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第207章
郎山村的村民們, 對於村裏人家都在種的紅皮洋芋,其實並沒有太深的覺悟,大家隻是覺得這個品種比以前的老品種產量更高, 病蟲害更少, 而且賣出去的價格也更高。
所以, 盡管這個新品種的洋芋不能留種, 每年還要額外花錢去購買芋種,但相比於高產帶來的豐收, 買芋種的那點成本就不算什麽了。
直到這一刻,看著和王憲一樣的扶貧幹部們,踩著泥濘,不斷摔倒在山路上, 卻依然不屈不撓地一家家地推廣著新品種的洋芋, 村民們不禁落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個導演也是真有點東西, 前一秒讓人感動落淚,下一秒就讓人破涕為笑。
也不知道編劇是不是郎英的好朋友,後來修改的這一版劇本裏, 把郎英那個人渣前夫寫成了和鄉村振興事業背道而馳的反派。
結果這個渣男因為太貪心了,偷吃了免費發放給村民的洋芋種, 沒想到這個洋芋種居然是有微毒的,全家都口吐白沫, 被救護車滴嘟滴嘟的拉走了……
“哈哈哈哈~”電影院裏響起了一陣陣暢快的笑聲。
淳樸的老百姓,最喜歡看的就是壞人下場淒慘的劇情了。
吃了有毒的洋芋種,郎英的“前夫”被搶救回來之後,非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反而覺得這是一個趁機敲詐扶貧幹部的好機會。
於是, 一家三口密謀, 覺得中毒症狀太輕了,大概率訛不到太多錢,索性又去買了點兒農藥回來,趁著護士不在的時候,偷偷兌水喝了下去……
他們以為兌了水的農藥,劑量小點,又在醫院,隻要搶救及時,到時候把事情鬧大了,何止是扶貧幹部,就連這個賣新品種洋芋種子的公司,也要賠他們一大筆醫藥費!
無知和貪婪,最終害死了他們。
種子公司的洋芋種之所以有微毒,是因為育苗的時候,為了提高種芋的發芽率,裏麵含有的龍葵素會比菜市場賣的洋芋高很多。
但是少量吃一點,最多隻會導致腹瀉腹痛,還不至於要人命。
但這家人為了訛錢,居然買了劇毒的農藥!
哪怕兌了水,那也是喝了能要人命的農藥……最終,這貪婪惡毒的一家三口,兩死一重傷,唯一活下來的兒子,多器官衰竭,躺在病床上痛苦掙紮了幾天,最後還是死了。
“該!還想訛王憲老師的錢?呸!死得好!”
“就是!不許讓他們三個埋到咱們江家祖墳裏,別弄髒了咱們老江家的祖墳!”
“也不許埋到村裏來,晦氣!!”
村裏人看到郎英的“前夫一家”被自己給毒死了,又是解氣又是讚歎,恨不得跑出去放兩掛炮仗,代入感特別強!
原因無他,電影裏這個故事,也是取材於現實的。
不過不是在他們郎山村,而是別的村子,據說那家人懶得出奇,又恰逢春荒,鎮上發了免費的洋芋種,別人家都是寧可餓著肚子,也要把洋芋給種下去,隻有他們家,居然偷偷把發下來的洋芋種當場新鮮洋芋給吃了!
一家五口人,最後隻有一個因為腸胃不好吃得少的老阿婆活下來了……
電影這個篇章的最後,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因為大麵積種植新品種洋芋,成為遠近聞名的洋芋之鄉,辦起了合作社,搞起了旅遊節,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而在王憲老師犧牲後,郎英正式接過了合作社的接力棒,帶領著鄉親們,開始發展綜合種養殖業,繼續為鄉村振興事業發光發熱……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中午的飯點都過了。
可是,村民們似乎已經感覺不到饑餓了,所有人都在熱烈討論著電影裏的劇情,討論著電影裏那個“山地綜合種養殖業”發展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
“聽說王憲老師就葬在咱們縣烈士陵園裏,要不,咱們去給王老師上個墳吧?”
斯人已逝,淳樸的山民們能想到的最隆重的紀念,就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到恩人的墓前,獻上他們最真摯的懷念了。
“我知道縣城哪裏能買到花圈!”
“買兩盒好煙吧,王老師生前都不舍得給自己買包好煙吃吃。”
“哎呀!早知道要去給王老師掃墓,真該從家裏殺隻雞燒好帶來的!”
……
村裏人七嘴八舌地補充著,就連雇來的客車司機也抹了一把臉,“今天不接活兒了,免費送你們去烈士陵園!我也要去給王老師點根煙!”
江小滿沒想過要給這部電影做什麽宣傳,他隻是把鄉親們看完電影集體去給王憲老師掃墓的過程拍了下來,發到了自己的個人主頁上。
沒想到《絢爛之路》劇組官微和薑元本人,居然都先後轉發了他的這篇文章。
薑元一動,他的幾千萬粉絲也跟著動了起來,紛紛轉發。
本來這種正能量的轉發內容,娛樂號是不怎麽感興趣的,但誰讓很多官方藍V也跟著轉發了呢?
最後就連共青團和王憲老師生前就職的高校也出來轉發紀念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很多觀眾眼圈紅紅,拿著手機拚命打字,在個人賬號上瘋狂安利這部講述鄉村振興故事的電影。
這絕對是今年賀歲檔最強的自來水安利了,不光是看過的觀眾們瘋狂安利,各家藍V也集體下場。
雖然他們主要是借著電影,讓國人能夠銘記那些犧牲在鄉村振興事業路上的扶貧幹部們,但不可否認的是,更多被安利到的網友帶著好奇和崇拜,走進了電影院。
進去的時候:不就是鄉村振興嗎?種地養豬的事情,真有那麽感人?
出來的時候:嗚嗚嗚扶貧幹部太偉大了!我國的鄉村振興事業太了不起了!不看不是華夏人!
原本隻是一個內娛集體鍍金的獻禮劇,最後居然力壓同檔期其他幾部商業電影,票房一騎絕塵,成為今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
更讓競爭者們無語的是,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本來以為這個題材土掉渣的《絢爛之路》就要涼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機關事業單位也開始上班了,各部門的黨支部、團委都要搞活動,一看《絢爛之路》這麽正能量,歌頌的還是扶貧幹部,年後團建看什麽?就決定是你了,《絢爛之路》!
於是,新年過後,來自各地機關事業單位的包場,再一次把《絢爛之路》的票房推上了一個讓競爭者目瞪口呆的新高度。
單日票房破億、破兩億……這時候的《絢爛之路》,它的競爭者已經不是賀歲檔的其他爆米花合家歡電影了,而是國內電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其他大片。
製片人和投資方笑得嘴巴都裂開了,趁機開展了各種正能量營銷。
包括給電影取景的那些貧困山區捐錢捐物、設立助學基金、設立扶貧助農基金、設立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基金……
還有什麽營銷手段,比“繼承先烈遺誌”更打動人心的呢?
劇組把買水軍發通稿的錢拿來設立各種鄉村振興向的基金,同時,參演的演員們也趁機跟進,宣布為**基金捐款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
一時間,娛樂圈的明星們見麵寒暄的第一句話都從“你瘦了嗎”變成了“你捐了嗎”。
什麽?你居然還沒為鄉村振興事業出錢出力?
不好意思,就你這種對國家發展毫不支持的,還好意思去爭取什麽主流影視資源嗎?
娛樂圈是最現實的,也是跟風最快的。
誰也沒有想到,就憑著一部獻禮片,居然能讓往日冷門的鄉村振興事業,意外收獲了一大筆捐款,後續熱度更是官方發多少新聞報道都沒辦法比的。
畢竟像薑元這種頂流超一線明星,隨便發一條動態,分分鍾點讚轉發就超千萬了。
而作為這部電影的取景地之一,郎山村也迅速成為本地重點扶持的“幫富村”。
什麽?村道連大貨車都開不進去?
趕緊立項申請資金,修路!
什麽?村裏還有一些人家住的還是危房?
村裏統計一下,由所在鄉鎮打報告申請危房改造補貼,推倒重建!
什麽?年輕人返鄉創業,創辦的合作社沒有辦公場地?
倉庫也太小了不夠用?
打申請!批地!
什麽?合作社蓋房子的錢不夠?
那些基金會都是擺設嗎?趕緊申請去呀!
……
各個新成立的基金會正握著大把的鈔票,等著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江小滿和山岩趁機把兩個合作社未來兩年需要做的基建項目全部拿了出來,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時間,趕出了幾個項目申報材料。
還請孫哲遠這個“寫材料大神”親自出手,替他們重新潤色了一下,遞了上去。
一路綠燈!
現在上麵一看到“郎山村”三個字,就想到了之前支部或者團委包場看的《絢爛之路》,就想到了他們犧牲的同誌們還沒有完成的鄉村振興夢。
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反正這申請就隻需要他們蓋個章,錢都是各大娛樂公司和明星們出的。
江小滿以前一直覺得,他們努力在網上把郎山村的名聲炒起來,有了這好名聲,以後村裏人創業去銀行貸款,能走個快速通道就不錯了。
他是做夢也不敢夢到,居然還有一大筆錢可以免費給合作社使用!
而且還是不要利息、也不用償還本金的。
基金會隻有兩個要求:
第一,他們要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並且會派出工作組,對扶持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這個江小滿是一點也不怕的,畢竟他們合作社的賬目向來都是公開的。
第二,他們會派專人跟進、督促項目進度。這就更沒問題了,江小滿巴不得有人唱黑臉,幫他們催一催施工隊呢。
原本江小滿他們打算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養蜂合作社和茶葉合作社的服務經營範圍,擴大到整個郎山鎮的,有了這些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他們今年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兩個項目都搞起來了。
基建向來是拉動一個地方經濟最好也最快的方式。
伴隨著郎山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拓寬工程立項,村裏在外麵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尤其是一些在建築工地打工的。
反正都是拿一樣的工錢,在外麵打工吃住都要花錢,回老家在家門口打工,吃住都能省下來不少花銷。聽說這個道路拓寬工程的工期有兩年,也就是說,未來兩年他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也能多陪陪家裏人了。
不過,村道拓寬工程還要經過繁瑣漫長的招投標,因此,雖然這個項目是最先立項官宣的,但最快開工的,居然是養蜂合作社的新廠房,還有茶葉合作社的配套倉庫。
今年的郎山村,幾乎沒有人離開老家去外麵打工。
原因很簡單: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跟外麵打工也差不多,還能照顧到家裏,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去外麵討生活啊?
更何況,留在老家做工,平時閑下來的時候,還能跟老婆老娘一起進山挖筍子、采茶葉、放蜂桶、采野菜,郎山物產豐饒,以前是沒有銷路,隻能守著寶山吃糠咽菜。
可現在不一樣了!
江小滿的合作社裏,一年四季的土特產和茶餅都收的,今年茶葉廠建起來之後,聽說老百姓要是沒時間自己在家做茶餅,還能把采下來的新鮮茶葉,直接賣到茶葉廠去,茶葉一過稱,就能拿到錢!
老百姓不懂那些政策文件裏的條條框框是個什麽意思,他們隻知道,有了這個政策,江小滿和山岩他們才能有錢在村裏蓋廠房。
有了廠房,以後他們興許也能進廠工作,再也不用一個個工地的顛沛流離了。
有了合作社,大山裏的野菜、毛筍、茶葉、蜂蜜、草藥……隻要手腳勤快,都能采回來換成錢!
郎山村的老百姓第一次發現,電視裏整天說的那個“鄉村振興”,距離他們的生活,原來這麽近……