白鬼也是不錯了。
將軍死後,大帝看著剛投降的那三萬柳氏家兵眼裡閃動著的光芒,也似乎懂了將軍的目的。心裡輕笑一聲,用死亡也要給本帝埋下一顆仇恨的種子嗎?既保存了這些人的性命,又不打算斷絕復仇的可能。
家兵都是世代相傳,父親是家兵兒子繼續是。可這兵能傳,仇恨也能傳嗎?什麼仇恨能抵擋時間的侵蝕。大帝心裡再次輕笑了一聲。
兩人都以為自己了解了將軍,但元空想來將軍一人就敢衝擊十萬人的壯舉不是那虛偽之人。到底是為何,太子殿下覺得只有將軍自己知道了。
起因緣由,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史家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